朱俊洁
摘 要:散文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味的一种重要文体,高中现代散文在整个高中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现代散文的课后练习作为阅读和鉴赏散文的有效途径,在教材编写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总结现代散文的课后练习设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散文课后练习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帮助语文老师更好地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现代散文 人教版 课后练习
教材研究对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深入地钻研教材、科学地理解教材是有效地处理教材的前提条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位的活动;只有深入科学地研究和理解教材,才能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和优化的教学方法,才可能花费最少的时间精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1]2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2]28其课后练习的设计关系到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也就是说,高中散文课后练习设计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选文的理解和教材的编写水平。
一、 高中现代散文课后练习设计的特点
(一) 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训练学生的概括性
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只有把基础打牢,才可能进行思维的拓展、创新。高中散文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始终坚持这一点,例如《荷塘月色》第一题:“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这道题的第一问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只要还原课文就能找到答案,第二问就需要理解概括,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问也是回归课文就能找到答案。再如《故都的秋》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做这一题就需要回归课本,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出秋的特点,这道题的设计既涵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 課后练习设计侧重记忆和理解
高中现代散文课后练习的设计更注重基础性的记忆和理解题目的训练,其训练内容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东西。课后练习以这类题为主,也体现了人教版语文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如人教版第二册一单元的《荷塘月色》课后第一题,可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练习题设计者先给出一个记忆水平的题目:“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就需要回忆文中描写的段落或者句子,找出景物。找出来之后,再根据题目从找出的景物中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这就需要学生的理解记忆了。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可能会觉得比较简单,因为从记忆到理解中间是连贯的,没有跳跃发展,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回忆和理解来解决,考查学生对课文中一些事实性知识的掌握,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对一篇课文的文义、主旨、文章写作特点等方面有整体的把握,也可以对课文具体语句、语言表达效果有深刻的理解。
(三) 训练体系具有由易到难的层级性
高中散文的课后练习设计本着由易到难,一层一层递进的过程来发展,先是记忆和理解,接着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价和创造。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荷塘月色》课后练习设计第一题先问“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属于记忆水平,再问“景物有什么特点”是理解水平。第二题要求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仿写句子,说出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理解、品味课文中大量的叠音词,这是对学生分析和应用的训练。第三题是:“关于一些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各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的?对于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与同学讨论一下。”这是对学生评价水平的训练,扩展延伸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层级性。
(四) 练习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人教版高中现代散文的课后练习中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你”“你还了解”“你认为”“你觉得”“你有什看法”,如《荷塘月色》第三题:“对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与同学讨论一下。”再如《故都的秋》第一题:“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凉?”这些用词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
二、 高中现代散文课后练习设计的不足
(一) 练习内容缺乏训练散文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纵观高中现代散文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大多是关于课文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具体涉及一些关于训练散文可操作性的知识、技巧和方法却相当缺乏。课后练习的问题往往只是列出了学习目标,却没有详细的可靠性的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比如,人教版第二册二单元的《囚绿记》课后第二题的设计:“二、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学生看到题目之后,一脸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怎么“品味”,“品味”哪些方面,是句子还是词语,散文的语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些在课后练习中并没有呈现。
(二) 练习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生活情趣
新课标在教科书的编写中提出“要注意设计体验性活动”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学生喜欢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言和体验生活、激发情感。只有唤起学生积极参与言语实践和完成练习的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有进步,个性才会发展。人教版现代散文的课后练习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显得乏味,缺乏生活情趣和逼真的言语环境。比如《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两篇都是同一单元的写景状物散文,课后习题第一大题的设计类型几乎一样,都是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第二题都是品味语言特色;第三题都是发表看法或写自己喜欢的诗文。模式固定,形式单一,这样的习题模式学生做得多了就会厌烦,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三、 完善高中现代散文课后练习设计的建议
(一) 练习设计要体现高中现代散文的文体特征
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目标。记叙散文重在情节上,可以从情节入手寻找作者的构思线索。抒情散文重在抒情,探究景物、人、语言三者的关系是抒情散文鉴赏的特点。议论性散文重视说理,逻辑性强,鉴赏议论散文的论证说理是重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是按照文体来统筹单元结构的,那么课后练习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出高中现代散文的文体特征。这样通过课后练习的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散文的理性认识,进一步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实践散文阅读。
(二)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练习内容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都喜欢既新颖又有创造性的练习形式。课后练习的设计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设计成对话练习,也可以设计成图画练习等等,总之不要拘束在固定的模式中。同样要达到某种学习目标,如果换个形式、换个方法收到的学习效果或许就会不一样。
课后练习设计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不仅增添了生活情趣,强化了课本的亲切度,也是学生融入文本进而鉴赏现代散文的有效途径。《故都的秋》中作者开头就说“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主要作用。学生在生活中肯定感受过北国的秋是什么样的,在练习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你的记忆中,你感受到的北国的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认为的?”由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故都秋的特点再品味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这样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现代散文的学习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性情的陶冶、德行的养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后练习的设计更要体现这些特征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