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2015-07-04 06:25陈晨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狄更斯

陈晨

摘 要:本文以小說《雾都孤儿》的主人公奥利弗的遭遇为线索,探究作品中所体现的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揭示狄更斯企图用他的文学作品来宣扬仁爱思想并达到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雾都孤儿》  狄更斯  仁爱思想 善与恶

作为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狄更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个人信仰,在作品中深刻体现仁爱思想的内涵。小说《雾都孤儿》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多数读者都被作品中对社会的深刻描写与人物美好愿望的表现手法所震撼,各种社会舆论评论不一,对小说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在《雾都孤儿》中,主角奥利弗经历了各种磨难,在布朗洛先生的帮助下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整部小说沉浸在作者强烈的仁爱思想中。

在小说所描写的那个社会,那些年老的、患病的人受到雇主的恶劣对待,而国家和政府却无所作为。济贫院的孩子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没有足够的食物吃,每天都需要工作。后来,奥利弗被送到棺材间工作时,另一名学徒诺亚经常不礼貌地侮辱奥利弗的母亲,这让奥利弗的生活非常不愉快,甚至被迫逃往伦敦。不幸的是,他迷路进了贼窝。此后,以费金为首的盗贼团伙刻意训练像奥利弗这样的小孩子成为盗贼。

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英国小说家所揭露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政治家和道德家揭露的还要多。狄更斯是马克思所提到的小说家之一。狄更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奥利弗的悲惨情形,充满怜惜,使读者担心奥利弗的生活。

在情节的设计上,狄更斯也非常巧妙,当奥利弗陷入困境时,总会有人站出来帮他渡过难关。在奥利弗去伦敦的路上,一名男子给他面包和奶酪,一个老太太给他食物并对他说一些善意的话。而这些帮助了奥利弗的人实际上也在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当他们看到别人有了麻烦,他们会无私地伸出援手。当奥利弗偷盗被抓又发烧时,一个好心的先生布朗洛,将他带回了家悉心照顾,这使得奥利弗感到非常温暖,喜欢待在这个家里。不幸的是,好景不长,奥利弗又回到了贼窝。奥利弗被迫跟着赛克斯去偷盗而被枪射中。可赛克斯是一个自私的人,他只在乎自己。当奥利弗因受伤就要死了的时候,贾尔斯先生和一些仆人找到他,露丝小姐和梅丽太太撒谎帮晕倒的奥利弗医治伤口,试图帮他摆脱警察的追捕,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当费金再次使奥利弗陷入险境时,南希拯救了他。小说中这些情节的巧妙设计都反映了狄更斯对弱者的同情,突显了他的仁爱思想。

《雾都孤儿》的结局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狄更斯让我们看到一个有他的信仰支撑的圆满的结局。在他眼里,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需要保持我们的善良与纯真。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纯洁的灵魂,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年幼的奥利弗遭受了很多苦难,但他始终洁身自好,最后在布朗洛先生和露丝小姐的帮助下继承了财产。 而对于小说中的丑恶现象,狄更斯给了他们悲惨的命运。小偷头子费金被悬挂在木架上。赛克斯在跑道上滑倒,用绳子勒死了自己。杰克因偷鼻烟壶被流放。班布尔先生丢了他在济贫院的工作,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对于南希来说是可悲的。她做了很多坏事,但是那是因为在她面临死亡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帮她,她别无选择,只能以偷窃为生。实际上,南希有着仁爱的本性,或者说她是一个有良心的贼。她深深地同情着奥利弗。有一次,奥利弗试图逃跑,赛克斯追着他,南希就站在门口阻止赛克斯。她以死相求赛克斯不要放狗咬奥利弗,因此被打得遍体鳞伤。她还曾冒险去见露丝小姐,告之奥利弗的情况。赛克斯得知后,将南希殴打致死。可以说,她是一个悲惨的受害者。

通过人物的行为描写,我们可以发现,奥利弗有着最善良的心,南希的罪恶中闪烁着善良。狄更斯在对人物的描写上都指向仁爱。此外,在对残酷的赛克斯和费金的描写上,狄更斯向我们充分展示他们的罪恶,正是为了表达他的仁爱思想,善良终会战胜邪恶。

狄更斯的真实生活经历奠定了他的仁爱思想的基础。12岁时,他的父亲因债务进了监狱,他的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因此狄更斯只好离开学校去工作。在各种工作岗位辛勤工作多年,狄更斯也吃了不少苦头,但这样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英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他了解到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这时,在年轻的狄更斯心中,仁爱思想开始萌芽。心中带着重要的目标,狄更斯想抗议社会不公,通过舆论推进改革,最终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事实上,《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艰难困苦正是对狄更斯亲身经历的生动写照。他在小说中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描写如此细腻、逼真,正是来源于他对自己童年经历的感触。

当时的社会道德环境也影响着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在19世纪,坚持和追求道德的英国为狄更斯奠定了仁爱思想的社会基础。狄更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人道主义的想法是非常受欢迎的。整个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充满了道德追寻。维多利亚时代坚持道德至善,追求善良和正义。随着欧洲启蒙运动深入生活,唯物主义思想被广泛传播,科学技术逐步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孩子。人们承认,孩子有独立的人格。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获得的。这也是在《雾都孤儿》狄更斯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此外,狄更斯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倡导平等、爱和救赎的精神也为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奠定了基础。维多利亚时代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狄更斯从基督教中学到了很多,并把基督教的精神贯穿于他的作品中。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宗教信仰必然会影响他在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经常有所体现。

然而,在某些方面来讲,狄更斯的这种仁爱思想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狄更斯对罪恶的社会根源的认识过于粗浅。他简单地将罪恶的原因概括为个人道德败坏和一些法律制度的不公正。在《雾都孤儿》中,狄更斯认为奥利弗的不幸归因于新济贫法的颁布与邪恶人士的道德缺失。他根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试图用仁爱思想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做法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他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忽视了社会制度的深刻本质。对于小资产阶级的狄更斯而言,他无法避免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这一限制性。

另外,内心充满着仁爱思想的狄更斯,批判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方式是不现实的。在他看来,苦难和罪恶的根源是人性的邪恶本质。小说中,狄更斯在情节上安排了布朗洛先生、梅西太太和露丝小姐来用他们的善良来拯救困境中的孤儿奥利弗,让他从一无所有变成既拥有财产又拥有地位的人,但这种幸福的一夜致富的结局是梦幻般的,根本无法在现实中发生。

在《雾都孤儿》中,狄更斯试图用文学创作来揭露新济贫法的虚伪,批评社会丑恶现象,对不公平现象表示抗议。他想唤醒人们去帮助弱势群体。这也是他在写这部小说时的最终目的。狄更斯的一生总是用仁爱的精神去揭露邪恶,抗议不平等和倡导人的本性之美。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一个纯洁的心和永不向恶势力屈服。

参考文献

[1] John Forster.The Life of Charles Dicke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2] Michael Slater.Dickens and Wome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 狄更思.雾都孤儿[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2.

[4] 郭文静.《雾都孤儿》中狄更斯的思想分析[D]. 新乡学院,2012.

[5] 胡晓华.《雾都孤儿》中的仁爱与暴虐[D].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校,2003.

[6] 刘精香.《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剖析[M].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7] 卢建国. 查尔斯·狄更斯与《雾都孤儿》[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

[8] 郑美娜. 论《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雾都孤儿》中的人性的善与恶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的童话色彩比较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狄更斯钓鱼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
狄更斯诡证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