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钰 廖建华
摘 要:出自于《圣经》中的英语习语种类众多、起源内涵丰富,也是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之处,对学者了解其语言的文化和社会内涵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将源自于《圣经》的英语习语,按照人物、动物以及生活常见习语进行分类,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体会《圣经》文化所赋予英语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圣经》 圣经习语 文化内涵
★基金项目:此文为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英语习语的模式二重性研究,项目编号:12WW405
作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作,《圣经》中的思想内涵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也有着对英美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不仅如此,《圣经》也是众多英语习语起源的宝库。出自《圣经》的英语习语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并且由于人们使用的频率之高,使得这些习语能够流芳百世,也深深地影响着英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了解《圣经》中的习语典故,有助于英语学习爱好者从西方文化的根源出发,开拓其视野,从而更好地挖掘出英语语言的精髓。
一、《圣经》中有关人物的习语
《圣经》中包含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信仰和成长经历,经过人们长时间引用和传诵,他们其鲜明的特征使得其自身成为人们心目中某一类人的代表,从而也赋予了他们特定的文化内涵。
(一)亚当(Adam)
这是耶和华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塑造人,并将生命之气吹进他的鼻孔里,所造出来的第一个男人,耶和华给他取名为亚当。而Adam也是希伯来语“尘土”的阳性变革,意为人是尘土造的,仍要归于尘土。与之相关的习语也非常普遍和经典,比如:
1. Adams ribs
这个短语源自于《旧约·创世记》的经典故事。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和他的生命之气,塑造了第一个男人,也就是亚当。随后耶和华见他孤独,便觉得一个人生活不好,想要塑造一个伴侣来协助他。于是在亚当沉睡之时,耶和华取出了他的一根肋骨,变为了一个女人,亚当给她取名为为夏娃,也就是众生之母的含义。因此,Adams ribs在生活中便喻指为女人。
2. Adams apple
《旧约·创世记》中,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之后,让他们居住在伊甸园里,园里生长着一种善恶树,上帝禁止他们去采摘。但是在蛇的诱惑下,夏娃知道这个其实是智慧果,能够让人明辨是非与善恶。于是夏娃没有经受住诱惑而吃了起来,不仅如此,她还摘了一个送给亚当吃,这时亚当也不顾上帝的禁令而大嚼起来。而据说当亚当在偷吃禁果的时候,由于害怕和慌忙,有一小块果肉哽住了他的喉头前部,所以男人的喉结通常要比女人的明显和突出,因此喉结在英语中也被称之为Adams apple。
(二)Lots wife
罗得(Lot)是《圣经·创世纪》里的一位君子,住在所多玛(Sodom)城里。由于所多玛、蛾摩拉兩地的人罪孽深重,上帝决定降天火毁灭它们,事前派遣天使让罗得携妻子、女儿逃出城外,但切记不可回头看。但罗得的妻子按捺不住好奇心,出城之后回头望了一眼,立马变成了一根盐柱。于是人们常用curious as Lots wife一语来喻指好奇心太重的人,这便和我们中文的“好奇害死猫”的内涵有些相似。
(三)devout as Abraham
作为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Abraham)是一个对上帝非常忠诚的人。为了表示他对上帝忠贞不渝的心,他带着全家走访迦南各地之时,每到一个地方,便会筑起祭坛,向上帝献祭。一次上帝为了试探他是否真的虔诚,于是就让他把自己的独子以撒杀了以作献祭。亚伯拉罕虽然万分不舍,但依然能毫不犹豫地准备把儿子献给上帝,上帝看到了他的虔诚,便及时派天使阻止了他。于是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常用devout as Abraham来形容一个人忠诚的品格和拥有绝对的信仰。
(四)forceful as Samson
在《圣经》中,最有名的大力士莫过于参孙(Samson)。因为上帝赐给了他无穷大的力气,所以他可以赤手空拳地战胜并撕碎一头狮子。他还曾用随手捡来的驴腮骨,一气杀死了1000个非利士人。但后来被非利士人抓获,被挖去双眼,并在宴乐中众人共同戏弄他,参孙一气之下,用手撑住两根柱子,用尽力气向两边推,砸死了5位非利士人首领和三千名男女,而自己也同归于尽了。但他力大无穷的形象深刻在人们心中,于是英语中人们常用forceful as Samson用来形容一个力气特别大的人。
二、《圣经》中有关动物的习语
(一)圣经中与羊有关的习语
“羊”在英语中可以分为绵羊(sheep)、山羊(goat)、羔羊(lamb)等,不同的种类也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形象。
(1)在《新约·马太福音》中,绵羊和山羊的形象便截然不同,前者往往比喻好人,而后者常比喻为坏人,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源于在《圣经》故事中,据说野山羊常混进羊群里,引诱绵羊,故牧羊人必须把它们区分开来,以免混淆。于是便有了“把绵羊安置右边,山羊安置左边”的做法。因此,在现代英语中用separate the sheep form goats来表示“区分好人与坏人”“明辨是非”的意思。
(2)在《旧约·以赛亚书》中,羔羊被比喻为“耶稣基督”。“He was led as a lamb to the slaughter.” 这里羔羊便指的是耶稣基督,也同时反映出了羔羊的温顺、柔弱的特征,所以现在人们常用as mild as a lamb来指那些温顺乖巧之人。
(二)fat cow and lean cow
这个典故出自与《旧约·创世纪》。埃及法老王梦见自己站在尼罗河畔,有七条肥壮的母牛从河边走来在芦苇丛中吃草。随后又来七条干瘦丑陋的母牛,它们竟把原先那七条肥壮的母牛吞吃了。法老醒来后,心里不安,就召集埃及所有的术士和哲人释梦,但没人解释得了。于是法老派人召来约瑟(Joseph)。约瑟听后说这是上帝的预示,那七条肥壮的牛预示着埃及将有七个大丰年,而七条瘦弱的牛则预示着七个荒年。埃及将有七个大丰年,随后又有七个大荒年。这七个荒年灾情将十分严重,颗粒无收,会吞食了七个丰年所产的一切,全埃及将为饥荒所灭。于是随后法老任命他为总督管理国家,在丰年时积蓄谷粮。果然,七个丰收年过后,七个灾荒年开始了,许多国家都遭受了严重的饥荒,唯独有了充足准备的埃及免遭此劫。这段传说在西方社会家喻户晓,其中的fat cow和lean cow便分别成为“繁荣富足”和“经济萧条”的代名词。
(三)Balaams donkey
这习语的典故出自于《旧约·民数记》,摩押巴勒派人去请巴兰(Balaam)来诅咒以色列人,巴兰骑着驴(donkey),和摩押的使臣一同去了。上帝不乐意巴兰前往摩押,派天使在路上拦截。天使拿着剑挡住他的去路,巴兰看不见,而驴子却看见了,它载着巴兰绕道走向田间,巴兰就打驴,要它回到路上。天使站在两座葡萄园之间的狭路上,两边是石墙。驴子看见天使,便挨着墙走,把巴兰的脚擦伤了,巴兰又打驴子。天使往前走到更狭的路上去拦截巴兰,驴子无法通过,只得趴下。这次巴兰大发脾气,用杖狠狠击打驴子。上帝使驴开口说话,它便责问巴兰:“我对你做了什么错事,你竟三次打我?”于是人们常用Balaams donkey喻指“平日沉默驯服而突然提出抗议的人”。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圣经》习语
(一)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在《旧约·出埃及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雅各携带一家人搬往埃及之后,便在那里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埃及的法老王看到这一幕之后便十分担忧,他害怕这样下去,有一天埃及人的数量会被以色列的人口赶上并远远超过。所以法老王便派以色列人去干苦力,尤其是烧砖。为了增加他们工作的困难,法老王还命令不许给以色列人提供烧砖所必不可少的稻草。之后以色列人终于被迫逃出埃及。虽然现在制砖已经早已不再用稻草了,但是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却作为一句知名习语流传下来,意思和我们汉语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含义一样,也就是给人出难题,难为别人的意思。
(二)ask for bread and be given a stone
《新约·马太福音》记载,耶稣说:“你们中间做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而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而给他蝎子呢?”(If a son shall ask bread of any of you that is a father, will he give him a stone? Or if he ask a fish, will he for a fish give him a serpent? Or if he shall ask an egg, will he offer him a scorpion?)后來人们就用ask for bread and be given a stone比喻一个人想求得别人的怜悯和帮助,却遇到了人们的铁石心肠,也就是得非所愿的意思。
(三)fall by the wayside
这个习语出自《新约·路加福音》,耶稣讲述了一个撒种的比喻,说有人出去撒种,有落在路旁,却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来吃尽的;有落在磐石上,却因为得不到滋润,一出来就枯干了的;有落在荆棘里,与荆棘一同生长,却把它挤住了的;但也有落在好土里,逐渐生长起来,结实百倍的。这个比喻的原意是描写人们听了耶稣所讲的福音后,所表现的不同反应和结果,而fall by the wayside便指那些听了福音后开始相信,但后来又不相信了的人。所以现在这个习语用来指那些做事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之人。
四、结语
以上所述仅仅是源自于《圣经》的成百上千习语例子中的几例,《圣经》中的文字虽然简洁精练,但是其语义却含蓄隽永。而由于人们经常巧妙地运用其中的习语,这也便更加使得《圣经》在英语语言中的地位历久弥新,其卓越的价值已经成为英语语言不可分割的精髓之处。只有更好地掌握语言其根源,才能更好地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从文化中学习语言,从而也能减少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障碍,能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参考文献
[1] 段琦.圣经故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 董霞.《圣经》习语和英语文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3] 陆扬,潘朝伟.《圣经》的文化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马自毅.圣经人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 圣经(钦定本)[M].南京:基督教协会,S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