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促进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研究

2015-07-04 05:22张玲
智富时代 2015年7期
关键词:政策研究就业创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张玲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文章分析了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现状,剖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发挥政府职能、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加强舆论导向的建议,为促进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研究

保定现有16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首位,具备了较强的人才支撑能力,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一、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的现状

当前保定市指导并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主要从职业培训、市场准备条件、税费减免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

(一)提供培训指导服务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可到定点机构享受一次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二)实行社会补贴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按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可安排公益新岗位。给予不超过保定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岗位补贴以及社会保险补贴。

(三)实行税费减免优惠

1.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对符合贷款条件从事个体经营的个人,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加上上浮的3个百分点给予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给予50%贴息。

2.一次性求职补贴

毕业年度内有就业意愿并积极求职的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一次性求职补贴为每人1000元。

3.一次性创业补助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申请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4.小微型企业的租金补贴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初次创办的小微型企业,创办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可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的

影响

(一)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定市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保定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让那些原本选择“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开始关注保定市的企业。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会是保定市的重大机遇,京津冀一体化后人才回流将越来越明显。

(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会不断完善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创业扶持政策和市场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等,都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京津冀三地将共同推进人才互通互融,互准互认,共享共建。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聘任证书等将会实现互认,人才在京津冀区域流动无需重新申报、换证,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会不断完善。

三、促进保定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研究

(一)发挥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1.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

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将高年级学生纳入创业培训范畴,定期组织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切实提高创业能力;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担任就业创业导师,建立导师专家库;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强化就业创业实践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训、创业大赛、推介对接创业项目等活动,丰富学生创业体验,激发创业热情,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走上创业道路。

积极推动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探索设立创业工作指导站,为创业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场地支持和政策咨询等创业孵化服务,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除此之外,要全面实施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通过无偿资助、场租补贴、网店补贴、二次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发展前景广阔、吸纳就业容量较大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或团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2.完善就业保障措施,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法》。在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现行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保定市特点,规范大学生就业管理、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权益保护、创业税收优惠政策、社会保障措施等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创新人才交流会形式,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开展“互联网+现场”人才招聘模式,利用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可建立“保定市人才网”微信公众号,推出保定市人才微信求职,求职大学生扫描保定市人才网微信公众号即可实时查询招聘单位、岗位详情等信息。

此外,要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建立台账和信息库,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二)发挥高校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高校培养目标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的过程最终所要达成的人才规格。因此,高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应加快建设一批适应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和长远需要的新型学科专业,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同时,发挥科教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并创造性地开展学术创新、科技发明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指导各高校落实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校级就业工作专用场地等指标要求。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要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指导师或创业培训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加强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崇尚创业。要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宣传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成功典型,鼓励大学生向这些创业先进人物学习,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解媛,厉志红.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09):100-102.

[2]高吭,李玉柱,姬江.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2,(06):76.

猜你喜欢
政策研究就业创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高校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内涵、特征及价值
美国数据安全政策的演化路径、特征及启示
保育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
中国能源CO2排放峰值方案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