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NGO面临的筹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15-07-04 04:25吴雨
智富时代 2015年7期
关键词:困境与对策非政府组织

吴雨

【摘 要】我国非政府组织正处在发展阶段的瓶颈时期,融资的难度较大,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本文介绍了资金筹措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释并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当下资金筹措方面的困境并且结合国外的非政府组织举出例子做了一定的对比分析,主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出发,对这样的困境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优化收入结构,创新融资方式;以社会效益为向导,提高社会公信度;完善内部组织体系,尽量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公开;最后加强立法和法治监督。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筹措资金;困境与对策

一、引言

非政府组织又称非营利组织,简称NGO。由于具有社会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管理等基本功能,又称之为“邻里组织”、“第三部门”、“社区组织”、“利他部门”等。

充足的资金对于一个组织的运行来说是最基本的维持和保障。基础设施的准备、人才的引进、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必须要以充裕的资金为前提。概括而言,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筹措有这样几个意义:

第一,直接影响着组织运行的规模和影响的范围。在传统非营利组织中,有着明确的号召和目标,以此发动社会或私人企业家的募捐。而现代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联合之路、保护记者委员会等比较知名的非政府组织,资金较充裕,他们一般都根据募集得来的资金再制定计划和项目。这些大规模的非政府组织遍布全球各地,触角覆盖很广,影响力甚是深远。

第二,资金决定着人才的引进数量,决定着组织日后发展的前途。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包括人才的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和支持。虽然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技术人员不一定会以此为信奉的目标。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统计的全国范围的非政府组织的收入来源,其中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和补贴占了49.97%,说明当时金获取的渠道主要是依靠政府;居第二位的是会费收入,占总资金收入的21.18%;排在第三位是自身的营业性收入,大约占6%;收入来源比重其次的是来自企业的项目经费以及提供的赞助,占5.63%;而其他渠道的收入比例均低于5%。个人捐赠仅占总资金的2.18%。

二、现状分析

(一)过度依赖于政府,融资渠道单一

首先,我国非政府过度依赖政府的补贴和拨款,自创性的收入比例极低。在萨拉蒙教授的CNP项目中,法德爱尔兰等国家的政府对NGO的财政补贴比例均在49%左右。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与NGO之间存在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政府向NGO购买或者外包公共服务,NGO通过政府获得资金收入。而在我国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体系中,则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一来政府不愿意放权引起一种社会治理的角色转换,二来NGO也得不到充足的供给。

其次,经营性的收入太少,自创能力不够强。在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美国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NGO自营业收入早就达到了50%左右,美国甚至达到了65.6%。

(二)捐赠比例太低且数额少

捐赠收入过少,行动能力受到限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股权捐赠已经逐渐发展了起来。但是由于我国基金委员会规定慈善组织必须以实际货币的形式进行注册,导致资金没办法一步到位。

(三)存在违规现象,公信度不高

运营成功的NGO由于具备较高的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相应的也由于其非营利性具有政府部门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在中国的草根NGO中,经常出现一系列的偷税漏税现象,这样一种关联活动,严重地违背了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使得税收流失惨重,也使NGO公信度大打折扣。

(四)财务制度不规范,透明度低

下表可以看出,我国相当多的NGO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作年度财务报告或者虽然作报告但无严格审计。建立严格、完善透明的财务报告制度是目前我国NGO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五)融资方式缺乏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搜集和统计技术已经为人类进步带来了质的飞越。从资金方面看,网络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我国在这方面的欠缺归根到底也是融资困难造成的一个恶性循环。首先可能是观念上的传统定位,不适应使用网络这样的新型平台来进行融资。其次由于我们国家对虚拟网络的监管还不是十分到位,存在很多漏洞。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资金筹措困难的对策

(一)优化收入结构,创新融资方式,拓展集资渠道

对于优化收入结构,可以从国际组织、国内民间组织和自身的经营性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增加集资渠道,摆脱对政府的过度依赖。首先,与国际接轨,拓宽海外筹款市场。非政府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营性活动:推销商品、出售门票、服务收费、购买企业一定份额的股票和有价证券、技术转让、甚至于收取品牌使用费。

(二)提高非政府组织公信力:以社会效益为向导,提高社会公信度

从NGO的资本运作过程来看,其资金投入和回报更具有公益性质,资本运动的社会影响力关系着组织的社会公信度,是资金筹集的关键。因此,不能仅以经济指标来衡量非营利组织的收益,更应当注重社会效益。

(三)完善非政府组织组织体系,财务公开

完善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运营管理能力。一是科学的进行融资管理,综合分析融资成本、效益和相关风险基础上作出科学的融资策略,尽量以低成本、低风险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在进行投资时,要结合公益性特征。三是加快运营资金周转速度,保持运营资金在各个项目上的合理配置。四是在盈利分配上,要坚持以组织发展为原则,在增加组织资本积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四)法制上的完善和保障

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现行法规中的许多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NGO的发展。立法者可考虑为NGO做以下一些工作:酝酿制定一部专门的NGO法,提供一般规范;梳理现有法律法规,解决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问题;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清除现有法规中不利于NGO发展的规定,如非竞争性的规定、登记注册资格的硬性规定等。

四、小结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国内NGO存在着诸多如注册、运行、监管和法律上的缺失。而随着NGO发展日益壮大,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也越来越艰巨。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NGO筹资难主要是因为收入结构渠道单一且过于依赖政府;由于存在着财务制度不透明而导致公信度不高,故所得捐赠比例太低且数额少;以及融资方式缺乏创新等原因。对症下药就要求必须从以社会效益为向导,完善其内部组织体系,财务体制公开从而提高其自身公信力最终达到提高社会公信度;除此之外优化收入结构、创新融资方式、拓展集资渠道以及法制上的完善和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将这些尽快完善,我国NGO才能早日步入正轨发挥他们真正的不可比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名等著作.英国非营利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

[3]徐永光.公募基金会改革转型:困境与创新[M].慈善蓝皮书一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5-136.

[4]陈晓春等.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刘添铖.浅谈非营利组织在我的发展[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 67-70.

猜你喜欢
困境与对策非政府组织
民办高校外来非政府组织活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中外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比较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非政府组织助推“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路径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与对策浅析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困境与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