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当代意蕴

2015-07-03 05:28张健周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学

张健++周飞

摘 要 分析文化传承创新对于大学的价值意义,剖析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功能定位,提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大学;文化传授;文化凝聚;文化理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6-0113-02

在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维护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就显得尤为紧迫。作为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的大学,应该提高自觉实践文化传承创新的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文艺繁荣发展在内的文化强国战略。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维护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就显得尤为紧迫,特别是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更是赋予了当代大学新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1 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重要意义

文化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创造性,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在纵向上的传递和横向上的传播,这种融入历史进程并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时代文化,在与异质文化相互影响、相会融合、相互作用后,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文化内涵,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之,文治教化”“人文化成”的释义在深刻解释文化作用的同时,阐明了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即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无论是西方大学的建立还是我国大学的发展,大学诞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所需要的思想、知识和充足的人才,而这些都离不开大学对于文化传承创新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文化传承创新,符合大学创设的本质属性,符合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传承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需要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其根本就在于能否营造有利于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融合的文化育人环境,能否形成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大学精神与文化氛围,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成长成才。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提升服务能力的强大动力 大学必须紧紧抓住文化传承创新这一根本使命,结合办学层次、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和区域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实践路径,使学校成为理论创新工程中的思想库、文化传承工程中的担当者、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传播者和文化惠民工程中的服务者。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内在需要 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力量源泉,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和价值取向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大学人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大学在传承历史、厚实底蕴、追求精神、激荡人生中实现育人目标,激励师生员工助力学校繁荣发展。

2 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价值实现

文化传授: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容体现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沉淀、积累、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关键所在,这赋予了文化具有可传承的特性。大学首先要对各类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发掘文化的独特内涵和丰富底蕴,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异质文化的精华,并赋予其深刻的时代内涵,以一定的载体和形式,随同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学子。而学生则要对传授的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实现传授文化的自我内化。

文化凝聚: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体现 大学以富集文化人才和文化成果的巨大优势,使大学成为知识、思想、道德、价值的文化高地,成为各种文化碰撞、融合以及新文化、新思想诞生的重要场所。大学立足于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深入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内涵,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同时,探索和弘扬积极健康的地域特色文化,关注社会风尚,利用自身交流平台和途径,以科学审慎、开放包容的心态借鉴科学优秀的国外异质文化,充分发挥凝聚积淀作用,创新文化内涵。

文化理想:文化传承创新的精神诉求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理想,文化的发展更离不开理想。文化理想作为一个标杆、一个尺度、一个方向,将明确文化传承创新的方向,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目标,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最根本的要求。就大学而言,树立崇高的文化理想,实质上就是要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 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实践路径

深度挖掘中华历史文化的底蕴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应当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丰富内涵,充分认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和活动体系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将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元素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让师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充分发挥大学对于社会主流的辐散引领作用,注重横向上的文化传播,通过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辐射到全社会。

以大学精神构筑“文化内核”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所在,是团结师生、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学要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在总结办学历史上优秀精神品质的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办学理念、思想精华和发展经验,凝练弘扬具有时代内涵的大学精神;完善校史校情研究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校内重要历史建筑、历史档案、重要文献和文物资料的保护与管理;搭建科技文化活动交流平台,推进大学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固化于制,使之成为凝聚师生的“文化内核”。

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方向问题,决定文化自身的发展前途。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地位,立足国情,发挥大学师资、人才和研究平台等优势地位,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传承创新,使之成为全社会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大学要积极探索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社会主义文化领军人物,创作具有时代特色、底蕴深厚、满足广大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大学应当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以建立汉语文化交流中心为平台,以师生海外进修计划、国际交换生等项目为平台,与外国政府、科研机构、知名大学等推进交流与合作,加强交流访问和文化输出。推动海外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地传播,并与当地优秀异质文化交流融合。举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国际文化大师、知名艺术家、文化团体来校交流,增强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朱孔军,李延保.大学精神与创新人才培养[J].成才之路,2008(1).

[2]曲晓慧.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及其实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6).

[3]张棨.对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辩证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施小光.文化传承创新:现代大学新使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的大学,我来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订正里的大学问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工大学人
考上大学以后悔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