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
摘要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体验到了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便利性,艺术化的空间构造和家具给读者带来了身心的愉悦,未来的图书馆将逐渐进入到科技体验与艺术体验共融的新阶段,形成灵活多变相互组合的模块化结构,此文通过对新建图书馆科技与艺术模式共融的表现的分析,探讨了未来图书馆在科技服务、空间构成、艺术体验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空间形式 艺术体验 科技体验 新模式
图书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在人们的心中是信息和知识永不枯竭的源泉,虽然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功能日益完善,但并没有阻挡实体图书馆建设的脚步。事实显示,多年来世界各地不同造型、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图书馆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落成,彰显了图书馆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空间[1]。如今的图书馆集科技性、服务性、艺术性为一体,成为许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它和城市中的其他建筑及环境艺术共同组成了人们文化审美的对象。这些富有艺术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图书馆对读者具有多方位的精神激励作用。
l 图书馆的外观构建新模式
1.1 更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美学的构建
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为建筑造型的多元化拓展了广阔空间,各种造型和功能的图书馆建筑纷纷涌现,为人们提供便利功能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批视觉盛宴[2]。这些新型图书馆在外观和内饰空间上颠覆了以往图书馆的造型,集科技性、艺术性、功能性为一体,把建筑美学、艺术美学和实用美学有机融合,使图书馆在公众心目中原有的圣洁美感和公共空间感得到了升华,图书馆在审美文化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图书馆的外部造型通常是该地区本土文化风貌的体现,是特定的物质形象载体,其承载的是无形的地域文化的可视有形符号。一个集个性、时尚、美观、科技为一体的图书馆,不仅会成为该地区的城市景观地标,同时也包含了人们对该城市的透视感。这种透视直接体现出的是图书馆的艺术美,间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从现代城市规划美学的角度而言,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是该城市规划版图上的艺术精品,要与城市的现代、大气、包容风格相统一。图1、图2为新落成的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由河南科技大学与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图书馆占地面积105亩,总投资约3.5亿元。图书馆由两个单体建筑组成,东侧为主体建筑,外观形似方鼎,寓意河洛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西侧圆形建筑为开元会议中心。两建筑一方一圆、相映生辉,取形河图洛书,蕴涵天圆地方。功能设计上依据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和洛阳市新区图书馆的功能要求,本着共享共管、满足需求、方便使用的原则,划分为公用部分、学校使用部分、社会使用部分等。
现代图书馆的艺术性和多样性有其特定规律,不同的城市往往把地域文化作为图书馆文化的内涵进行构建,为了突出地域文化的核心特色,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还是内部的艺术装饰,都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进行整体艺术装饰设计。从外观造型设计多家单位投标到室内设计多轮方案的修改就可见一斑。现代图书馆不但注重外观整体造型和广场的雕塑、小品景观的配套设计,而且对室内空间的功能区装饰设计也一丝不苟,如在外观或大厅内合适的区位设计有不同材质和主题的浮雕或壁画,根据空间的分隔与装饰需要而设置的屏风,甚至安放钢琴,在休息区和阅览区布置的字画、工艺品、盆景装饰等,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楼体壁画装饰,内容主要取材于洛阳历史上取得的科技与艺术成就,为图书馆营造了高雅的文化氛围,既令读者赏心悦目,又具有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力,提升了图书馆建筑的品位,使图书馆更具魅力,以至于成为地标建筑。2006年建成的深圳大学城图书馆,跨河而建,被人们赞为静止的豪华游轮,其外形设计灵动、飘逸,又似“如意”的造型,是深圳大学城的地标建筑,该图书馆传达出的内涵和信息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深圳的现代化和大气包容的都市品质,见图3。苏州大学的炳麟图书馆形似“水晶莲花”,造型饱满生动,高高耸立在台阶之上,大有“上采日月之精华,下接人间之灵气”的感觉;寓意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德学风,不仅成为现代高科技风格的校园雕塑,也凸显了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独特气质,把图书馆建筑与人文环境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见图4.
1.2 绿色生态美学理念引领新方向
许多新建的图书馆都蕴含绿色生态美学理念,如图5、图6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室外景观和中庭绿化。图书馆通过艺术构造和装饰手法,为广大读者提供美观、健康、实用、高效的学习环境,使建筑艺术和生态美学有机融合,做到人、建筑、生态的统一,提升了整个区域环境的文化品味、艺术品味和生活品味。当今社会多以硬件设施作为衡量标准,衡量图书馆的优劣多数情况下是以计算机与网络的多寡与快慢为标准。其实,智慧、文明才是图书馆真正的灵魂。图书馆需要与现代文明进步的潮流相同步,为读者提供获取人类积存的智慧养分的最佳条件,成为人类精神文明与现代科技相交融的优秀文化建筑,彰显出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中心的地位。有许多图书馆之所以获得鲁班奖殊荣,如大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沈阳化工学院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它们不仅有新颖的外观,还有精美的内空间,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艺术美的享受[3]。
2 图书馆的空间构成新模式
2.1 更注重人性化和艺术化的体验
只有在特定空间中,图书馆的服务、设备和资源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左右着资源的分布、利用和设备类型的选择以及使用。尤为重要的是空间对服务创新的想象力发挥起到制约作用。馆员没有优越的活动空间,就像杰出的艺术家找不到适合的舞台。对读者来说舒适、宽敞、美观的空间可以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艺术化的身心体验,未来图书馆在逐步满足家的某些使用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空间功能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图书馆空间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种构成形式:
2.1.1 主次空间互变产生的功能区endprint
图书馆的主空间是指能有效利用的、满足主要使用功能的区域,常常从使用面积、位置、色彩等一些因素中能体现出来。次空间是指组成使用空间的其他构成因素,可以是实际的空间形式,也可以是虚的空间状态,它不光从面积、色彩、位置这些因素区分,同时从采光、通风、温度等方面也可以区分出,表现了人的心理因素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知[4]。
现如今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在朝着多样化和互变的趋势发展,一些新建的图书馆为了满足馆员和读者的需求,会把馆内使用区域划分为主空间和次空间,并在使用和设计中不断探索主次空间相辅相成的新构成形式,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使图书馆既有各自封闭的独立区域,又有互通共融的公共区域。如图7、图8是新建成的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室内大厅。大厅中间为服务台,作为主空间区域,又在大厅中开辟出图书杀菌服务区作为次空间,在该区域有四台杀菌机,可以把借阅的资料杀菌。次空间并非是不重要的空间,它是与主空间相辅相成的一部分,次空间的开辟既使图书馆空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又完善了服务功能。
2.1.2 主次空间相互影响产生的功能区
主次空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共融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陪衬。在图书馆空间使用和构成中,主空间的造型、结构、面积、区位等的设计和划分,对装修和使用影响重大。结构完善、分区合理的主空间,既有利于使用,也便于艺术效果的表达和实施,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室内大厅空间为主功能区,室外庭院为次功能区,室内与室外不仅有通透的玻璃透视,中间还有一个玻璃大门可以出人,既提供了良好的阅览环境,又具有舒畅的放松境地见图9、图10。内外融合的空间形式简洁大气,该空间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区域之一。主次空间的划分,可以让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服务形式灵活摆放家具组合,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从而做到空间是固定的但用途却是多样化的,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服务部将空间界定为动、静空间及开放与私密空间,没有常规的桌椅,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另类的体验形式,见图11。由此可见,明确的主空间也会融入一些次空间,次空间的规划既可以方便馆员对整体空间的利用,也可以对主空间起到烘托作用。
2.2 更注重造型的构成形式
图书馆空间更加注重造型元素,造型分为主造型和次造型,主造型是指在图书馆室内装饰与构造中起到主要用途的造型体,常常把它放在重点区域,从面积、造型样式、色彩等方面凸显其功能和装饰优势。次造型主要是根据用途、位置、区域等对主造型的功能和装饰进行辅助和补充,它可以是实造型也可以是虚造型。两者之间既是对比关系,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伙伴关系。[5]
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大厅,一方面在次造型上增加一些设计的装饰元素,如地面的装饰图案。另一方面增加造型的功能结构,但所增加的功能不能影响主造型的功能和美感。如天花板的艺术造型要照顾到照明、音响、消防、通风等,地面的图案和分割既要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又要兼顾区域划分等。由此可见,主次造型的互变是为了加大空间活动区域,同时也增加了各造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使各种造型的功能与艺术体验性更趋合理与完美。
3 图书馆的空间类型与功能体验
图书馆空间的类型与功能的发展趋势,主要朝着装修考究的功能空间、创意新颖和移动便捷的组合家具、性能和设计出众的的数字设备、迷你研究厢集群、空间灵动的讨论室等形式发展。这些空间元素既增加了图书馆的功能性,又丰富了图书馆的体验性,主要表现在:
3.1 更注重满足大空间的艺术体验
大空间能使读者活动自如,具有更多的私人领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有利于较好地布设家具、陈列品、设备等。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大厅采用大开间、软分隔、无障碍的空间布局,空间设计变化丰富、简约大气,给读者带来很好的艺术体验。
3.2 更注重以人为本的艺术体验
图书馆空间更加注重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在空间上更加注重尺寸、通透、冷暖、明暗、开放、绿化以及读者的心理感受等方面的因素[6]。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品位和体验形式来留住更多读者。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自助还书服务区,有一台自助还书机,读者可以直接在这台机器上还书,省时省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新图书馆不断涌现,不但建筑外形越来越靓丽,内部空间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入了许多科技元素,如通讯、网络、光缆、声光控等,给空问的使用提供了更多便利。但是这都是隐性环境,体现图书馆环境育人功能的还是其显性部分,如家具样式、装饰形式等,这些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体验[7]。
3.3 便捷舒适的科技与艺术体验
科技的发展使各种科技设备进入了图书馆,给读者查阅资料带来了便捷,也给读者带来了新的科技与艺术体验,无论是电子设备还是家具形式都令读者耳目一新。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作为目前全国高校中单体规模较大的图书馆,管理设施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设有盲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善本文献藏阅书库、样本图书藏阅书库、多媒体中心、少儿活动庭院等;拥有自助化借书机、还书机、图书消毒机、检索查询机、导航机和读报机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图12为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目录检索区,由13台样式美观、造型现代的触屏仪器组成。图13为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区,除了配备四台大型触屏仪,还有沙发式座椅,为读者提供了便利舒适的信息查阅体验。
4 图书馆更加注重人文环境的构建
4.1 文化和艺术符号被更多地用于图书馆装饰
图书馆的文化和艺术氛围对读者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图书馆的空间形式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艺术表现力和科学的色彩搭配,从而使读者产生流连忘返的心境。空间形式要以读者为本,把读者的利用率作为检验空间形式优劣的标准[8]。
在充分保证实用性、功能性和便捷性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人文和艺术美学的元素,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地下一层室外庭院的壁画,主要运用的是富有洛阳地方人文特色的河图洛书和其他图案符号,该庭院不仅解决了地下一层的窗户采光问题,还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和文化内涵,见图14。这类装饰手法给读者带来艺术美的同时,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图书馆可利用的艺术装饰素材多种多样,国画和书法是常用的题材,国画表现的水墨山川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格调。书法被誉为生命的艺术,不仅具有识别性,还能体现人的喜怒哀乐,对书法的欣赏可以领略外在与内涵美。endprint
心理学认为:“人与所处环境之间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对环境具有改造和使用的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又制约着人的行为范围。”[9]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艺术的、科学的符合人性的设计,从而全面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王波认为:“将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由丰富的信息资源与精美的样板间、创意灵动的活体家具、艺术展馆及体验中心等功能组成的综合体。”[10]图书馆艺术化的空间形式,可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给读者心理暗示,使得读者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学习和求知氛围,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11]。
4.2 更注重科学用色和贴心服务
现代图书馆色彩艺术的运用更加注重读者心理感受。室内色彩对读者的学习和内心状况影响很大,图书馆的色彩配置要烘托雅静、平和、清新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因此要以素雅的淡色系为主,但不要采用单一色调。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打印复印服务区,黑、白、米黄组成的色调明快、素雅而不单调。根据不同的功能区选用不同的配色方案,不仅可以拉近读者与资料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使读者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舒适度,见图15。在工作区通常运用偏暖色系,给人以温馨感,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网络信息中心服务部,在读者阅览区主要以明快色调为主,可以给读者带来轻松缓和的心境。而对于一些需要特别警示的标识,如消防设施、防震区、紧急通道等,则采用醒目的警戒色。在结构上根据不同的区位,可以选用不同的色彩,例如墙体和地面以素雅的米黄色为主,门窗总面积较小,可以采用偏暖的浅色装饰,桌椅和书架适宜用偏暖的中性色调,建立在这样的色彩配置基础上,整个空间会使读者感觉清新、柔和、惬意,对读者提高学习和科研效率都有积极的影响[12]。现代图书馆更注重贴心服务,这些方面可以从导视系统和功能服务上体现,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到处可见的导视系统,残疾人卫生间被单独分出,每层提供自动开水机,见图16。
4.3 更注重中庭的艺术构建模式
在现代图书馆中,中庭作为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造型多种多样。其实用功能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为了各空间开敞通透,满足采光功能。第二是具有较好的美化功能。图书馆中庭往往是内部空间构建的升华区,也是艺术形式在空间的最好表现舞台。
我们知道,艺术往往是通过图像和符号来表达创意的。在中庭的墙壁、柱子、悬空部位以及地面的景观绿化,通过运用字画、装置、雕塑、视像、行为、数码创作等艺术品,不仅能为读者带来艺术美感和愉悦的身心享受,还能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对图书馆人文环境的营造和提高读者的审美品位具有重要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图书馆艺术品的陈设无论从主体还是形式,都要和图书馆的性质、环境相吻合,从而使知识和艺术氛围相辅相成。如深圳图书馆中庭屋顶的造型样式,是金字塔形的玻璃顶,韵味十足,既保证了良好的采光和空气流通,又给馆内读者带来了宜人的学习环境,如图17,图18。有的图书馆根据建筑结构的需要,设有两个中庭,分别采用不同的景观构建形式,如图19、图20为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两个中庭,东中庭和西中庭四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房间环境,因此绿化形式也采用两种风格,一个简约大气,一个丰富别致。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图书馆注重中庭结构的作用,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节省人工照明,改善使用环境。在生态绿化方面,绿色植物最适宜置于图书馆中庭,将不同的植物合理搭配栽育,既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又可以提升读者的环境体验。
5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已从量的满足过渡到质的满足,再到当下的体验式消费,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形式已经开始从“温饱型”、“富裕型”向“享受型”转变,在享受型阶段,人们的消费形式更加注重格调、品质、品位和身心感受,量与质在该阶段同样重要,在这两项都满足的基础上,拓展并延伸到了心理的满足[15]。图书馆无论有多好的服务和资料量,还是不能被丰富的空间艺术情感体验所替代,空间艺术体验也离不开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料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脱离了“书”的服务与体验,图书馆只是一个空洞的公共空间,而脱离了艺术氛围的支撑,图书馆是一个没有灵性的空间。在信息时代,跨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艺术美的构建形式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备受人们关注,现代化的新图书馆不断落成。图书馆将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未来它是备受欢迎的公共书房、讨论室、交流区,是广大读者除家庭以外经常光顾的新空间。未来的图书馆是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教育技术馆为一体的城市核心建筑,在图书馆内,读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便捷地取阅书籍,操控显示屏,欣赏名家字画,沉浸于信息、科技和艺术营造的文化空间。读者到图书馆,除完成检索信息的主要目的之外,还可以学习、办公、开会、交友、参观、体验、欣赏,甚至是约会、小憩。装修精致化、功能全面化、服务周到化、体验多样化将是未来图书馆的显著特征。
参考文献
l 张彬.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28-38
2 吴建中.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价值[EB/OL].201101——4.[2014-05-10]. 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 53586b8101000vvl. html
3 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设计空间.[2014-05-10].http://blog.idchina. com. cn/archive/232528. html
4 李婵LIBRARIES图书馆,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8
5 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54
6 斯图亚特A.P.默里.图书馆:不落幕的智慧盛宴[M].胡炜译.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56
7 同l
8 同2
9 王三山,范凡.中国文人的生活时尚与阅读.见:王余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66
10 王波,大学图书馆即将发生第三次革命[J].大学生, 2012(5):32
11 曾淑贤.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建筑及空间改善之探讨[J].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2010.6(4):2L
12 鲍家声,龚蓉芬.图书馆建筑求索:走向开放的图书馆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0:45
13 深圳图书馆[EB/OL].[2014-05-10].http://www.niplc.com
14 同23
15 周唐.后现代城市美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