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
摘 要 广西经济的发展,会展经济的带动,让广西的外宣翻译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以广西主要城市的纸质版外宣资料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传播角度探讨影响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 外宣翻译 文化传播 问题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81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of Guangxi
WEN Jing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exhibition econom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makes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more important. Paper materials of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are chosen as case study in this research to discuss the factors and strategies in a cultural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Key words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problem
1 文化传播与外宣翻译
语言的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蕴含的文化意义涵盖文化的方方面面。奈达将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进行了分类: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翻译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途径。
从古到今,翻译研究历经了语言结构学翻译路线,文艺翻译路线,到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研究,翻译行为研究,最后向文化转向,从跨文化角度探究文本翻译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文化问题。翻译研究的趋势,总的来看从语言本身到各类非语言因素,到交叉学科的研究,研究的文本对象也转向了应用性文本。近年来,翻译的横向研究涉及到了传播学,其中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成为翻译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新方向,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区域性和地方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问题探讨得很少。
外宣翻译是一种应用性翻译,具有时效性、宣传性和跨文化传播性的特点。外宣翻译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界定。本文所探讨的外宣翻译,主要是指政府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司等将各类对外宣传文本译成英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杂志,宣传册等纸质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的形式。
2 广西外宣翻译现状与分析
随着东盟博览会,各类国际旅游节,世锦赛等国际性展会、活动和赛事的承办,以及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广西经济发展迅速,加大力度宣传和推广广西特色和民族文化成为树立广西形象,吸引外资和国外游客的必要手段。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主要搜集了广西主要城市,包括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防城港、贺州、玉林、河池、百色、梧州和崇左纸质版外宣资料。从数量种类上看,共搜集到159种,187册(存在多种版本或者一刊多期的情况),其中部分或全部有英文译文的共92册,占总册数的49%左右。所搜集资料内容包括政府部门对外宣传资料、学校介绍、公司企业介绍,酒店介绍、旅游介绍、博物馆介绍和国际赛事手册等,其中旅游介绍资料最多,达93种,105册。从对外宣传和文化传播角度来看,所搜集资料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2.1 英文译本普及面不广
能让一般大众接触到的英文译本或有英文译文的外宣资料并不多,许多应该有英文版本或译文的外宣资料也存在版本或译文缺失的情况。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英文介绍少,一般大众能接触到的多以网络媒介为主,但即使是网站,也只有南宁、柳州、钦州和北海几个城市有当地政府门户网站的英文版,纸质形式的外宣资料一般只出现在特定的场合,例如,展会和论坛等;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公司企业纸质版英文推介资料质量较高,小型公司企业则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搜集最多的酒店和旅游方面的推介资料也存在英文版本和译文不多的情况,以成本低、覆盖面相对较广的广西旅游宣传小册子为例,笔者通过常见渠道例如景点、酒店、旅行社、展会等搜集到的广西部分城市景点旅游宣传小册子共计93种,105册(存在不同版本的情况),但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有英文译文的只有30种,34册,只占总册数的32%左右,并且总体翻译质量不高。
2.2 翻译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 译名不一。广西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富含民族特色的人名、地名、食物名、节日名和民俗称呼非常多,统一译名可以让译者翻译时有迹可循,让译文更齐整,对外形象更一致和鲜明。例如:广西特有的民族食物“酸肉”就有“tart meat”,“sour meat”,“pickled pork”和“pickle pork”等译法; “侗族大歌”有译成“Dong Polyphony Song”,也有译成“Dong Traditional Special Song”;“百家宴”则有“One Hundred Families Banquet”,“Dong Banquet”, “Hundred family feasts”和“Dong Potluck”等译法。
(2)未能理解文化内涵。翻译时弄清字面后的文化涵义是准确翻译的前提。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和翻译工作态度有关,不做详实的考察而望文生义。例如:“八江景区”中的“八江”是指八江乡,译为“Eight Rivers Scenic Area”有误导之嫌,直接音译更准确;“王城景区”中的“王城”是指靖江王王府,译为“the Prince City”有欠妥当;壮族的绣球主要特色是精美的刺绣,译为“Silk ball”偏离了文化重点,译为“embroidered ball”更合适一些。
(3)文化缺位和文化错位处理不当。简单来说,文化缺位就是目的语中无对应表达可以翻译源语言信息,也就是“不可译”的状态。文化错位是指因为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一表达的文化信息指向不同。文化缺位和错位的处理不当是典型的文化翻译失误。例如:过山腔“Cross Mountain Cavity”;酸蕨菜“Shuanjuecai”;八步椪柑“Babu peng orange”;柳州市卫生村“The health village in Liuzhou”等。
(4)语言性错误。语言性错误是语言基础不扎实,有些则是过度依赖机器翻译。例如:“目前牛大叔牛巴士广西家喻户晓的玉林牛巴品牌,不仅在广西,并在浙江、上海、广东、辽宁等地开设了专卖店,牛大叔牛巴正在稳健的向全国知名品牌迈进。”译文为“Uncle Niu Niu is currently known in Guangxi Yulin Pakistan Palestinian brand cattle, not only in Guangxi, and in Zhejiang, Shanghai, Guangdong, Liaoning, opened a store, Uncle beef cattle stable Pakistan is moving to the national brands.”
2.3 缺乏必要的监管
部分小型公司组织的对外宣传资料存在翻译粗糙,印刷质量差,信息更新慢,排版不合理等情况。外宣资料的翻译作为城市走向国际的门面之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应适当介入,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协助。
3 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3.1 经济水平和环境
虽然近年来广西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亟待提高。广西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贸易方式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二是贸易对象以对东盟国家为主。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盟地区,特别是越南,发达国家不到30%。这样的区域性经济发展特点,英语为目的语的外宣翻译其紧迫性和收效性并没有十分突出,但从长远利益、发展趋势和影响力来说,外宣的英语翻译是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
3.2 译者的素质和培养
翻译的质量受到译者的语言水平、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工作态度以及实践经验,也就是译者综合素质的影响。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译者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拥有过硬的双语语言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应有的政治意识和工作态度,充分的相关领域翻译实践经验,对双方文化熟悉,能在翻译过程中辨别文化差异并能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有效传递。目前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还比较单一,主要通过高等教育,但高校专业以学科划分,翻译课程内容多以翻译技巧和文本类型为基础,涉及外宣和跨文化内容很少。其它形式的翻译培训少,翻译的研讨和交流一般层次高,门槛也高。能够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的专门翻译人才培训更加凤毛麟角,拓宽培养和发掘能够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的专业翻译人才的途径是当务之急。
3.3 文化传播角度的区域性和地方外宣翻译的研究比较少
目前外宣翻译的研究多从整个国家的高度,或从不同专门行业领域和文本类型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性和地方外宣翻译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就容易导致一种情况:地方外宣翻译的问题虽然存在已久,但可借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并不多。
3.4 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纵观各类英译中的资料或者作品中,译者对于原著的文化内容多是异化处理,而中译英则多是归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影响文化的输入和输出。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外宣翻译的态度上以弘扬本国民族文化为基本原则。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在准确传递信息,坚定的表达态度和立场之外更要弘扬民族文化和特色,树立文化自信,寻求文化对等,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样的翻译目的,在翻译策略上,笔者赞同文化层面的异化,在翻译方法上除一般译法外,音译、注释和译注是常见的翻译方法。在语篇可理解和文化得以传播之间寻求平衡是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时要把握的方向。
3.5 政府作用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外宣翻译,并适当介入,进行必要的监管,例如统一相关标准,比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组织翻译人员的培训;监管宣传资料的印制以保证印刷质量;确保外宣渠道通畅和多样化,让普通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料。
地方外宣特别是西部落后地区更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虽然广西近年来国际事务的参与度逐步提升,对专业翻译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但专业翻译的来源主要是高校教师和外请的区外专家,任务的完成质量、成本控制和预期效果并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培养熟悉本区情况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专业翻译依旧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4 结语
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广西外宣翻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政府的引导下,如何完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满足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的需求,适应翻译的专门化和职业化趋势,有效传播语言信息外的文化内涵,让中国不同区域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扬是要继续完成的任务。此外,基于广西的区位特点和优势,如何让东盟语种为目的语的外宣翻译能够与广西英语外宣翻译相互借鉴,使之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广西经济发展也是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一般资助科研项目 “广西外宣翻译中文化传播的效果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编号:200103YB182)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 辛红娟.文化翻译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以《今日中国》的英译为个案[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6] 果笑非.外宣翻译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3(9):145-148.
[7] 关熔珍.中国文化元素的保持与对外翻译[J].现代传播,2010(5):140-141.
[8] 广西统计年鉴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