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课堂”是探索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5-07-01 02:46马勇
文教资料 2015年8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史学课程标准

马勇

(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131)

立足“生态课堂”是探索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马勇

(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13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四方面要求,为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整个中学历史教学具有了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更为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史学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了落实课程内容的具体方法,这为历史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指明了道路,与当前提出的“生态课堂”在本质上契合。因此,本文试图根据课程标准的启示,在“生态课堂”模式下,围绕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谈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生态课堂 学生史学素养 有效途径

一、“生态课堂”的概念与学生史学素养的内涵

1.生态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需求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教学设计的高效课堂;是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2.学生史学素养

学生史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在历史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史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过程,对于“生态课堂”下的学生史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立足“生态课堂”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方法

如何体现“生态课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我认为在教学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力:

1.思想性

思想性就是“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宽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生态课堂”是师生活动的“情境”课堂,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运用历史的厚重与深刻,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反思现实的欲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到《百家争鸣》时,如何掌握各家的代表主张,并加以运用呢?我穿越时空,创设了秦始皇的现场招聘会,看各家的主张对秦的发展有何建设性意义。学生回答:①儒家主张施行仁政,反对秦始皇的暴政。②道家主张与民休息,反对各种劳民的工程,并反对秦始皇追求个人的长生不老。③墨家主张尚贤,选用李斯、韩非子、尉缭等人才,罢黜赵高等阴谋家;节用、节葬,反对营造骊山陵墓、阿房宫等工程;反对不义战争,如对南方百越的征伐。④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但要防止出现暴政等。

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吸取了历史中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并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学生提升思想认识,关注人生、关注现实,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情境的创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生态课堂”下创设新情境,是培养史学素养基本品质的有效途径。

2.基础性

基础性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生态课堂”应是“体验”的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

比如,在思想史部分涉及科技理论内容,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是科技的进步,那么两者有什么关系?在高一、高二时,学生已经学过牛顿经典力学包括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我从牛顿发现苹果落地揭示万有引力定律出发,设问为什么地球不会像苹果一样落入太阳的怀抱呢?可以看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这就需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解释:因为太阳巨大的引力,在它周围形成巨大的引力场,可以将空间弯曲,地球就在这个空间里作弯曲运动。

根据书本上的原文,学生读了很难理解相对论,教师也很难解释,需要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所以“生态课堂”的体验教学是培养史学素养中基础知识、基本经验的有效途径。

3.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态课堂”应是“生本”的课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需求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最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出发,注重情感的交流,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轻松、活泼的,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好学”的天性,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

比如,学习《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课时,我及时引入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一动画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了。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你最喜欢那只羊,它是如何应对灰太狼的?(2)一个灰太狼你也许能对付,一群狼你怎么办呢?(3)为什么你选择的是羊,如果是其他动物,如泰哥(老虎)、包包大人(大象)会如何呢?学生回答:(1)喜欢喜羊羊,因为它聪明,总是能战胜灰太狼;喜欢沸羊羊,因为它勇敢,不畏惧灰太狼;喜欢慢羊羊,因为它擅长发明,总是能打败灰太狼……(2)一定要团结;(3)泰哥更强壮,能打败一群狼;包包大人是草原法则的制定和执行者,所有动物要听从它。

通过探讨,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羊)应对经济全球化(狼为主导),要智慧、合作、创新、积极参与。这个教学案例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爱好相结合,体现了寓教于乐,贴近学生思维,贴近生活。教师要放下身子,多研究学生,研究生活。所以“生态课堂”的“以生为本”、注重情感交流是培养史学素养基本品质的有效途径。

4.综合性

综合性就是“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生态课堂”也是“探究、融合”的课堂,需要跨学科地整合各种学科资源。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知识交叉的地方;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也有很多重叠的地方,需要我们在学习资源上相互整合、渗透,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来理解历史——从贾谊的《过秦论》可以加深对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文中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感受唐朝盛衰兴亡的脉搏;从《水浒传》、《红楼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明清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本身就包括了哲学、文学、地理、政治、军事、文化、音乐、体育及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有着独特的丰富性。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资源的内涵更加宽泛。如果我们在“生态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意识、有规划地实现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那么,学科资源之间相互整合、渗透的途径和方式就会更多,各学科的资源优势的发挥就会更好,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中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所以“生态课堂”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史学素养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

卢梭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模式,需要历史教师充满智慧的“教”。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途径有很多,但基本前提必须立足历史学的核心要素与特性,立足课程标准,立足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途径,提升历史教育的境界,才符合课程改革不断开拓的精神。

[1]刘军.中学历史教学探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45.

[2]丁炳炎.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22-134.

[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陈启德.多学科知识渗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网络资源.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史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当代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