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英
摘 要:在我国古代,广州作为历史和文化名城,它的兴起与发展都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因此,要研究广州地区的物流历史变迁,就必须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也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拓,才使得广州地区持续两千年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加之奢侈品贸易的繁荣,促使着广州成为了空前繁荣的经济型都市。
关键词:广州;物流;文化风格;形态演变
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新兴的话题常常被专家学者们所提起,而海上丝绸之路究竟是怎样一条路,其路线又是怎样的?一直都是重点争论的问题。广州是一个沿海城市,该市南邻中国南海域,面对着太平洋,同时也是大洋洲与亚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海上枢纽,交通十分之便利。广州具备着想要成为一个优良港口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其地形基本可以看成是一艘大舶。清代的文学家曾评论广州市就像是一艘等待出发的航船,在海岸线上停泊着,随时随地准备着开始远航。广州的地理位置处于珠江的东、北、西三江汇合的出海位置。东江的主流在虎门位置出海,北疆主流经过洪奇沥,随后出海,西江主流则经过广州的珠江,在磨刀门的位置出海。东江三角洲从东向西进行绕曲,进而令珠江水系向东进行偏集,到达珠江口的位置会出现向心的效果,广州正位于该水系的中心位置,进而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河口港以及海口港的综合优势,令其本身成为了海运以及河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另外,广州港口还有着其他综合优势,其他港口无法比拟,就是其航道水位较深、流量较大,轻易不会发生淤浅问题。广州作为从古至今,中外交通史上的重要港口城市,其地位不言而喻,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广州地区交通物流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广州地区在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秦汉时期广州在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先秦时
期,广州就是岭南地区的一个大型港口城市,该城市的古名唤作番禺,主要出产翡翠、象牙、犀角、珠玑等不常见的奇珍异宝.在《淮南子》中曾记载,秦始皇对南粤较为重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得到该地区盛产的奇珍异宝。早在公元前的214年,秦始皇就已经统一了岭南地区,并在此设立三个郡,分别是南海、象郡以及桂林。其中,南海郡下属有四个县,分别是龙川、四会、博罗以及番禺,范围基本包括了如今广东地区的大部分面积,郡治设在番禺。
《史记》中曾有记载,番禺是秦朝商业较为繁荣的地区之一,盛产犀角、玳瑁、珠玑以及果布;《汉书地理志》也有记录,粤地近海,该地区盛产犀角、象牙、珠玑、玳瑁、银、铜等物,中国去往粤地的商贾人士通常都是比较富裕的,番禺就是当时的大都会。由此可见,秦汉时期,广州的海外贸易就已经非常发达了,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发现伊朗出产的银盒在南越王墓中发现了,而原产于广东地区的银碗、南海地区的珠玑琥珀等物,也在南朝墓葬中出现,可见,当时广州地区的海上交通贸易发展极为昌盛。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在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到了魏晋时期,西北中西陆路被封,交通受到了阻挠,海上的贸易更加受到光柱,作为华南地区的贸易中心,广州受到了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统治者的普遍关注。在公元226年,东吴的交州刺史吕岱将交州划分开来,原本属于交州的合浦、苍梧、南海、郁林则被划分到了广州,郡治设定在番禺地区。交州和广州的分治令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珠江流域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同时为日后的广州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东吴时期,孙权将朱应和康泰派遣到扶南等地出使,与南海各个国家加强了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广州海外贸易进一步得到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外国的商船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广州,当时的众多国家地区主要包括:波斯、狮子国、天竺、大秦、丹丹、金邻、扶南、占婆、干陀利、婆利等等。这些商人带来了众多的海外货物,根据《宋书》所记载,当时的货物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千名万品,商船来往络绎不均,通商使者众多。另外,当时印度地区的僧人和佛教也通过该环境进入到了广州,比较出名的僧人包括:昙摩耶舍、达摩、菩提达摩、伽摩罗、求那罗跋陀等等。现如今,广州荔湾区的华林寺,就是在公元526年,菩提达摩登陆广州后所创建的,之后的当地人便将该地称之为西来初地。
(三)唐宋时期广州在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隋朝时期,统治者对于与东南亚的关系发展较为重视,这时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改良进步,广州作为郡治,是隋朝和东南亚各个国家进行交流通商的重要枢纽,公元594年,广州外港地区曾创建了一座南海神庙,隋炀帝曾多次派遣使者从广州出发,到南海各个国家去出使。
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广州已经成为了整个国家的外贸中心,也终于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该时期广州已经被分成了外港以及内港,其中,外港主要包括屯门以及扶胥镇。《唐书》曾记载,唐朝当时有七条对外交通的路线,有一条就是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开始,直接去往大食,这说明广州已经成为了唐代对外贸易的中心,也就是南海各个国家达到中国的门户。
到了宋朝时期,广州仍然保持着其全国贸易中心的地位,该时期广州外港包括大通港、扶胥镇、琶洲码头等等,码头对比唐代有了更好的发展。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一定的保护,所以,广州地区的贸易环境颇为宽松,很多蕃商来此定居,数量大大超过了唐朝,甚至在广州出现了专门用于教授外国人的“番学”。宋代时期,与中国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共有五十多个,其中和广州通商的国家是最多的,海外贸易发展状况非常好。
(四)元明清时期广州在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宋朝末期元朝刚刚起步的阶段,泉州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代了广州的地位,成为全国第一大港,广州这时只能居于第二,重要性相对来看有所下降。但是虽然广州并不是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但是仍然是该地区非常重要的贸易港口,聚集了众多的商船,场面依然很繁荣。该时期到达广州进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一百四十多个,进出口货物达到七百多种。
明朝时期,统治者下达了禁止与外国通商的禁令,同时又废除了浙江以及福建的港口,虽然广州受到了一定的海禁限制,但是市舶司仍然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这时广州重新成为了全国第一大港,对外贸易极为繁荣。到了清朝,刚开始由于为了大举消灭反清势力,统治者实行了颇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广州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直到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以后,隔年才解除了海禁,广州口岸作为西洋对口,贸易港逐渐恢复了过去的活跃状态,直到1757年清朝统治者将浙、闽、江三海关关闭后,广州更是确立了第一港的地位。
二、广州地区的物流形态演变
广州作为古代的千年商都,从一开始形成就与海上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反映了广州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其性质、质量和特点与周边地区都有着剪不断的关系,而且通过对广州城市的形态、功能区分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制约着广州城市的形态。古代的广州,其西边就是荔湾区,珠江水道在荔湾区通过白鹅潭拐过来,然后流经天字码头,最后汇入到黄浦港,这样的过程就行了钩子一样的地区形态,也就是广州底气的形态。广州地区的贸易活动都以这个形态布局为依托,尤其是珠江航运,它作为广州的生命线,对广州的城市发展和商业布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广州城市的用地和拓展。广州城市用地拓展的方向一直以来都是向西、向南,在汉朝时期,珠江北侧位于今天广州的西湖路一带,尤其是近期发现南越出土的国木构水关遗址,其位置就在西湖路光明广场,它作为汉朝广州的防洪设施对广州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隋唐时期,珠江岸线位于今天广州的中山图书馆附近,后来经过不断的变迁,到了明清时代,珠江岸线的位置逐步变化到泰康路一线。由此可见,广州城市的发展和地址的变迁是通过珠江的沉淀物的不断积累而形成和改变的。这就说明了珠对于广州的重大意义,不论是运输、装卸,还是住宅、排水,广州城市的发展建设都离不开珠江,珠江沉积出来的土地不断地被填满,形成新的土地,吸引了大批商户来这里建立商店。因此,原来的珠江就逐渐变成了一条条街道,也正是因此,广州的街道大都与珠江平行,虽然也存在很多南北走向的马路,但总体而言么平行的马路更多一些,这样海上的贸易就深刻的影响了广州城市扩张的方向。随着广州城市的不断南移,珠江的宽度相应的受到影响,汉朝时期珠江的宽度能达到2000米,而现在仅有180米。
(二)广州的城市景观。珠江不但对广州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其景色也不逊色,它作为广州城市的水上中轴线,同北京路和广州大道一起影响广州的城市建设。通常,中轴线作为海上景观要经过车流、人流等等的消耗,当然也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堵车、空气污染等,这也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顽结,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而珠江就与之不同,它是情节的环保的,而且作为一条自然水域能够有效的对城市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广州城市商业的布局。广州城市商业的布局一直以来都是沿着珠江来进行的,从宋代开始,就有很多外商居住在西城,也即今天的荔湾区。珠江沿岸附近不但有很多的特殊的地名被保留下来,如第一甫路带十八甫路。很多地方的地名或者有一个“水”字旁,或者有一个“土”字旁,但这里的甫字就什么都没有,经研究发现,这其实只是岭南的方言,是“码头”的意思。内地或外国的商品经珠江上岸后,先搁置在码头,然后迎面售给顾客,这样就可以形成双方直接面对面的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古代,广州地区的沿岸和珠江沿岸都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码头,后来,由于珠江口不断的演变和推进,最后珠江被移到黄甫港。经过几十年时间的沉淀,黄甫港淤积现象不断加重,所以人们在大沙地又开辟了新港,这样广州港在不断地变迁中一路前移,但不论其布局如何演变,都是为了贸易的顺利进行和更加繁荣的发展。
(四)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秦汉以前,从事海事贸易的人多数是越族商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活跃,才使得南海沿岸地区与中原的交流不断增多。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他们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了广州地区的居民,并带来了自身的经商传统。秦汉时期的对外贸易,其对象主要是南海沿岸国家和地区,与现在的珠江三角洲早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因此,珠江三角洲的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海上贸易的故乡。
三、广州地区文化风格的演变
(一)商业性及功利性。广州地区经过2000多年的开发,其文化风格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一种文化经过2000多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的风格。广州码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物流的商品交换,由此而来就形成了一个国内外的巨大的市场。外商经过远洋而带来的商品进入到广州后,商品的贸易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将商品兑换出去,另一个就是市舶贸易。我国在唐朝时期,由于国家富强,民族强盛,以致于很多国家前来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学习先进的技术,这些国家通常派使节前来朝贡,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就作为重要的枢纽地区,承担着迎来送往的作用,并为部分人员提供过境和接送服务,同时回赠我国与周边友好国家的互赠的礼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广州作为港口城市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一定时间的演变和积累,这种贸易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趋势,这就使得商品的价值交换成为主流了。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有所不同,商品经济必然要以谋取利益为根本目的,它是以谋取利润为第一目标,虽然,广州也是一定时期内的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它最根本的还是商业中心,由此,也就不难看出,广州这个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依然是商业贸易和往来,这种情况也就决定了广州的贸易文化的特点,即重商性和功利性。
这种风气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州人的价值观念。很多广州人都很崇拜财神及相关的保护神,就算是在当代,广州很多商店里、超市里,也都供奉着财神。这体现了广州人追求财富的功利心理,此外,广州的很多民俗也离不开商业贸易文化的影响,这已经是广州人的普遍价值形态和生活目标。
(二)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广州作为重要的港口,曾是历史上许多商品的集中地,无数的商品通过广州被销往国内各地,如果广州没有这么开放,商品的流通就不会这么繁荣,就不会促成广州如此迅速的发展。仅就开放性而言,广州从未出现过商品断流的现象,这也与广州的文化背景有关。
广州的商业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文化交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交流更加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比如人与人的交流,地区与地区的交流。广州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强烈的文化包容性。
广州文化也因此变得多元化,因为开放性的作用及影响使得各种文化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就语言而言,广州历史上就有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甚至还有东南亚各国的方言,以致今天广州方言中还有不少英语单词混于其中,例如,胶卷、的士等等。
(三)冒险性与创新性。广州贸易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东南亚、印度洋和太平洋,虽然常常有狂风暴雨的出现,所以为了贸易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面对这些不期而至的海洋风险,就要有足够哦的胆识、魄力和毅力。所以,无论是外国人千辛万苦来到广州,还是广州人穿破重重阻碍达到远方去完成贸易,都要面对海险、恶狼,这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这就为贸易的顺利和盈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阻力。但商品市场的竞争使得人们不得不去冒险,尤其是在海外,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风土人情的差异、地理环境的改变都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适应力和胆识,以应对贸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实现贸易的利益获取。而历史上的广州人,就是这样有胆识敢于创新和冒险,,为了做成生意,他们不惜扬帆远航,敢为天下先,不但努力的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四)享乐性与平民性。商人的根本目的是逐利,这虽然比较功利化,但背后的本质和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是消费。由此各种高档消费也就应运而生了,并渐渐的影响到普通市民的生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种享乐性的观念也就自然而然的演变成为了一种社会心态普遍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结语:广州城市的物流演变是伴随着城市演变而进行的,在封建社会时期,其形态及物流演变就已经十分繁荣,加之近现代的迅速开发和完善,使得其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抑制十分受重视,本文分析了广州地区在古代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讨论了广州作为商业中心的物流形态的演变及其文化风格的演变。
参考文献:
[1] 邓颖贤.羊城八景与广州市城市形态演变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 张亚红.广州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综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 王远景.信息时代的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 董毅.当代广州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 满棠.广州市越秀传统商业区尺度分析及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6] 陈卫.广东省物流产业与交通相关性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7] 唐文跃.广州城市景观演变机制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