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
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机构编制部门如何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结合工作中的所思所想,重点围绕队伍建设,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主动置身大背景,找准发展方位
机构编制工作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这种转型,既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增加上,也体现在工作要求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的调整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转向”:
逐步由室内转向室外。以往受限于人员力量、工作理念等多种因素,许多机构编制工作者往往习惯于在办公室坐等各单位部门的申请报告,闭门研究较多,容易造成机构编制供需脱节、监管失灵。改革的新形势要求编制工作从被动受理转变到主动服务,将工作重心由室内逐步转向室外,化被动为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努力实现从事后评估转变到全程监管,特别对行政运行效能、公共事务履行等机制运行情况加以监管。
逐步由幕后转向台前。近年来,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机关绩效管理制度到组织实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等大项工作都逐步将机构编制部门由幕后推向了台前,对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逐步由办事转向做事。机构编制工作不应只简单停留在数字加减控制和报告审理批复上,更要瞄准百姓最期盼的领域,瞄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去用心谋划,用力推动。要勇于从忙碌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事关全局的工作上,进一步提高站位、拉升标杆,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服务水平。
二、积极顺应新常态,转变思维方式
顺应新常态,必须在状态。切实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机构编制保障工作,必须注重强化“三种思维”:
一线思维。注重围绕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确定调研课题,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跟进服务,坚持深入“三个一线”:一是坚持以倾听、服务的姿态奔赴基层一线,实地听取意见建议,做好沟通衔接,在摸清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提升服务层次。二是坚持以学习、借鉴的心态前往市外省外的同行一线,考察有关做法,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对上级重大决策、新形势新问题和业务工作的学习研究。三是坚持以开拓、赶超的状态赶赴先进一线,学习先进理念,开拓工作思路,切实提升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标兵思维。标兵思维即编制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一是重点突破。围绕长期制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重点研究进一步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关乎机构编制工作改革方向的热点问题,争取有所突破。二是形成特色。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主动地提出体制、职能、机构、编制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建议,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效服务,形成具有机构编制部门特色的工作路径和方式。三是打造品牌。发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保持敢闯敢试的勇气和锐气,力求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改革和管理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力争各项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新的突破、新的发展,争取每年都有工作品牌在中央和省市形成亮点、扩大影响、收到成效。
底线思维。一是掌握底线要求。通过学习研究上级有关严控机构编制的政策规定,特别是超限额设置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方面的要求,明确严控机构编制的刚性目标。二是把好底线关口。在充分挖掘现有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的基础上,着力改变被动、固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科学配置资源、强化动态调整、加强联动管理,守住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底线。三是宣传底线政策。面对一些单位和部门增设机构、增加编制、提升机构规格的要求和呼声逐步提高的现实,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机构编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大纵深地宣传机构编制工作,让群众在了解机构编制工作程序、纪律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参与机构编制的管理监督工作。
三、着力营造好环境,锻造过硬队伍
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薄弱的基础,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把维护干事创业的和谐生态、寻找干事创业的可行路径、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理性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着力打造“三个编办”:
练气度,创建理性编办。一是围绕大局谋服务。机构编制工作说到底是服务工作,只是这种服务的站位要高,落点要实。只有始终把“甘于服务”作为标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经济社会的节奏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淮安编办人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机构编制工作,主动围绕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建设大局思考谋划,积极服务跨越式发展,切实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激活了机构编制工作的“一池春水”,也夯实了自身的发展基础。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过程中,我们注重“四个倾斜”:即向重要发展平台倾斜,向民生保障领域倾斜,向生态文明建设倾斜,向市场监管重点倾斜。二是着眼长远谋发展。机构编制工作服务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方略,保障的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局,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因此,要立足当前抓住机构编制部门的发展机遇,着眼长远制订发展规划。三是彰显特色谋创新。我们按照“规定动作不漏项、自选动作出亮点、特色动作上水平”的工作思路,鼓励全员创新,取得初步成效。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淮安市编办的“一处一特”和县(区)编办的“一县(区)一品”已经成为努力方向。
严法度,打造规范编办。机构编制工作必须以规范促落实、以规范保质量、以规范树形象。一是涉权事项严规范。不管是对外管编控编,还是对内用权用人,都要讲政治、守纪律,严格用党纪条规约束言行,坚决按照反腐倡廉要求办事。二是业务标准求规范。积极探索“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来规范业务标准。建立健全编委会议事规则、编办“一线工作法”等规范性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工作中,小到日常公文拟制、办理与管理,大到重大项目的立项、报审和落实,都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图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办理,确保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规定。三是工作流程讲规范。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注重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相关协调和约束机制、严格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制度。这两年,我们坚持把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贯穿于机构编制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并将相关内容在市机构编制网公示,主动接受各界监督,取得一定反响。
增厚度,涵养人文编办。一是用历史营养滋润。淮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化古迹众多,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是人文荟萃之地,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一代伟人周恩来等名人,且纪念场馆配套;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盱眙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丰厚。我们不定期地组织参观学习,让近在身边的历史营养激励每一名编办人。二是接受现代文明浸润。淮安素有“淮上明珠”的美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是长三角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工业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和“中欧绿色智慧城市”中方试点城市,人民群众每天都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通过接受现代文明浸润提振精气神,激发源动力。三是以清风正气沁润。领导释放清风正气,群众自然如沐春风。知识,领导要多学一点。要把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的要求落到实处;将编办的“书香·悦读”读书分享会活动雷打不动地坚持下去,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工作,领导要先干一步。领导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攻坚克难,带头遵章守纪,为自己树形象,给部属立标杆,让工作有样板。部属,领导要厚爱三分。部属遇到困难,组织给压台;部属干事创业,领导给平台;部属出现差错,领导帮补台。
(作者系淮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