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探索与实践

2015-06-30 09:07:33韩强
职业·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韩强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的背景、主要目标、开发过程、开发成果及开发过程中的体会。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资源包 电气专业

一、开发背景

1.专业课程建设是行业发展需要

随着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相关政策的实施,北京地区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北京市的相关企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幅增加。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以2010年为例,北京地区有关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年平均需求量达到约10,000名。为实现为企业培养技术强、素质高的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体系课程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

在全国范围内,前期已出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主要以工作页形式出现),但因对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理解不深入、对一体化教学资源包开发技术掌握不到位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体化教学文件不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契合,违背生产实际工作情况;因电气专业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等特点,在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及学习任务的制定及选择时出现了较宽泛、与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不对应。总之,没有真正体现出“工学一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特色。

教学改革以来,笔者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构建课程体系结构;按照图1所示的“职业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实践、大纲编写、课业设计和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六步法”课程开发路径,校、企专家共同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编写项目培训大纲、教学项目设计(项目策划表和工作页等)教学文件。其中,教学资源包作为教学实施的操作性文件,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

图1 “六步法”课程开发路径

一体化课程主要由一体化课程方案和一体化课程资源两部分构成。教学资源包是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而依据一体化课程标准设计的必要的教学文件集合,它主要由学习任务描述表、教学活动策划表及工作页等主要教学资源文件构成。因此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后,展开一体化教学前,由开发团队(由企业专家、课程改革专家、笔者学校电气专业老师组成)对学校电气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进行了开发。

二、主要目标

在示范校建设项目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要完成开发中、高、技师三个层级的14门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目标。开发出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要遵循“课程方案由校企合作,培养过程由校企合作,培养质量由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思路,要体现“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内容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学习方法与企业的工作方法对接”的“三三原则”。

通过开发并使用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并实践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优质就业率。

具体建设目标见表1。

表1 中、高、技师三个层级的14门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

三、开发过程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开发需要遵循严格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技术,其开发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1.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在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之前,我们首先对相关行业进行了分析,并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64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访谈了65名各个层次的企业专家,从65个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炼出14个典型工作任务;再由行业企业专家、企业一线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开发的六要素,参照维修电工国家标准,经过18稿的修改,确定了中、高、技师三个层级“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

图2 教学资源包开发流程示意图

建设期间,该专业组织课程专家、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举行了近10次的专项开发会议,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对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进行撰写和评审。

2.项目实践

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后,开发团队必须对工作任务按实际工作标准完成实践,实践中记录各工作环节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工作时间和评判工作合格的标准,明确该工作项目的学习价值,为学习任务设计奠定基础。

建设期间,本专业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项目实践:一是教师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到大型企业进行项目实践,二是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并进行考核。

3.撰写文本

教学资源包是教师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直接依据,由学习任务描述表、教学活动策划表及工作页等主要教学资源文件构成,一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资源文件构成一个教学资源包。如“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级工的课程开发中,教学资源包中各文件的结构关系如图3所示。

(1)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设计需以团队形式完成,以一门课程为单位。一门课程所有任务设计完后,其情境能匹配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所有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之和匹配课程目标,所有学习任务的学习内容之和匹配课程学习内容要求。

(2)教学活动策划。教学活动策划是学习任务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据鱼骨图分析结果制定的。教学活动对应于鱼骨图中的工作环节;学习内容对应于鱼骨图中每一环节分析出的知识、技能及素养;学生活动围绕对应的学习内容点如何有效自主学习进行设计;教师活动围绕对应的学生活动设计教师的活动方案;资源是指针对每个活动环节所需要的工具、设备、材料以及教学所需资料;评价点是指针对每个活动环节的学习内容应该重点评价的内容;学时应考虑学生完成该工作环节以及学习所需的时间,同时应是学校基本课堂时间的整数倍;一个教学活动应在一个地点完成。

(3)工作页。工作页是为学生自主学习而开发的引导性学习材料,每一个学习任务依据教学活动策划表编写一份工作页。工作页的开发依据和要求有:工作页的开发顺序与活动策划表中活动环节相对应;工作页的具体内容严格按照活动策划表中“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和教学设计思想编写;工作页的开发一定要突出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想;每个活动环节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鱼骨图分析中的重点、关键点、安全、规范和素養等,工作页的结尾一定要有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且评价中一定要有安全和规范素养的要求。

4.实施验证

判断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得是否到位,还需要拿到课堂上去进行实际检验。在教学资源包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们会发现各种前期考虑不周或策划不详的细节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体化教师应实时进行修订并做好记录,为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包做好经验积累。

5.整合修订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是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资源体系。在继电控制线路安装实施一个周期后,我们及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整合修订。

四、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成果及成效

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开发及应用,对本专业的建设及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从原来的“三无一有”严重厌学的状态,转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从硬性管理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式教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建设期内培养维修电工技师20名、高级工361名,职业资格取证率100%,专业对口率100%,企业满意度100%,技师层级优质就业率100%、高级工优质就业率85%。

2.深化了校企合作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开发离不开合作企业的支持与指导。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开发过程,真正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这样的学生可以更快融入企业、胜任专业岗位,企业也非常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实现了校企共赢。建设期内,在对专业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优化、筛选的基础上新增了5个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FESTO和SMC两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校内培训中心,其中FESTO校内培训中心仅2013年就新投入了12套、496万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所采用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作站设备,在全亚洲都是绝无仅有的设备。这些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地支撑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项目,还可以为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全国选拔赛和国内选手集训提供设备

保障。

3.提升了师资水平

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过程,对参与其中的教师来说,就是一次深入的、全程的、内涵丰富的企业实践过程。应该说,不了解企业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再高,也开发不出合格的资源包。因此,资源包的开发过程,就是教师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其中1人成为北京市职教名师)、院级课程负责人2名(其中1名成为北京市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负责人)、一体化教师18名,电气教师团队成为北京市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团队。此外,共为全国举办4 期师资培训,共培训 81名教师;承担北京市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观摩课程,为北京市18所技工院校进行一体化教师培训指导;获得部级教科研成果评

奖11个。

4.解决了本专业的“进口”和“出口”问题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得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出口旺,必定能带动进口畅。教改背景下的优质订单带动了招生,学生和家长在入学时就有了进入优质大型企业的定位感和优越感,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正反馈。仅2014年,该专业已与京东方等5家企业签订了5个订单招生协议,拟招生225人,全面实现招生即招工。

五、体会

1.严格执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详细阐述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教学资源包构成、开发依据及开发流程、教学资源包各构件的开发技术以及教学资源包的使用建议。开发教学资源包前应认真研读学习指导手册内容。对于一些难点,应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不断纠偏,不折不扣地执行指导手册,才能开发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资源包。

2.结合学生、学校实际情况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在宏观上给予了方向性的引领。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还应有其特殊性和适应性,切不可一概而论。譬如处于不同地区的院校,其任务载体的选择应与周边企业需求、专业特点以及校内资源紧密结合,找准服务对象,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充分利用企业专家资源

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开发,一定不能仅仅靠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师在开发资源包的过程中,应利用企业调研、专家访谈等各种方式不断与企业专家进行调研与沟通。只有企业专家直接参与教学资源包的开发、修订与审核,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开发出实用的教学资源包。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
一体化课程微课制作的实践研究
行动导向的六步教学法在一体化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职业·中旬(2017年2期)2017-05-04 06:34:19
微课在电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科学与财富(2017年3期)2017-03-15 17:48:00
一体化课程
成人教育(2017年2期)2017-03-15 15:58:42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48:41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6:52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