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光
摘 要:由于其建立者光武帝刘秀的倡导和力行,为政“清简”成为东汉初期乃至光武之后的政治风气。为政清简的政治风气和“德治”、“仁政”等儒家思想对东汉地方官的选任及其施政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郡县治,天下安”。东汉的地方官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奉行朝廷政策,遵循儒家思想,注重自我砥砺,为政清简,策略有效,比较全面地推动了地方发展,赢得了吏民敬爱。
关键词:东汉;地方官员;为政清简
“郡县治,天下安”。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改革的正能量对当下必然有积极意义。东汉地方官员在当时的政治风气和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下,遵循儒家“德治”、“仁政”思想,注重自我砥砺,为政清简,采取有效的策略,比较全面地推动了地方的发展,赢得了吏民的敬爱。对东汉地方官员为政清简的施政方式进行研究,在今天仍然有重要价值。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东汉初期,朝廷倡行为政清简的政治风气。光武帝刘秀虽是皇室之后,但他早年长期生长在民间,了解民间真实情况,目睹百姓稼穑艰难,深知最困扰百姓的是繁法苛政。因此,他力主废除王莽时期繁密的法令,恢复西汉初期的清简。“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①光武帝崇尚儒家思想,生活简朴,对自己要求甚严,“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损上林池之官,废骋望弋猎之事。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勤约之风,行于上下。”②对于百姓的疾苦,他颇多关注,“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③这样的政治风气,不仅主导着东汉地方官员的选任,而且对地方官员的施政理念和行政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当时就出现了被称为“杜母”的南阳太守杜诗,移变边俗的任延、锡光,居官清简的赵咨等善政斐然的地方官。章帝、和帝以后,继承这种清简风气的地方官不绝如缕,当时的百姓常常把他们和前辈有善绩的地方官员相提并论。
儒家思想对东汉地方官为政清简的政风也有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传统是讲求修身对从政的作用的。孔子提出了“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④等等为政思想。儒家思想在两汉社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儒学独尊地位的获得和官吏荐举制度的推行,学而优则仕的儒学知识分子有了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有条件在治下郡县推行儒家的“德治”、“仁政”等思想。《论语》和《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中包含着中国早期行政智慧,是最早的行政管理学著作。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儒家知识分子中拥有神圣的地位,成为他们思想上的信仰、施政时的指南。
在东汉初年的政治风气和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下,东汉地方官员注重自我砥砺,在推动地方发展的策略中呈现出一些共性。这些既能够领悟、执行朝廷施政方略,又熟習儒家思想的地方官员群体,为政清简,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的发展,改变了其治下百姓的生活状态,赢得了百姓吏民的信任和爱戴。
1 为政清简,首重文教
奉行为政清简思想的东汉地方官员,首重的往往是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移风易俗。汉代地方官文教先行的意识和实践,与郡守等地方官员自身的经学素养普遍提升直接相关。以桂阳太守卫飒为例,卫飒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他热爱儒家文化,从师求学时经常吃不饱饭,他就一边做佣工养活自己,一边坚持学习。建武二年,经大司徒邓禹举荐,卫飒先后任侍御史、襄城令。由于在任上力行善政,颇有声望,他被升迁为桂阳郡太守。桂阳郡紧邻交州郡,当地人民受交州风俗影响,文化落后,不懂礼制。《后汉书·循吏列传》载:……(飒)迁桂阳太守。郡与交州接境,颇染其俗,不知礼则。飒下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卫飒上任后,倾力发展地方教育,还专门为当地人制定了婚姻等礼制。短短一年,当地的风俗就有了很大改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奉行朝廷教谕和儒家思想的这些地方官员以文教先行的方式在移风易俗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沛国萧人刘矩,初举孝廉,后升任雍丘令。他亦坚持以礼让化育百姓,不孝无义之人,因之感悟而洗心革面,《后汉书》记载: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
文教先行、移风易俗的施政策略,起到了化育百姓、教民礼义、矫治流俗的作用,当时就已经有人看到了这一点。蜀郡太守第五伦就认为:
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化矣……以身教者从, 以言教者讼。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化乃成也。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出洛阳者,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其人。⑤
2 清简政事,发展经济
民得利还是官得利,是得民心还是失民心的关键。东汉地方官员每到一地,大都关注百姓生产生活,倾力改进生产技术,立足地方特点,帮助百姓发展地方经济。南阳茨充接替卫飒为桂阳郡守,敬佩卫飒的施政方略,以卫飒为榜样,教导百姓种植桑柘麻等经济作物,劝令养蚕织履,百姓甚利。任延在会稽任上,省减吏卒,让他们耕种公田,以周穷急。后来他转任武威太守,鉴于武威郡向来雨水少,为此他专门设置水官,修理沟渠,武威人民皆蒙其利。《后汉书》还记载了庐江太守王景推广牛耕方法,发展地方经济的事迹:先是庐江百姓不知牛耕,致田力有余而常食不足。景乃驱率吏民,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东汉时期,在地方官员的推动下,各地方的农田水利事业也得到了发展。章帝时,马棱为广陵太守,他“兴复陂湖,溉田二万余顷”。顺帝时,会稽太守马臻,组织修建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堤塘周回五百一十里,溉田九千余顷”⑥南阳太守杜诗还亲自参与技术革新,“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建功多,百姓便之”。⑦
东汉地方官员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在边地及一向落后于黄河流域的江南地区见功尤著。高敏先生也曾撰论及此。他认为,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学习文化知识者之多,恰反映出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提高。⑧东汉江南地方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江南人口和户数的增加上。先秦、秦汉之前,人口都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广大地区还是人口稀少、荒凉落后的。“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到了东汉时期,全国人口的布局有了很大的变化。北方地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口的相对减少,而南方广大地区人口增长,地广人稀的状况逐渐改变。⑨
3 为政清简,完善社会治理
地方官员要关注地方稳定、社会进步和百姓福祉,不可避免地需要政治变革的勇气和完善社会治理的智慧。中央政令的畅通,地方弊政的变革,社会治理的完善,当然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卫飒治桂阳,此前百姓为避苛政,常常逃居深山,远的离郡治近千里。吏事往来,总是征发百姓用船送迎,名曰:“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甚苦。为了解决这个扰攘百姓、大失人心的问题,卫飒完成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工程——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据《后汉书》记载:先是,含洭、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吏事往来,辄发民乘船,名曰“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流民稍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
役省劳息,奸吏杜绝的直接结果是地方政治的清明,由是,流民回归,渐成聚邑,能够纳入社会管理的人口和户数增加。
桂阳治下耒阳县出产铁矿石,邻郡百姓云集此地,私下冶铸,招来亡命,多致奸盗。这显然是不利于社会的安定的。为解决这一社会治理中的隐患,卫飒结合地方实际,遵循国家政策,设置铁官,罢斥私铸。卫飒的治理与施政,关注民心,合于物宜,视事十年,郡内清理。
为政清简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恰恰相反,儒家思想向来敬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舍生取义”等责任感、道义观。这些观念也时时反映在地方官完善社会治理的举措中。任延调任武威郡时,将兵长史田绀家是武威郡的大族,子弟宾客为害一方。任延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不惧大族势力,毅然收捕史田紺,其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史田绀之少子不服气,招聚轻薄荡子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后汉书》载: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刘宠是齐悼惠王的后代,其父刘丕,博学多识,号为通儒。刘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担任东平陵令,因其仁惠为吏民所爱。后来因母亲患病,离官归家。送行的百姓堵塞了道路,车不得进,只好轻服遁归。后来数迁为豫章太守、会稽太守。居住在当地山区的百姓生性质朴,有人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市井,但这些地方的百姓常为官吏所侵扰。刘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⑩后被征召为将作大匠,在离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后汉书》做了详细的记载: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主流思想,对于地方官员推动地方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东汉的地方官员群体中,显然有一批官员能主动领会并实践朝廷的政策,注重自我砥砺,为政清简,策略得当,从而比较全面地推动了地方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这些官员的善政在当时即已获得吏民的感念,在今天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注释:
①②③⑤⑥⑩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
④杨伯峻:《论语》,中华书局。
⑦《艺文类聚》卷八十五引《风俗通》,上海古籍出版社。
⑧高敏:《从东汉时期入仕者与知名人士出生地的分布状况看东汉江南经济的发展》,载《郑州大学学报》,2003.5。
⑨孔祥宏:《东汉时期荆扬二州经济的发展》,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12。
参考文献:
[1]夏书章.促进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古为今用[N].人民日报,2015.6.
[2]黄样兴.中国传统文化从政修养内涵及启示[N].光明日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