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淑珍 周琦娜 段婉君
江西现代生态村落建设初探
邹淑珍周琦娜段婉君
[提要]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西省乡村建设也在加快发展步伐。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思考如何将生态建设和村落建设相结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村落建设的学术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与分析,从前沿问题入手,探讨现江西现代生态村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助推我国农村建筑建设发展。
江西;生态村落;农村自建房、民居、绿色新农村
江西村落住宅建设往往是以自建为主,它不同于城镇住宅有更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在乡村建筑的研究上,基于对村落的保护,我国对传统民居的研究较多,而对如何使建筑更加绿色、更加生态化相关的研究较少。随着生态思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多角度对乡村建筑的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这些成果对我国的农村建筑建设有着重大的帮助与指导意义。
(一)国内的学术研究现状
国内的乡土建筑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如《生态及其与形态、情态的有机统一》(单启德1992);《生土建筑》(荆其敏1995);《为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家园而设计》(王竹等,1996);《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李晓峰2005)。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在乡土生态建筑学研究的初期,重新认识乡土建筑生态价值,借鉴乡土建筑生态设计原则以及倡导乡土建筑生态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还有直接关于乡村住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一般性的农村住宅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引导乡村居民建立自建模式。如重庆大学金观强在其硕士论文《城乡统筹下农村住宅自建引导策略研究——以鄂东南、川渝的村落调研展开》中,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现状的研究探讨,提出一种有目的的农村住宅引导自建模式,建立农村住宅自建引导框架,形成一套面向农村现代化转型及解决农村住宅建设现状问题的农村住宅建设的可实施性策略。[1]
②针对当地的乡村环境、地域特征及文化来进行村落的住宅设计。如刘翔的硕士论文《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为例》中,将焦点放在了欠发达的地区潼南县,从住宅类型、面积、户型、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地的农村住宅设计,并且从使用对象、建造方式、文化特征、功能空间等方面将潼南县农村住宅与发达地区农村住宅进行比较和归纳,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
③结合当地地域对农宅节能、材料、建造等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探索。孙佳媚、张玉坤等在《绿色建筑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中介绍了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山新村绿色住宅示范工程,该工程主要从节约用地规划和住宅单体设计的角度,进行了建设低价、节能、环保的村镇住宅的实践,为大规模的村镇绿色住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④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住宅环境、设施改善及建筑组合模式的探讨。容咏勤在其硕士论文《绿色村镇住宅建设模式研究》中,将绿色村镇住宅、绿色建筑和传统农村住宅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其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宜我国村镇发展现状的三种绿色村镇住宅建设模式;还从政府政策、财税优惠、监督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开展绿色村镇住宅建设的对策建议。[4]
此外,与生态化乡村有关的文献还有生态美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生态建设发展等方面。如曾繁仁在《试论生态美学》中提出生态美学是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状况下提出的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5]王广军、赵志忠在《生态城镇建设理论探究》中在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城镇建设现状与趋势,研究和探索在我国进行生态城镇建设的途径和内容,并分析了我国生态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措施。[6]
从上述的理论研究现状可以看到,我国对于乡村住宅的设计研究、绿色生态农村住宅建设方面的研究正在稳步前进中,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的关注。这些理论大多是集中在有规划或有条件的村镇,针对于很多规划不完善、条件欠缺的乡村地区,如何将生态的自建房引入其中,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国外的学术研究现状
英国在1990年颁布的《办公建筑环境负荷评估法》成为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办法。英国的绿色建筑以住宅建筑为主,近几年来,英国的绿色建筑建设实践呈现出“自然化、简单化、低科技化、低成本化、庶民化、建造本土化、因地制宜化”的新趋势。[7]这种趋势也正是绿色乡村住宅的趋势。
在这方面,国外强调的是地区的整体建设,对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将经济的开发与其文化、城市发展相结合,并提倡公众参与其中。国外前沿研究和成功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公众参与到村镇规划和建设中。如法、德等欧洲国家强调以人为本的制定规划;村镇建设中居民互帮互助。另一类是在不同经济条件下,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地文化,关注乡村自然环境,在建设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经济。如日本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韩国的新村运动、英国的中心村建设等。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在设计理念、建造水平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发达国家的乡村建设相对于我国成熟很多。在这些地区的建设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农民的积极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对自然环境和原有乡村空间形态的尊重,还有成熟的建造经验和高度的环保意识。
在建筑实践方面,有以探索自然通风为主要特征的管式住宅建设模式的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毕生都在为印度的贫民们研究、设计和建造具有本土特性建筑的建筑师劳里·贝克;为便利穷人和灾民建造房屋而创造的低造价房屋建造系统的伊朗建筑师纳德·哈利利等人。[8]这些设计师的研究及实践都是基于当地的地域和人文背景,以乡村建筑的建构体系为主要内容。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从实际出发,以合适当地的建造技术来建造当地建筑,对我们在建构方面的研究很有借鉴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乡村的绿色建筑是靠其自身的人文和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其技术的采用和体系的形成都需要因地制宜,建立在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结合的基础上。
(一)江西乡村住宅的普遍现状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江西乡村住宅建设水平远远落后城镇住宅建设水平。江西农村同我国其他农村住宅现状类似,都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乡村住宅的发展相对于城镇是大为落后的,除了存在建筑模式单一、房间空置、坐落无序等现象,还存在诸多的普遍现实问题。
①乡村建设不规范。村庄规划、建筑设计、施工队伍资质、监管机构等基本欠缺。大部分建设法规、规范、标准等对于当下的农村建设并不适合,使农村住宅建设处在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居住人口日益减少,既浪费大量土地,公用设施又止步不前。
②住宅存在安全隐患。究其因主要是农宅墙体承重、结构跨度等不科学、不规范,还有多变的气候,农宅抗灾能力相当脆弱。
③住宅节能效益低。江西村落住宅结构目前多为低层的砖混结构,门窗也不保温不隔热。赣北冬天室温低,赣南则夏季闷热潮湿。
④住宅设施配套不齐或无。乡村建筑除墙体结构和外观造型不科学外,设施配套几乎没有。储水喝水靠水缸和压水机,旱厕与畜圈在一块,烧饭及采暖多以煤、柴为主,配套匮乏。
⑤乡村景观风貌较乱。很多村落的住宅存在窝棚乱建乱搭、柴草堆放无序、污水随意倾倒、垃圾堆随处可见、禽畜多为放养等现象。
(二)江西乡村住宅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①在乡村住宅的建设上没有配套的设计和规划,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更是无从谈起。缺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规划,农村住区土地的有效利用甚微;缺乏低造价特点的建筑设计标准和指南。因此,虽然乡村住宅在人均面积上高于城市,但在居住质量上却落差巨大。
②在住宅结构、施工、质量和建筑材料方面,缺乏针对农村资源条件、经济水平和施工能力的标准结构体系,也缺少对现有农村住宅功能、质量、能源消耗、安全性的评估体系,缺乏技术措施解决相应问题。
③多种形式的能源利用还较为空白。在农村住宅建设中能源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沼气、雨水回收等利用形式,及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设备还是有待研究。
④现阶段乡村在垃圾、污水方面处理效率还较低。在垃圾处理和污水方面处理率在现阶段较低。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刚刚起步,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堆放到处理的阶段,虽然焚烧、填埋和堆肥等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还远远没有覆盖广大农村地区。[9]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广,以及现今村落住宅大量的新建、扩建、翻新,许多致力于乡村住宅建设的研究者正在寻找新的建设理念和方式,以推进现代生态村落建设的发展。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1.建立适宜的自建模式引导农村住宅建设。目前,江西村落不仅住宅、构件标准化程度低,更为严重的是住宅建设的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现今,需要适当的用产业化的方式建立起一套适宜的自建模式,来引导农村住宅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推进乡村住宅健康发展。
2.建立生态化的村落住宅。当前,住宅建设都在追求者居住环境的生态化,它不仅包括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的理解,还有对各种自然能源的节约和利用。住宅环境的生态化应包括以下特征:一是注重居住环境的绿化;二是注重新型建材饰材的采用;三是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四是注重利用自然能源;五是注重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农村住宅同样如此。台湾建筑师谢英俊近年来一直对低造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进行探索,他组织居民“协力造屋”,建筑材料很多是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追求建筑材料的完美发挥,以达到结构、材料、空间、美学和可持续建筑理念的和谐统一。[9]
3.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建筑风格。由于江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不同建筑风格、技术、工艺和建材的住宅种类较为丰富。从江西传统人居、乡土住宅中提炼精华融入进现代创新潮流的住宅,从而衍化出更多适合本地人居住的住宅类型。这能体现江西乡村住宅的地域化的个性特色,从而使江西的乡村住宅发展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
4.建设科技化的乡村住宅。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着人口多、资源短缺等问题,农村住宅建设需要科技力量来促进。将可持续发展运用在建设领域中,朝着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生态绿色的住宅建设发展。杨伟菊和吴绍翰等人对低能耗的生态村镇住宅设计进行相关研究,归纳出始于村镇住宅的节能低碳技术,包括外墙围护结构、通风采光技术、地下室蓄热蓄冷、太阳能热水系统、地下水调温系统、太阳房与蓄热墙系统、水资源回收等等。将绿色生态化住宅从理念转为实际,为乡村建筑的生态化做了较好的示范。[10]
5.农村住宅的低技术高生态化。江西农村住宅由于条件有限,高科技化的建设或高造价的建设在乡村中实现的可能性较小,只有立足于当地的环境和条件,利用低技术高生态化的建设方式,才能将乡村建筑的生态建设最大化。如吴恩融及其团队于2007年在甘肃省东部地区一座落后的村落毛寺村中设计了“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就体现了“高科学,低技术”的设计理念,他们在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尽量利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并就地取材,以土胚、毛石、茅草、芦苇等蓄热和隔热性能都好的自然材料作为主要建材,所有边角废料均循环再用。在施工时指导村民用简单的工具并采用当地传统建造技术进行。
当前,我国一些因地制宜的建筑策略和提倡住户参与的互动建设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然而,有的研究实践还限于技术层面以及地域范围,有的还在试验阶段,并未推广开来,且有的建筑生态化方式在很多欠发达的乡村建设中可行性显得局限,可实行性有待研究。江西现代村落建设要朝生态化方向迈进,融入这些新的建设方式及理念是探寻生态化乡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总体而言,未来乡村住宅发展的方向集中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还体现了人对自身、对自然、对环境重新认识的过程。在江西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应在全面了解本地的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前提下来进行,并且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其加入到建设行动中。对于乡村建筑的研究、发展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时代的脉搏,开发、建设出符合广大乡村最适宜的生态化住宅,这将有助于江西村落建设的发展开创出新的局面。
[1]金观强.城乡统筹下农村住宅自建引导策略研究——以鄂东南、川渝的村落调研展开[D].重庆:重庆大学,2012,(5).
[2]刘翔.欠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潼南县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12).
[3]孙佳媚,张玉坤.绿色建筑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J].华中建筑,2006,(24).
[4]容咏勤.绿色村镇住宅建设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2,(12).
[5]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5).
[6]王广军,赵志忠.生态城镇建设理论探究[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2010.
[7]伯纳德·鲁道夫斯基,高军,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简明非正统建筑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0).
[8]王冬.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及其相关思考[J].新建筑. 2008,(4).
[9]王振坡.中国农村住宅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2009,(6).
[10]杨伟菊和吴绍翰.农村低能耗生态住宅设计理念与技术[J].建筑学报,2006,(3).
邹淑珍(1968—),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周琦娜(1986—),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段婉君(1968—),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31)
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规划课题“基于地域文化特性与乡村居住空间构筑关系的江西村落建设研究”(YG2011131)。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