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形式语言

2015-06-29 12:20赖培文
卷宗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汇画家艺术家

赖培文

绘画的形式,自从第一件作品出现时,它就已经存在了。任何一件作品都有自身的形式感,每件作品的本身就是该作品内容的形式,是一个道理。人类的绘画一直都是为宗教的统治者服务,这种任务的绘画是被规定性的。当时对艺术家来讲,没有处理形式的主动权。那时的画面的形式还处在一种自在的状态之中。人类社会对绘画形式本体价值的法相并有意识的运用是在19世纪20世纪初的现代流派运动开始的。他们的作品被贬称为“形式主义”,然而恰恰是他们揭示了形式本体的价值,这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认为是在抒发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这是内核。

一切事物均将通过一定的形式而存在,这是一个必然的法则。作为绘画艺术作品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形式,它主要用于表现人类情感,也可服务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但作为画家必须培养自己对题材的情感,画家的作品是一种表态,对社会生活的表态。作为个人行为的艺术作品当然如此,世界上不存在无内容的形式,同时也不存在无形式的内容。所以任何一个画派与任何一个画家的作品都具有它自己的形式感,不同的是形式感的强弱不一样和形式手法不同罢了。

一件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这是由于画家对这些素材作出有目的的选择和运用的结果,而不是偶然和随意拈来的。

绘画艺术的形式法则,人们对客观的认识能够把握其规律,进而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改造对象并创造出新的事物。绘画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定领域。从集中与归属中可以见到作为绘画形式的法则,大部分来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吸收其它姐妹艺术的名词与术语。现将其法则及与之相关的规律整理如下:

①统领与平衡;②从对立到统一;③大自然的节律是法则中的法则;④表现性的法则;⑤形式中的最佳;⑥艺术品中的自律性;⑦没有绝对的独立形式⑧不是法则的惯性现象。

空间的形式语言,空间的概念分别为“占有空间”、“无形空间”、“负面空间”。画面中的方位在表现平面图像或者是表现立体图像,从其根本上来说其本体始终是一个平面状态。

1 空间与物象

画面中的空间大小是由物象的参照引发的,靠对比来实现前后从属的关系。画幅本身比例,当人在欣赏条幅或横幅时,视觉活动并非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必须通过浏览才能完成。竖立的条幅更宜于表表高上仰止的题材,而横向长卷更能表现辽阔的海洋和草原。方位与方向,空间方位的产生是由地心引力所规定的。于是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也随之产生了。视点的高低,规定了视平线的高低,而视平线的高地,会直接影响对地面所见程度的大小,这是规律。

2 造型与形式感

造型原是一个工艺术语,对绘画来说,就是艺术家再造一个合乎理想的加工形,因此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为要表现的需要来进行加工。所以造型与形式是直接相关联的。画家的创作程序大致是:一构思;二对自然進行提炼予以净化;三构图;四具体制作完成。在构思阶段他必然已掌握了形象素材和已把握到对形式的定位。

3 点的形式语汇

点作为一种形式语言确有它自身的价值。圆形的近似点状的造型自不待言,有时任何形状的形象远去后都会转变为点状。点状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下午》,整幅画面用很匀的小点色块布满整张作品,作家通过不同冷暖的色点来塑造形体营造气氛,和谐统一于一种密密麻麻的点的重复中。

4 团块状的形式语汇

在梵高另外一幅作品《红磨坊的舞会》,这是梵高在巴黎生活时期的一件作品。对于这个拥挤充满于整个空间里的涌动的人群,画家所关注的是造型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近乎于圆形的团状的反复,这种反复的团状有人物的脸部、吊灯、头部、背影和衣饰等。由于画家把握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所以,那麽众多的人物形象层次中仍可以感到一种纵深感。由于色彩变化和造型的交替共存而显得有一种喧闹的气氛在其间回荡,这是这件作品的特色,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市民阶层的夜生活,可以说这种团块的形式语汇与内容的非常合拍。

5 板块形的语汇

板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建筑上无处不在,传统的建筑师最讲究就是板块的组合美。作为绘画的造型来说,则略有不同。一 种是由于景物原状引出的一种审美取向。另一种是作为喻意性的使用而只取其意,板块形有一个基本性就是硬边的、几何性的切边。西方艺术流派的“冷抽象”就是把物象加工成为几何性的切边,与之相对应的是“热抽象”,就是“无形”的色彩抽象。吴冠中先生描绘的江南风景中有很多板块形的语汇表现形式。那种错落有致,以简约取胜的黑白中有错觉,既有朴实也有巧意,画面视点高,越是简约越需要提炼,既反映生活又不可凭空杜撰。

6 朦胧的形式与苍茫的意境

在明朗的光线下,人所接受的视象都是鲜明和明确的,但当事物处于半明半暗的状态时,就会产生不肯定的困惑感,出于人的心里条件的不同,才会产生种种不同的联想差距。《坐着的女人》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一件速写性的作品,他用黑色的蜡笔在粗糙的纸上画出了这种态度半明半暗、形象朦胧的妇女形象。这件作品有种雾里看花的效果,而且还会引起你的某种神往,好像她曾经出现过在你的面前,但却又那么不肯定,也许是一个场景下的一个记忆。

7 金字塔形模式

在人类建筑史上最稳定的造型莫过于金字塔了。这个三角形具有永恒、庄严、向上的视觉品性,具有端庄、稳重之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提香的《花神》在现代人像画中也屡见不鲜,对这个三角的运用已经变得相当灵活,不再是端端正正或正襟危坐的模样了。

8 独立的模式

以一个独立的全身人物形象置于独幅画之内,这在古代史不存在的,乃至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不易见到。特别是背景上不描绘任何物象,不存在于传统的绘画格式里的。象马奈的《小笛手》那样,居然站在虚无一物的灰色平面前,显然是一个创举。一幅成功的肖像画,画家不仅要把握住人物的形象特征,还要把握住性格外露是的瞬即,同时还要发现有益于表现人物的动作及其产生的效果。

9 圆与围的格式

完善的样式是圆形、圆周,周而复始,永远没有棱角,因此这个圆形形成了人们向往美好的符号。此类作品很多,如波提坎利的《春》。

10 动荡的画面

《但丁的舟》是19世纪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名作,所描绘的是诗人但丁《神曲》中的故事。艺术家把这种鬼魂的激怒与恐怖的环境描绘德淋漓尽致,整个画面以昏暗的气氛控制全局,其成功之处在于他将浪涛的起伏人格化为鬼魂的形象,将苦海中的浪涛与鬼魂合而为一,相互借意并表现出来。

11 混乱无序

这里有两幅画:一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二是勃鲁盖尔的《叛乱天使的堕落》。不论是《格尔尼卡》还是《叛乱天使的堕落》,整幅画面都处于失衡状态之中,毫无秩序感。无序可以认为是一切事物处于剧烈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特征,不论是变革过程或者衰退毁灭中都是具有这种特征。作为画面,表现的是事物的定格,所能反映的也就是这种状态,但这中间却还有各种不同状态的区别,并且牵涉到事物本质的区别

“任何形式都要传达出一种远远超出形式本身的意义”,这是美国鲁道夫·阿斯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的一句话。如果再简单些就是“形式应该多于形式本身的意义”。又有哈佛大学米勒在研究爱因斯坦时得出一个重要论断“形式高于内容”。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作为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家后天设定的,总有艺术家的主观意识。画家在创作中接触的三个环境:一慧眼;二匠心;三技巧,艺术家的慧眼有多大多深,也就是他审美的敏感性问题。

猜你喜欢
语汇画家艺术家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