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忠
编者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目前的英语教学工作,我们还是侧重工具性,突出语言交际功能,对于其人文性功能还是缺乏重视以及有效途径的渗透。本期主题,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意义及培养途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英语与学习母语一样,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人文素养的意义
在现实中,有人片面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在英语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即交流与表达的能力。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以语言形式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对语言能力、情绪教育、人格培养、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关注不够,这种功利主义色彩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
英语作为人文学科,其教学内容包含文学、历史、地理、风俗、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部分内容,有很强的综合性的特点。首先,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形成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形成适应国际化社会的公民素养。在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国文化精髓的同时,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很多语篇的内容涉及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真、善、美的追求。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互动,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思维影响着语言,语言也影响着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发现语言现象的规律,发展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理解语篇,发展综合、比较、评价的思维能力;通过表达(口头和笔头),发展思辨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最后,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而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培养人文素养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真实而有意义的互动,学生的语言模仿、体验、实践和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教师应深入理解语篇内容蕴含的人文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创设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个人或者小组表达观点、交流情感、阐述观点,以及思考质疑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意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还应开发英语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英文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提高语言应用技能,还能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以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到实处。人文素养不是教出来的,如何让学生品,如何让学生悟,程岚老师的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英语课以及跨学科课程中强化人文教育的路径;周亚老师的文章,以两个具体的课例给我们提供了实现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