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延县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6-01
《英语课程标准》赋予了英语课堂教育新的评价体系,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课堂人文意识的体现是在各种生活实际中反映出来的,所以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在进行知识的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培养以及人文意识的融合。
人文价值要渗透到英语课程教学中,不是生硬地加到英语课中,而是与英语教学内容无痕融合在一起,但人文性又不是完全无形的,人文关怀能使英语课堂更丰满,显得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 教师要善于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英语教材中要很多课程体现出了人文价值,教师要善于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并和学生共同内化。如: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11册Helen Keller一课时运用了这样的课堂设计来体现人文价值关怀并和学生一起将其内化于心。教师先围绕can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Can you play football? Can you run fast?”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Yes, I can.或No, I cant”。之后教师出示了一张盲人的图片,指着图说:“This man is blind.” 同时把blind写在黑板上,并在这时让孩子们用红领巾遮住自己的眼睛,切身的体会作为盲人的不便,并学习新单词blind.然后用英文解释He cant see.接着出示一张画有聋哑人的图片,指着图说This girl is deaf.把deaf 写在黑板上,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将音量调小,让孩子们感受听不见的感觉,学习单词deaf,并用英文解释She cant hear。在接下来的情景交际中,我创设了盲人过马路的情景,让孩子们用所学句型在小组内自编对话,即练习了所学句型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无痕中给学生渗透了人与人之间要讲究人文关怀。
二、 善用英语课堂中的“静思”
静思使儿童集中精神并且维持身体、心理、情绪和精神健康的平衡,一种有效的策略。当学生焦躁不安的时候,或者当他们课前安静不下来上课时、静思可以让他们安定下来。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刚开始孩子静坐静思的时,学生往往会不太自觉发出一些噪音或者打扰旁边的同学。但是3-5次后,孩子们养成了静思习惯,甚至会在需要安静和放松时提出要求。老师可以给予指导,通过心理暗示:你们可以慢下来,平稳地呼吸,花几分钟的时间练习静思和倾听内心,就可以体会静思的益处。老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在音乐中让他们聆听英语来帮助他们感受语言美,体会语言中的画面美。
教师还可以把课前导入和静思完美结合。例如我在讲My favourite season is spring. 这一课时,在开课前我让孩子们聆听或观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独特的声音和画面。比如春天冰雪融化的声音,花蕾含苞待放的画面、夏天的雨声、秋天的风声和树叶随风而落的画面、冬天雪花飞舞的画面。学生们被这样的静思导入法深深吸引,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樂于开口、勇于表达。
三、关注学科整合,体现人文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上经常会有“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say,等活动。如在The name of the spaceship is shenzhouⅤ.在学完本课后,让孩子们动手做一做神州五号的飞船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英文儿歌或有节奏的唱一首英语歌谣时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欣赏美。处处留心皆学问,英语和各个学科的整合处处存在,只要教师具备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就能让英语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润物细无声”应该是人文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状态。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文化差异,教师只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抓住生成资源,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就可以使孩子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