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兰石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评定教学效果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最直接的评价方式是看学生是否认同,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真正得到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钻研和勇于实践,虽按预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深陷传统教育牢笼的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方面仍然困难重重,困惑和迷惘交织在一起,使高中历史课改之路变得扑朔迷离。现将切身体验做一简要汇报,希望能与各位教改精英一起探究其中门道。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0-01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评定教学效果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最直接的评价方式是看学生是否认同,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真正得到体现。对于教师而言,具备客观而前沿的教育基本理论,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上好高中历史课的前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来袭,我们带着憧憬和担忧,踏上了新的征程。学校也按照新课程的统一装备,在课前备课,教案书写、教学设计等常规方面做了相应调整,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钻研和勇于实践,虽按预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深陷传统教育牢笼的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方面仍然困难重重,困惑和迷惘交织在一起,使高中历史课改之路变得扑朔迷离。现将切身体验做一简要汇报,希望能与各位教改精英一起探究其中门道。
一、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匮乏,缺少必要的历史素养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是在承接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参照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当作是接受过初中历史良好熏陶的优等生去看待的,着眼于所谓“优等生”应具备的历史素养。这是理论性的过程式编纂,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但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施以模式创新和手段优化,创设宽松和谐的历史学习氛围。剧情本应该这样,但反观学生本身,现实却又显得苍白无力。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性格各异,个性鲜明,历史知识功底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基本的历史素养。
二、教材驾驭难度增大
纵观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其编排形式简单清晰,按专题史模块呈规律式布局。但从横向看,每一节涵盖的内容繁杂零碎,时间跨度较大。面对高度概括浓缩的知识点,很多教师觉得无从下手,对教材的定位缺乏清醒认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学习优势?怎样才能抓住教学的中心,提炼教学的灵魂?这些问题长时间集聚在心里,大大牵制了高中历史教师思维的拓展和外延,给教学的程序性和灵活性带来一定困扰。咨询专家学者,他们的回答多是老生常谈的过分强调紧扣新课标和遵循教学指导意见,在新课标达成方面,其实回旋的余地很大,可操作性也很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的回答没有起到作用,教师对教材的驾驭手法始终不明朗,教师的备课难度在理论践行中与日俱增。在对课业评价要求和课标实质未摸清摸透的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难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又使教师长期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常态。
三、课时安排紧张,节奏感不强
按照新课程教学的标准设置,高中历史和化学、物理一样安排每周三节课时。但在传统的学校管理和教务安排中,偏袒重视理科教学的定势倾向较为普遍,虽然高中历史课时安排严格按标准执行,但数理化三科作为学校管理层传统意义中的主科,学校在保证基本课时的同时,还“另起炉灶”为理科教学安排了大量的“编外”时间,这意味着挤占了学生睡眠、休息和吃饭的时间,导致学生的精神系统紊乱,在高中历史课中学生提不起精神,给历史教学造成一定困扰。这说明,在新课程春风劲吹下,尽管新课程理念尽人皆知,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未散去,高中学校在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的步履蹒跚中,还难免会误入传统俗套中。可是,应试教育的体制不变,传统教育对新课程的掣肘就会一直如影随形,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只好选择折中的办法了,勉为其难的创造就不可避免了。
四、配套练习十分缺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对完成教学目标后,会带领学生进入随堂练习阶段。从我个人的教学实际看,我们选用的都是冠名新课程配套的练习册之类,比如我们经常用的就是《同步测控》。但是在带领学生涉猎这些练习时,却发现练习中很多地方已经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很多题目都是传统习题的套用或直接腾挪,学生练习效果不理想,师生怨声载道,与新课程配套之说失之甚远。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对这些所谓的新课标练习题进行大规模的删改或精选或补充,虽然提炼出很多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特色性的习题,但面对高深莫测的高考,仍然觉得杯水车薪,始终感觉“吃不饱”。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虽然问题遍布,苦水多多,但细想起来,这不正是教育科研应有的味道吗?教学创新发展的过程,无疑是新事物持续诞生的过程。新课程课改之路尽管异常艰辛,但这却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催。做课改的忠实推动者,勇于实践者,孜孜追求者,飞蛾化蝶的成功愿景就会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参考文献:
[1]李浩,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高考,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