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永东 郑润真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源泉和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独立学院的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校园文化 独立学院 大学生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1-03
自 2003 年教育部 8 号文件出台后,独立学院走上了正常、规范的发展轨道,但它仍然面临着许多的竞争。这个按新的办学机制和新的模式运转的普通本科学院,由于办学历时短、文化积淀不深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当前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滞后阶段。如果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就不能不转变思维模式,在内涵式的发展阶段上更加注重“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的软实力。目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其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层次和文化素质比较高的社会群体,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年轻充满活力,思想学习上趋于务实、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等。伴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社会转型,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思想价值取向多元、素质层次交错的复杂社会群体,且因高等教育进人到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不再是共性特征明显的精英群体,思想水平和能力索质参差不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已经形成了广东学生多、城市家庭多、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多“四多”现象。他们整体表现出思想比较活跃,敢于提出挑战自我,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有很强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强,收集信息多,知识更新快,兴趣广泛,特长突出,综合素质强;生活定位强,社会生活能力强等明显特点。但同时,他们也显现出政治观念模糊,价值观念偏向自我;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目标不明确;行为缺乏自我约束力、心理问题增多等较为明显的弱点。
2.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特殊性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传承创新文化既是独立学院高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提升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推动独立学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助推器。在未来竞争中,更多的表现以文化作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而目前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并不容乐观。由于独立学院是没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因此市场唯利性导致办学主体在办学理念上注重经济效益的追求,轻视对作为软实力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再加上独立学院本身办学历史不长,校园文化基础薄弱,底蕴不深,缺乏历史积淀等因素。因而独立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3.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现状
(1)对校园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校园文化活动”内涵认识不一,对其功能认识不够,有的把校园文化活动简单化为说说唱唱、吹吹打打、偏重娱乐性、忽略知识性和思想教育性。而且独立学院由于多处在建设当中,物质发展优先,在文化体系内部尚未形成核心价值观念,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形式,我们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和学院办学理念注重实用型的特点,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需求注重实践,对于通过活动是否能够提高自身能力更为重视,而对于活动的娱乐性则相对较少期待。由于独立学院发展实践较短,又属于新兴的教育形式,独立学院之间缺乏借鉴和经验,很多院校没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活动项目,没有已经形成制度的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
(2)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层次较为单一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普遍存在层次较为单一的问题,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的文化活动较少,低层次、一般化的活动较多。如各种篮球赛、签名活动、卡拉OK大赛等居多,而各种学术研讨会、人文知识讲座,因而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普遍不高。加之独立学院学生自我个性较强,比较重视自身兴趣发展,对于活动参与动机多数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问题,对于是否通过活动能够带来荣誉或者素质加分则没有太多的诉求。
(3)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缺乏积淀和借鉴
一般来说,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独立学院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兴办学实体,由于学校发展的定位、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著不稳定性,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模式滞后这也是造成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系统性、长久性规划和沉淀的主要因素。
二、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实践经验
随着当前社会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了个性、开放、多元化的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素质较高、人格相对独立、并且可塑性较高的特殊社会群体,担负着祖国振兴的历史使命。如上所述,我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也存在对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开展层次较为单一、活动质量不高、活动管理模式滞后等问题。而事实上,一个活动的成功举办更多的依赖于活动过程性的管理、对活动概念、规划、实施和收尾四个阶段统筹规划和整合管理。因此,我们以“面对面——助你实现成才梦”主题教育活动为例,研究探索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旺盛生命力的对策建议。
1.活动介绍
“面对面——助你实现成才梦”系列活动是我院团委为庆祝建团90周年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活动由“青年导师面对面”、“青年榜样面对面”、“青年先锋面对面”三个部分组成,以学术报告、座谈交流的等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帮助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发展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我的梦”、“大学梦”、“中国梦”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发奋学习成才,为了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学习,不懈奋斗。
自2012年5月至今,共开展“面对面——助你实现成才梦”系列活动269场次, 持续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邀请学院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成功人士作为青年导师,与青年学生面对面的经验分享与深入探讨的方式,以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深化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学习理念。其中“青年导师面对面”邀请青年导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青年榜样面对面”邀请本系优秀校友(在各个岗位上业绩突出的优秀毕业生)与青年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成功经历,“青年先锋面对面”邀请本系优秀党员(有先进事迹的优秀党员)与青年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讲述在校学习、生活、成长经历,传递诚信、友善的精神能量,在思想教育、观念认识、人生选择上给予青年学生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规划指导,帮助青年学生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过去的“面对面——助你实现成才梦”系列活动中,我院曾邀请到学院董事长、党委书记廖立国教授,著名主持人王牧笛,作家高晓松,青年作家郭敬明等作为青年导师向我院师生分享人生经验,也邀请到著名心理学家,曾任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嘉宾的黄菡等社会名人加入我们的青年导师行列,活动覆盖全院学生,春风化雨般地感染着青年学生,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根据团中央关于团建创新的要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上的基本思路是“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即突破过去仅依托班级建团的单一模式,实行“一个身份、多个舞台”的团员“多重管理”机制,全面覆盖“面对面——助你实现成才梦”主题教育活动,春风化雨般地感染着青年学生,营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以“与青年导师面对面”为核心主题,关注青年团员的所思所想,鼓励青年学生以饱满热情和坚定信念为和谐校园建设不懈努力,进一步加强我院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主题团日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载体作用。各系团委充分组织动员,以一个班级团支部为依托,紧密围绕“与青年导师面对面”主题,制定具有特色的活动副标题,邀请青年导师(系主任、专家教授、企业家等),用座谈交流的形式开展活动,进一步充分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团员青年在与专家对话中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同时要注意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突出特色,彰显内涵。
2.主要经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由于社会多元价值涌现、个人自我意识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要注意不断创新,要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开展新颖的前沿性的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面对面——助你实现成才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我院为增强团的吸引力、凝聚力、有效覆盖面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而倾力打造的校园品牌活动,通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邀请青年导师、青年先锋、青年榜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关注广大青年所思所想,通过邀请不同层次的成功人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传递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正能量,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大学生不仅是最有梦想的青年群体,更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面对面活动通过邀请青年导师、青年先锋、青年榜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让榜样的形象以直观、真实的形象和生动、具体的实力为大学生提供模仿对象标准,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相一致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之,大学生通过认识和学习不同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有助于升华思想、净化心灵、熏陶情感、提高认识,强化校园阵地意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凝聚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让校园里的所有学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榜样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霍姆林斯基认为:“人只能用人来建树”,“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榜样教育正具备这样的教育力量。它通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引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大学生通过耳闻目榜样的感人事迹,引发感情上的共鸣,激发起模仿和追求榜的愿望,外在的榜样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面对面活动通过树立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榜样,并利用这些榜样的形象性和感染性创造良好教育氛围,通过有形的人物、无形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2)注重大学生的参与性;明确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参与者,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切忌呆板和公式化,以免费力不讨好,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现在某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括动参与者寥寥可数,太多情况下需要组织动员和做学生的工作,强行安排学生参与。实际上,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内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使青年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大学生是校园的主角,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学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口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康德把自由和自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自由即自律”,“自律即自由”。康德指出,凭借自由的自律,人就是道德法则的主体。因此,在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时,必须尊重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保留学生学习榜样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尊重人性,尊重自由,才能够真正的吸引青年学生对先进典型的注意力,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实现榜样激励效果的最大化。在榜样的选取上,我们实行“亲语倾听”政策,结合时下大学生关注的人物焦点和兴趣领域,最大限度实现榜样模范引领社会潮流,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与时俱进。被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榜样典型,可以包含来自校内或者校外的先进典型;也可以说国内或者国外的潮流人物;更应该有平凡而闪光的“草根”一族,亦如我们在“面对面”系列活动中也邀请荣获我院“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等称号的榜样典型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组织者必须具有广阔的胸怀和包容的力量,允许不同类型的先进模范典型走进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感受到榜样们实实在在存在,真真切切可信,确确实实能学。
(3)强化宣传的针对性;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先进引导者,巩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宣传工作。在面对面系列活动中,我们利用校园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集中式、针对性的宣传,选择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进行陶冶和熏陶,力求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要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及不同渠道,大力宣传报道学生中先进典型的事迹,使先进典型事迹在大学生中广为传播,深人人心,全方位提高大学生先进典型在学生中的辐射范围和知名度。在“面对面”活动的宣传中,我院各系团委坚持充分发挥党员和党支部优势,發挥共青团在教育、联系和团结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优势,利用院报、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使教育效果渗透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团支部、每一名学生。另外,还要注意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创新宣传方法开展榜样宣传工作,向大学生们呈现生动的榜样的形象,为大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提供立体的平台,以良好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影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形成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
(4)活动开展的有序化;活动有序化指的是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管理模式将我院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各方面资源统筹安排、合理控制,保证活动的高质量。“面对面——助你实现成才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采取院团委主办,各系团委承办的方式进行,各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附预算,报院团委审批,审批通过后,院团委将给予经费支持。各系团委根据本系实际、结合各自专业,紧紧抓住活动主题,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各组织单位结合主题认真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依托有效的活动载体确保取得实效。各系团委对主题教育活动将进行宣传报道,展现基层风采。在活动后期各系团委将此次主题活动材料整理汇总,完成系级层面的总结。我们采取管理模式是在院级层面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而不再只是单纯采用传统的由上至下、逐层管理的由学校、院系及班级三级构成高校文化活动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组织者及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小敏.从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看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浙江.青年文学家,2010(12)
[2]姜兵.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需求调查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浙江.管理观察,2009(29)
[3] 林晓哲.基于多元化需求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探究,浙江.成功(教育版)2011(11)
[4]尹文专,张莉,陈建波.基于学生参与的高校校园内外恶化发展对策探究.重庆.岁月(下半月)2012(10)
[5]金瑶.论榜样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5)
[6]王博.新形势下大学生优秀典型作用探讨.黑龙江.活力,2013(8)
[7]谢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激励效果差异分析,南京.中国电力教育,2013(13)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2014年度“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