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艺 马骏
【摘 要】 鉴于物流企业亟需通过财务分析工具的运用来提高自身资源整合行为的科学性,文章尝试将常规的物流企业资源管理工作与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匹配,建立统一可用的数据基础,并从管理与运营两个层面搭建可供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财务分析的理论模型。该方法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资源整合; 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2-0085-03
一、引言
为了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资源整合概念,本文中的“资源整合”是指专业化物流企业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物流要素集成的管理及业务过程。这一资源整合行为并非行业底层运营资源的简单集合和使用,而是资源使用前的信息汇集、资源使用中的风险控制、资源使用后的综合性评估等全过程集成性行为。
相对于该类活动本身应该具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言,目前该类决策往往依赖管理者经验进行,缺乏有效而系统的量化工具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鉴于资源整合效果主要体现在整合前后的财务价值实现效果对比,而企业观察和保证财务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财务指标分析与评价,因此企业可以首先对资源的财务属性进行分类定义,继而通过财务分析过程对其属性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跟踪,从而提高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决策的科学性。
本文尝试将常规的物流企业资源管理工作与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匹配,以建立统一可用的数据基础,继而从管理与运营两个层面构建可供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财务分析的理论模型。
二、建立对资源整合行为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数据基础
物流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工具进行资源整合决策的前提是将物流企业资源管理与常规财务分析进行全方位对接,以解决企业管理运营领域与财务领域执行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在管理者的视域里,资源泛指企业可以调用的所有内外部要素;而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一般是通过资产角度进行资源的管理与界定。因此,本文开发了四个可以循环往复的步骤以促成系统化及标准化对接(见图1)。
首先,需要从资源管理框架中确认哪些资源要素应该或可以与哪些财务分析要素进行匹配,而后在此基础上将常规意义上的资源类别与会计意义上的资产科目进行框架性对接,进而才能构建财务资源整合管理模型。从资源是否有形这一角度进行的类别划分,对于财务分析角度具备更好直接转化和分析作用及可能。一方面,从资源是否有形这一角度可以将资源清晰界定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符合财务基本的会计科目分类,有形资源通过固定资产等科目进行对接,将无形资源通过建立无形资产等相关会计科目进行对接,便于相关具体会计科目的匹配,使相关匹配会计科目记录资源信息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资源的有形与否对于其本身也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属性,也便于资源自身的分类和定位,避免其与财务分析框架对接时造成太多资源无法纳入分析框架而失去其存在价值。如此一来,常规意义上的资源进行会计意义上的资产核算便具有了可能性与便利性。
其次,建立相应财务指标的量化原则。资源管理模型中相关指标在进行量化处理时需要界定量化的原则,以确保数据基础的一致性。以仓库资源为例,仓库建筑面积的界定应以房产证面积为准。该面积是仓库建筑结构实际占用面积,用仓库建筑物外墙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来计量。
再次,数据搜集及处理。对于企业而言,数据来自哪个部门或岗位,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均会影响数据传输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管理报表的数据来源可以基于公司已有的业务及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或账表系统。在这类平台或账表系统中,可以将业务与财务结合在一起,在录入业务统计信息的同时,增加录入财务核算和管理分析的相关信息,并按财务记账规则,通过信息系统传输到财务系统产生财务凭证,直接在财务系统中得到收入、成本等结果的体现。
最后,进行数据评价、分析及回馈。数据评价与分析主要指根据管理要求进行数据间对比以帮助进行资源整合管理行为的改进。这一过程是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该过程一般可以通过Excel等表格软件或者企业自行订制开发的决策支持软件进行。该分析阶段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比如车辆利用率、仓容利用率等指标的分析;趋势分析,对某些相关财务指标连续几年的数据作纵向对比,了解企业资源利用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构分析,比如通过对物流企业各运作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或组成进行分析,考察各项目在企业总体情况中的地位,来平衡项目间的资源使用。
三、构建面向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行为的财务分析模型
企业资源整合决策中的所有经过交易和财务事项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要素均可直接或通过类比转化后进行归类以便用于会计处理。在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模型将资源整合决策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逻辑串联,将经验性的整合决策与理论性的整合框架进行有机结合,最终从实际运用上可以真正成为管理者进行资源整合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
从企业的常规管理层级而言,可以将资源整合行为划分为管理和运作两个层次。具体到物流企业而言,其管理层面应该构建顶层的资源管理界面,运作层面应按项目运作和物流功能运作两个角度进行模型搭建,物流功能运作角度通常包含仓储与运输这两大物流核心运营功能,并辅以其他必要的管理功能。本文将分析模型按三类子模型进行搭建,并对每一类子模型结合资源整合行为需要涉及的主要阶段进行简要阐释。(见图2)
(一)管理层面财务分析模型
对于资源整合行为而言,管理者的角色应该是:首先确定资源配置规则,以此进行配置决策;其次是进行资源使用的管控和效能评价,继而结合评价进行新一阶段的资源配置规则修订和再配置。为了实现上述角色,管理者需要避免陷入资源使用细节,以避免被资源局部或短期效应干扰而忽略资源整体或长期效应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站在企业整体高度来进行全面及综合性的资源统筹规划。因此,管理层面的财务分析模型可以借用关键绩效指标分析思路来进行。
首先,资源配置隶属于资源使用流程的输入端。具体到物流企业,资源配置应涵盖企业所有资源的基本清单,具体应包括仓库、运输车辆等有形资产,人力资产、商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继而确认资源的核心相关属性,比如应界定仓库权属、价值、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库存能力等属性,应界定车辆权属、价值、数量、吨位等属性,应界定人力资产的分类、薪酬、等级、数量、工作年限、学历资格等属性。
其次,资源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属于资源使用流程的输出端。资源效用发挥是指资源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包含业务量、经济收益和持续性影响,具体可包括作业量、营业额、营业收入、机会收益等。资源整体评价应至少包括资源利用率和资源单位效益两类指标,前者比较资源本身的充分利用程度,后者进行同类资源间的横向收益比较。
进一步而言,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上文提到的关键参数所基于的各种要素进行层次划分,通过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形成递阶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定量信息把决策者的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为资源整合行为提供更为简便的决策手段。
此部分模型应形成以财务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公司管理层运营经济指标分析报表系列。该报表系列更多以会计准则口径,通过期前约定的资产管理框架与财务分析框架对接原则进行,具体反映为常规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以及按其形式展开的以项目或资源为主线的报表,其基本特征是该报表系主导为企业财务部门,以经济数据为唯一反映,所有数据形成闭环统一,更多从宏观上支持公司整体资源评价和布局。
(二)项目角度财务分析模型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若干个所运作物流项目的集合,或为若干个具体运营任务的集合。与运输、仓储等功能型物流企业不同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管理的核心更多在于如何围绕项目客户或任务需求进行资源的合理化调用与匹配。项目客户或任务是资源使用主体,物流公司内部的项目部门代表客户或任务责任方行使资源评价和使用决策的权力。因此,从项目运作角度进行财务分析模型的建设极为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项目分析模型对公司经营各项目从整体进行分析把握,通过对比每个项目的经营状况,从而对各项目未来的发展投资作出更好的规划与取舍;而项目自身则可通过该模型进行项目资源使用状态的追踪与评价,从而进行项目运作策略决策,如流程再造或资源选配调整等,以实现项目效能的优化。由于项目分析表中许多成本不能直接区分到某个项目,所以项目分析模型的核心是在可直接计入成本之上设计一套合理分摊不可直接计入成本的依据,为报表的准确性、可靠性夯实基础。比如,自营车辆运作会存在项目交叉使用的问题,该部分运输成本通常会以货物的空间占有率或收入比率为基础来分摊。但是,这样核算往往存在收入、成本不精确匹配的问题,企业可以考虑从便利和近似的角度,在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建立各项间接成本的分摊法则。
此部分模型应形成以项目为单元的项目层运营经济及状态指标分析报表系列。该报表系列更多以项目运作的流程特征或资源特征进行构建,以反映项目运营的经济状态和质量状态为核心进行整理和展现,其特征是项目管理人员在企业财务部门的指导性下建立,由项目管理人员更多地从项目管理角度需求出发进行报表分解,可在保证报表最终经济数据与财务报表数值一致的情况下,实现真实反映项目运作情况和支持项目局部资源评价、决策的功能。
(三)物流功能角度财务分析模型
物流功能是指在物流的系统功能中包含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和信息处理等要素。理论上,企业可以从上述七个功能环节进行财务分析模型的构建。但是,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运输、储存仍是两大核心功能。在此,对这两大功能的财务分析模型进行基本分析。
第一,运输类资源分析。运输分析模型主要是针对企业自有及外协车辆资源的数据统计及分析。通过对业务数据及财务数据的汇总分析,来提高自有车辆资源的管理效率,降低外协车辆资源的使用成本,或形成企业或项目自有车辆资源和外协资源间的使用比值调整策略。该资源模型应主要包括的业务数据有:一是工时利用——通过对此数据分析,揭示了整个运输工作过程组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二是行程利用率,提高对行程利用率分析,揭示车辆运用效率,降低单车运输成本;三是货运量,主要统计一定时期内实际运送的货物数量,货运量是反映运输生产成果、衡量货运业务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四是综合使用成本,通过对此数据的分析,全面评价自有车辆资源与外协资源,以及不同外协资源,如返程车与挂靠车的成本状态,综合使用成本可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风险损耗成本等获取并分析。
第二,仓储类资源分析。仓储分析模型主要是针对企业自有及外协的仓库资源进行,可以通过仓库分析模型对自有仓库及外租仓的业务数据及财务数据综合分析,业务数据方面通过对库容利用率、库容周转次数等数据对仓库调配,仓库要起到“水库”调节的作用,调节物资的进出库量,调节物资的进出口量,使得仓库的储存物资能力均衡,减少或避免爆仓与空仓的情况出现,平衡并整合仓库资源的优化使用。
此部分模型应形成以具体执行事项为单元的执行层作业进程数据收集和分析报表系列。该报表系列以项目运作支持需要和真实体现为唯一目标,要求真实记录项目进程和资源使用情况的原始状态,该状态或与财务会计口径或会计记账存在偏差,如以燃油费形式处理某项公关费用,这样可避免微观账务处理带来公司整体资源评价的失真,也可控制部分近似处理法则使用的范围和程度。
四、结论
本文将常规的企业资源管理与企业财务分析进行结构性对接,并从管理与运营两个层面搭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财务分析模型。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会计记账法定规则约束性与管理行为灵活性之间的冲突,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行为的科学性,可以充分借助财务会计功能实现资源的使用进程监控和引导。该模型与方法应该是指导企业经由自己的经验性决策上升至科学性决策,实现以管理人员经验及直觉为基础的定性分析与以财务分析模型为基础的定量分析在物流企业资源管理领域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耿振.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13(34):106-108.
[2] 吉玲.浅谈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6):155-157.
[3] 黄丽.价值链模式下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及竞争力分析[J].物流技术,2014(8):138-140.
[4] 汪清.论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经济视野,2013(12):128-129.
[5] 刘振江.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14(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