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旸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这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实验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两盒崭新的大头针和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玻璃杯端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准备就绪,老师开始动手做实验。 我们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老师首先往装满水的玻璃杯里又试着倒了些水,可杯子里再也容不下一点点水了,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同学们个个眨巴着眼睛凝视着杯口,生怕少看了一个环节。接着老师又拿出两盒大头针,神秘地问:“同学们,你们估计这水里还能放下多少枚大头针呢?”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不可以放大头针进去,有的说三十枚,也有说七十枚的,而我猜八十枚!
我们争论得不可开交,老师拿起一枚大头针:“竞猜完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用右手捏着大头针的尾部,左手轻轻地顺着大头针从上往下捋了捋,然后把针头竖着放入水中。大头针就这样缓慢地潜入了水底。同学们紧张得都不敢呼吸,眼珠子也仿佛快要瞪出来了。
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也相继潜入水中。随着水中的大头针的数量不断增加,同学们激动的数数声反而越来越小,大家生怕数数声影响到老师做实验。一直数到三十枚了。三十枚的预测数已经被打破了。我仔细一瞧,杯底已是薄薄的一层大头针。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屏住呼吸,从趴在桌子上看,到站起来看,到站到椅子上看,最后拥到讲台前观看。“五十五、五十六……八十、八十一……八十九、九十……”不知不觉,已经放进去九十枚大头针!全班同学睁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我能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
水中的大头针已经有厚厚的一大层了,大头针纵横交错,可水却依然没有溢出来,但是水面已经不是那么平了,中央已经微微地向上方凸起,就像一面凸透镜一般。同学们越来越紧张了。老师在这种紧张的场景下,手也有些发抖了,于是便让我来接着放。我小心地一个接一个地继续投放大头针,不一会儿工夫,两整盒大头针快要放完了。这时杯底的大头针已经密密麻麻,杯口也呈现出凸出的一个小半圆球。放到最后两枚时,水面终于破裂,水杯溢出水来。同学们这才长吁一口气,大声欢呼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看着我们一张张好奇的脸,打开了《百科全书》。原来,这种现象就是“水面张力” 。水面张力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当这些大头针的质量超过了水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水杯里的水就会溢出来。而向容器里投放大头针的个数,是由容器口的大小决定的。哦,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不可思议!
这次生动有趣的实验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而且还使我们懂得了这个神奇现象下面隐藏的科学知识——水面张力。我以后还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指导教师:苗玉荣)
开篇点题,简明扼要。
略写老师做实验前的准备和学生的好奇状况,很有必要。
实验开始,用老师“神秘地问”引起学生的“纷纷竞猜”,场面热烈而真切。
“魔术师”句的类比运用得贴切有趣,开始“放大头针”的动作写得精细逼真。
“紧接着”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学生“数数”等观察状况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场面描写栩栩如生。
从大头针放入杯中的由少(厚厚的一大层)到多(两整盒),杯口水面的变化也由“微微地向上方凸起,就像一面凸透镜一般”到“凸出的一个小半圆球”,再到“水面终于破裂溢出水来”。实验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并楔入师生当时的神态描写,巧妙得珠联璧合。
实验结束,揭示实验的原理及启示,顺理成章、点明题旨、简洁明了、要言不烦。唯觉全文的结尾“我以后还要多动手实践,多思考,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句话显得没有必要,有些“画蛇添足”之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