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突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以及对《中国制造2025》权威精辟的解读,为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刊讯记者贾常艳报道 主题为“中国制造2025,迈向强国之路”的第十一届中国工业论坛于2015年6月26日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做主旨演讲。
论坛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2014年度榜单”、“2014年度中国工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2014年度中国工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功勋用户、“2014~2015中国工业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榜单,其中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开关有限公司、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电工行业企业榜上有名。
谈及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体会,李毅中强调了五个重要方面,他指出要推进智能制造,要抓重点行业、抓试点企业、抓“互联网+制造业”的关键环节,装备制造领域应发挥优势、扩大开放,高铁、电力、电信、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要带头“走出去”。
毛伟明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失速、量增质更优,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价值向中高端迈进,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毛伟明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由大变强,就是抢占具有国际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一是抢占智能化制造的制高点;二是抢占服务型制造的制高点;三是抢占绿色制造的制高点;四是抢占人才资源制高点。
李北光指出,《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未来30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第一个十年重点任务。这十年,针对长期制约,立足自主创新;这十年,面向未来,直面当前问题;这十年,打基础,上水平,补短板,通瓶颈。
论坛突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以及对《中国制造2025》权威精辟的解读,为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