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贾常艳/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同时作用于中国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化的机器将通过网络与别的智能机器、智能系统甚至是人对话,实现更不可思议的互通互联。
有人说,2015年制造业有了两个可以飞的翅膀,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一个是“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做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制造强国战略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同时“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而这显然离不开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就是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自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各个行业对“互联网+”时代都充满了想象。7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指导意见》提出了11个具体行动:“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实实在在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样一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同时作用于中国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化的机器将通过网络与别的智能机器、智能系统甚至是人对话,实现更不可思议的互通互联。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所言,“互联网+”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是颠覆性的。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将成为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举措。
美国GE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一书中表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集中式发电、输电、配电、分布式发电、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居民用户、服务、能源市场等领域的硬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电子信息产业。除了感知终端等硬件和智能系统等软件外,信息技术服务也是非常有前景的领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信息服务层面和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层面。信息安全则横跨硬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集成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更高。赛迪智库认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个性化定制的增值空间较硬件要更为广阔,产业价值和潜在市场规模更值得期待。
赛迪智库表示,工业互联网还将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全产业链环节,加速了各环节数据的纵向流动和交互;另一方面,搭建起企业与用户、利益相关者无缝对接的平台,拉近了制造端和服务端的距离,可推动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驱动企业从个体生产向协同创新转变。工业互联网为不同企业搭建了信息共享与集成平台,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并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优势资源。同时,工业互联网正从制造业向经济社会全领域渗透。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通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实现了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
在能源领域,随着政策的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路线图也进一步明晰,在能源互联网和智慧能源两个层面引领能源革命,推动能源生产的智能化,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探索能源消费的新模式。国家能源局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课题组成员王强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具有“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新型能源供用体系。“智慧能源的核心,在于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其定位是为售电公司、电网公司等提供智能化的支撑,支持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能源服务的解决方案。”中国能源青年论坛特约研究员俞庆说。
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能源生产运行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支撑电厂和电网协调运行,促进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发电。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要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此外还要求,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推进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促进能源消费生态体系建设。
不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对于电工行业而言都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在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把智能制造作为电器工业创新驱动的主攻方向。紧密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而对电工制造企业而言,这也将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大唐集团与上海电气等设备制造商合作建立了数据监测工业互联网平台,高频度实时采集、汇总、存储和集中处理各发电厂机组生产数据,不仅为发电厂优化发电生产流程提供数据,也为电机制造企业改进电机设备、重组生产线提供了支撑。上海电气集团自动化事业部部长黄建民介绍,上海电气将在集团内企业中选择一家世界级工厂进行工业4.0示范,打造数字化工厂,集团部分企业将重点投资试验、检测、物流能力及生产线自动化改造,3~5年完成集团整体的自动化改造。普天新能源搭建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及车网一体智能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为产品优化提供依据。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将拥有全新的面貌,运用互联网思维变革传统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用户思维和用户需求探索“与用户交互、让用户吐槽、最终由用户定义”的新模式;从以生产为本转变为以“生产+服务”或服务为本,集成化、精密化、绿色化、高端化、无人化智能制造装备需求空间进一步扩大。总之,制造业将会拥有更新更长更深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制造企业将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群体,华为的大数据生态联盟,远景能源的阿波罗光伏云平台,阳光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智能微网能量管理和电力交易结算平台,协鑫的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模式,阿里云与阳光阳光电源联合推出的智能光伏云iSolarCloud服务等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新的产业价值链将会在这个新的时代应运而生,未来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