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强
学情分析是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它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行动的基础和策略指南。借鉴中医问诊的方法,是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问诊学生对概念的把握、知识体系的建构、思维的效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非学习能力因素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效等,以个别诊断、随堂诊断和阶段性专题诊断等形式,有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
学情分析 问诊 地理教学
一、学情问诊辨析
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差异教学,教学从来都不要求统一。教学的意义在于对个体的、独特的差异发展起到作用。教育往往是对个体产生意义,而不是对个体所在的集体产生意义[1]。
“问诊”是诊察疾病的方法,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即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患者发病经过、现在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及治疗后的变化情况[2]。中医强调“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教学活动强调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两者有很多共通之处。
在学情分析中,借鉴中医问诊的方法,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把脉(包括思维过程矫正、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成效反馈、学习心理调适乃至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学习特征进行差异化分析,形成相对应的差异化教学策略。问诊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学生的某一次提问,或是某一次对问题的解答,或是与教师的日常交流,或是一些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学情问诊不能完全建立在教师经验和主观臆测的基础上,它应随着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教学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时在问诊基础上进行相应调适。
二、学情问诊的主要方向
1.问诊概念的把握
概念反映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例1: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的热量吗?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_____。(根据2012年高考重庆文综卷改编)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地面反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许多同学在解题中遵循如下思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大气增温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或反射增多的结果,故错误地选择C选项。
问题诊断:学生将辐射、反射等若干概念混淆。辐射是物体自身向外传送热量的形式,而反射则是波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如地面主要反射的是太阳辐射,其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太阳光短波辐射的性质,因此地面反射并不是温室效应增强的关键因素。地面辐射强弱直接决定大气吸收热量的多寡,而气温的升降又直接取决于大气辐射的强弱。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即大气逆辐射)越强,保温效应越明显。在本题中,由于将地面辐射和地面反射两个概念相混淆,同时没有很好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概念,进而忽略了正确答案B选项。
2.问诊知识体系的建构
例2:影响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图中所示(图略)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影响气旋④(读图可以判定为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是_______。(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卷)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由于许多同学没有将气旋这样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行星风系这样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相联系,故而对该题无从下手。
问题诊断:学生缺乏地理尺度的观念,未建立地理知识的尺度体系及不同尺度间的相关关系。对此,首先要建构相应的地理尺度体系。如在气候的影响因子中,纬度和大气环流(行星风系)即为全球尺度的影响因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环流(也可看成为大气环流因子)则为区域尺度的影响因子,而下垫面则多为地方及以下的小尺度影响因子;其次要建构不同尺度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小尺度现象既可以受较大尺度因子影响,也可以受同尺度因子影响,但大尺度现象一般不会受小尺度因子制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要受制于大气环流形势,但反过来并不能改变大气环流格局,故正确答案为B。
3.问诊思维的效度
(1)学生问题的效度
例3:平直河道是如何产生凹岸和凸岸的呢?
在研究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导致河道趋向弯曲”的问题时,有同学会问“平直河道是如何产生凹岸和凸岸的呢”。
问题诊断:这是一个典型的逻辑起点偏差问题。因为研究“河道趋向弯曲”的问题时,其逻辑起点是“现实中的河道大多数情况下均存在一定的弯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勤于思考和发问,但学习成效却不明显。究其根源,主要是常被一些低效问题所困扰。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从逻辑起点上予以纠偏,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效度。
(2)学生思维聚合与发散关系的处理
例4: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山区非法牧场经营,带来的主要生态问题为什么不是土地荒漠化?
在2010年浙江省文科综合高考试题第36题中,要求同学根据地图信息(图略)分析“④地所在区域(地图显示④地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气候的山区)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解题时,学生仅抓住了“牧场”这一信息,从而联想到草原环境,进而得出结论“草场破坏,会产生土地荒漠化等负面影响”。
问题诊断:学生思维的聚合与发散关系处理不当。聚合思维是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大都是靠聚合思维进行的,如在考试时从多种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因此,学习效率提升的第一步就是聚合思维运用能力的提升。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在做题的各环节中,审题时更需要的是聚合思维,答题时则更需要发散思维。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同学在审题时思维聚合度不够,无法分析清楚题目的涵义;答题时却不能有效运用发散思维,思维局限,不能全面阐述正确答案。
上述问题,学生之所以产生错误,就在于思维聚合度不够,没有仔细审读题目的地图信息和文字信息。根据地图信息可以判断④地所在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山区,根据文字信息“非法牧场”可以判断④地区不可能为热带草原(草原地区进行放牧活动应是较合理的行为),由此确定“非法牧场”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是破坏热带雨林,全球变暖,加剧水土流失等。
(3)学生思维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例5:河流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吗?
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自上游至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学生解题思路:河流越往下游,接纳支流总量增加,流量一定越大,故D正确(正确答案为C)。
问题诊断:学生用单向思维来解决综合性问题。河流流量大小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从自然因素看,影响流量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正相关;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正相关;流程长短——正相关;流域内蒸发量和下渗量——负相关;从人为因素看,沿途对水资源的利用量与下游流量呈负相关。
4.问诊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例6:中国跨越几个时区?
在学习时区的划分时,根据中国最东位于135°E左右,最西位于73°E左右,计算中国跨越几个时区。有的同学采用以下方法计算:最东与最西两地经度相减÷1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出中国跨越四个时区的结论。
问题诊断:学生未准确掌握时区划分的过程和时区计算的方法。在时区的划分中,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因此,在计算两地所跨时区数时,应先根据两地经度确定其所在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取整数),然后再计算时区差。
5.问诊非学习能力因素
学习是一项综合多方面因素的活动,在教学中除了加强智力方面的问诊以外,也要问诊学生的非学习能力因素。如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体验,通过多种策略调适学生的心理与情绪,促使其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一些不良的习惯及时予以矫正,促使学生在各类检测中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以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还应关注学生价值取向的状况,教学中适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
6.问诊学习成效
教学活动最终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达成相应目标。因此,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后,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习成效,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下一轮教学活动的教学效率。
三、学情问诊的形式
1.个体诊断
在课堂教学之外个别答疑和辅导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解答疑难,而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暴露越充分,教师才可能看清学生真正的误区在哪里,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
例7:沙尘暴与黄河含沙量之间有关系吗?
在一次个别答疑中,一位同学提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中沙尘沉降于黄河河面,为什么就不是黄河含沙量增大的主要原因呢”。
问题诊断: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诊断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其次,应分析学生思维的问题所在。由于黄河干支流是线状地理事物,其表面积对于沙尘暴所沉降的面状区域而言微乎其微,即通过沙尘暴沉降于黄河的沙量只是黄河含沙量极小的一部分;第三,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沙尘暴(风沙活动)对黄河含沙量的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随堂诊断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应重点询问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所持观点,把脉学生的学习误区。尤其是将一些带有典型性的学习误区展示在课堂中,师生“集体会诊”,能有效避免学习偏差,推动全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3.阶段性专题诊断
根据日常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和误区,教师要分阶段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澄清,并配合相应的典题训练,以巩固阶段学习成果。
例8: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常见误区(节选)
在“工业区位因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情问诊,教师整理了以下问题进行专题解析:
误区一:国际知名运动服装生产工厂和外国汽车企业到中国设厂生产的布局主导区位都是廉价劳动力。
前者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其工业产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工资在生产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在生产布局主要考虑寻求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出口)的区位。与此类似的工业生产布局还有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家电等)装配等。
后者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则是市场。国际贸易中都存在关税壁垒,进口产品均需要征收关税,这样使得原本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他国后价格会大幅度上升,从而影响市场占有率。为了降低价格,提升竞争力,最常见的办法是避开关税壁垒,直接到产品销售地生产。与外国汽车企业到中国设厂生产相似的生产布局还有国际知名家化、食品企业到中国布局生产企业。
……
误区三:复杂产品生产的工业布局指向应如何分析
首先,汽车制造、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以界定为资金指向(密集)型。
再次,钢铁工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变化,从燃料指向转为原料指向,再转向市场指向。
最后,汽车、化学等工业还需要较高的技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技术指向的特征;同时需要强大的消费市场作支撑,故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指向特征。
由此可见,复杂产品的工业布局指向比较复杂,要因时因地,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3).
[2]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