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飞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淡而无味,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的叙述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行文的曲折有致、波澜迭起。
想要打破平淡,使叙述更为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设置悬念法
悬念就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结局难料的安排。在叙述过程中设置悬念,能够抓住读者急欲得知“后事如何”的期待心理,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设置悬念应合情合理,不可故弄玄虚。
如,优秀作文《绿色生活》中的这个文段:
刚到村头,抬眼望见圩子上那片浓绿的白杨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他跪在地上,双膝仿佛有千万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一声声“妈——”的呼喊,叫人无不为之动容。
文章开篇设悬:三叔为什么望见白杨林就开始放声痛哭?他的母亲出了什么事(树和人之间有怎样的故事?……一连串的疑问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为下文展开叙述做足了铺垫。
二、蓄势突转法
所谓蓄势突转,是指在叙述中,首先将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某个方向引导,然后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转向相反的方向,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使人读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如,优秀作文《母亲的心》,写一个朋友的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故事。文章先叙述了外婆“痴呆”的诸多表现——不认识外公,不让外公靠近;总是想着童年时的家,坚决不承认与现在的家有联系;不认识她自己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还要用拐杖打他们。写到这里,作者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写外婆还有一个认识的人——自己的女儿,并且用一系列细节进行铺陈渲染:看到女儿就会笑,叫女儿年幼时的小名,别人逗她说女儿不要她了就害怕,“偷”厨房里的东西给女儿吃,等等。
作者先列举了外婆一系列不合情理的行为,意在告诉读者外婆确实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后来笔锋一转,写她“痴呆”中的“不呆”——唯一认识的人是自己的女儿,波澜突现的情节安排,表现了母爱的强大力量,感人至深。
三、先抑后扬法
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往往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人或事物的贬抑之情,但叙述的重点却是对人或事物的褒扬之情,前后对比鲜明,使叙述在抑扬交错中展现曲折跌宕的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情节的安排应前后关联,符合情理。
如,优秀作文《放手,才能更加精彩》中,先写经验丰富的杨老师负责带新来的实习老师,每天都来听课、指导,但实习老师对杨老师的讲课方法生搬硬套,课讲得平淡无味。有一天杨老师因故未到,实习老师按照自己的方式上了一堂课,同学们觉得十分生动有趣,躲在门外偷听的杨老师也不由得鼓起了掌。
杨老师对实习老师严抓细管却效果不佳,放手不管却给了实习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作者先抑后扬,通过对比实习老师在杨老师“放手”前后的不同表现,生动凸显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