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

2015-06-25 02:57鲁瑜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制造业

鲁瑜

摘 要:生产性服务业是被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细化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从工业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工业尤其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巨大,是构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洛阳是我国“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制造业基地,而且致力于打造国际先进的制造业基地,研究目前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助于理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思路。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洛阳市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四个指标,对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以期对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投入产出;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产业关联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039-04

一、洛阳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洛阳制造业较为发达,2012年,洛阳制造业增加值为1 116.91亿元,占同期工业增加值的80.8%和GDP的37.47%。洛阳是闻名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洛阳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地区,诞生了一批“共和国长子”之称的著名企业。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60家,制造业占了541家,其中大型、特大型40家,主要分布在石化制造业、设备制造业、金属和非金属制品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纺织与服装业等行业。这些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80%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设的,虽然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整个装备水平有所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有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看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洛阳市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新产品开发周期长,换代慢;二是管理手段落后,效益差。这些问题不是通过一般的技改手段所能够解决的,生产性服务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洛阳的制造业迈向了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薄弱。主要表现为:

1.洛阳生产性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据洛阳市统计局的统计,2012年的洛阳市生产总值达到2 98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3.7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 788.09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69.28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7.5∶59.98∶32.5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65.1%、29.1%(2013年洛阳统计年鉴)。同期河南省生产总值为29 599.31 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的产值为9 157.57 亿元,占总GDP的30.94%(《河南统计年鉴》,201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河南省服务业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及经济服务化的大背景下,为提高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突出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2.洛阳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强。洛阳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与工业和旅游业都教发达的中等城市无锡、苏州、宁波、绍兴、烟台等城市相比,洛阳市的经济总量居六城市的第六位,工业占GDP的比重居六城市的第三位,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却是第六位。洛阳当前要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实现洛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洛阳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产品老化。服务产品老化将会直接导致产业发展难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对于这类行业,当前最主要的是应用制造服务业的理念,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同时,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合理的技术和服务标准,使得洛阳市一些历史悠久、沉淀深厚的传统服务业难以创出品牌、做强做大、走向世界。

4.洛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洛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各自为战的局面,规模较小,效率提升受阻,而且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上有待改进,省政府部门的信息量还有待充实。

二、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自《2007年洛阳市40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012年洛阳市42部门基本投入产出表》。按照惯例,我国每逢以2、7结尾的年份国家统计局和各省直辖市统计局会制定全国和各地区的详细投入产出表,以观察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运用Excel,将洛阳市2007年、2012年投入产出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化趋势,将表中数据代入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四个指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相关运算结果。

制造业中间需求最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之后依次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保险业、邮政业。在这中间需求率排名前五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除金融保险业外,其他都属于传统服务业,尤其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中间需求率更是高达58.53%和46.94%,远大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偏低。这说明:洛阳市制造业部门中间需求的层次较低,主要是由于制造业部门档次不高所致,未来制造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压力较大;洛阳市制造部门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这与加工工业占据洛阳市制造业较大比重的现状是吻合的;洛阳市制造业部门的业务外包开展较少,很多企业还是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阶段,制造业部门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中间投入率可以反映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能力,即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低),则该产业的产业带动能力越强(弱)。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反映的数据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中间投入最高的是科学研究事业,紧随其后的依次有货物运输及仓储业、邮电业、商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从2012年投入产出表反映的数据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中对制造业中间投入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排在前五名的依次还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科学研究事业、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从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对制造业的发展带动能力最强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均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其他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也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因此,重点引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发展对于提升洛阳市的制造业档次,促进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乃至实现洛阳市的产业转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力系数反映的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度,即某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以1为界,当>1(<1)时,表示第j部门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程度大于(小于)社会平均水平。通过计算可知,无论是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还是根据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洛阳市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分别为1.1502、1.2629。说明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带动能力较强,是洛阳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洛阳市大部分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都小于1,唯一的例外是根据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科学研究事业的影响力系数略大于1,说明科学研究事业的对经济有一定的带动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07—2012年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的变化均较小,说明该段时间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有的甚至有停滞或倒退的现象发生。总而言之,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能力有限。

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度,即某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撑作用。以1为界,当>1(<1)时,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低于)会平均感应程度水平。2007年和2012年洛阳市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分别为1.2663和1.3664,均大于1。数据表明洛阳市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撑作用明显。在生产性服务业中,2007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是货物运输及仓储业和商业两个部门,其感应度系数分别为1.0922和1.7797。这表明这两个部门,尤其是商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较为明显。2012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是批发与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和金融保险业三个部门,其感应度系数分别2.5993、1.2823和1.2650,这表明这3个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较为明显。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较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2007年而言,2012年不仅新增了一个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而且原本对应的两个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都有所增加。由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消费者,结合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能力是有限的;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与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较为明显,其他部门支撑作用有限。总而言之,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互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制造业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企业的业务外包动力不足;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其专业性也有待提高。

三、洛阳市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洛阳市制造业基础比较好,但是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为推动洛阳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正确定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时,切忌出现“强政府弱市场”的局面。政府扮演的角色是要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化市场监管责任,严厉打击违规和弄虚作假行为,着重做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跳出以往那种习惯于自己投资办企业的思维和做法,除少数特殊行业外,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目前仍由政府经营的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要通过改革加快推向市场或按照市场化运作。对于国有的生产性服务业经营企业,要引进对于负责人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与绩效挂钩的薪资体系,促进其经营效率的提升。

(二)筑巢引凤,打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首先,要加快清理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结合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进一步清理现行服务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内容,取消投融资、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歧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继续梳理各项收费。其次,加快实施支持性的财税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在省级政府权限范围内,实行轻税薄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革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税种设置,推行与制造业基本相当乃至略轻的税负政策,鼓励外资和民资参与生产性服务业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范畴,如出口扶持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优先供地政策、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最后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有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予以前期的资金援助。

(三)抓住重点,扶持若干生产性服务行业优先发展

结合前述的分析和洛阳市的实际情况,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科学研究业、软件外包业是目前应该积极发展的行业。

1.现代物流业。洛阳物流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较落后。除在市场、设施装备、制度等方面受到约束外,物流业发展尚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对现有路网、传统物流节点等开发和改造力度尚显不足,物流资源没能充分利用。目前,应紧密依托洛阳机场、铁路和公路枢纽等重要的物流集结点,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物流设施,着力打造物流配送、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融资结算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业,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物流园区,构建完善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确立洛阳在河南乃至覆盖豫西及周边省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地位。

2.金融业。金融业是洛阳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是生产性服务业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完善洛阳金融业的发展机制,建立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加强金融合作和网络化,整合区域内的金融资源,改革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的体制性障碍,为洛阳制造业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贷款担保方面力求大胆创新,积极发展制造业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加大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资金的投入,为其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的升级提供支持。通过各种创新制度来降低金融业的风险,提高金融业的服务效率,助力洛阳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

3.科学研发产业。制造业要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要相应的科学研发作为支持。洛阳要成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矢志不渝地发展研发产业,培养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学研发产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服务化,以服务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开发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技术,努力实现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大幅度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着力抓好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独立的研究机构、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为主体的三足鼎立的服务业生产体系,以产学研联合、技术交易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为主体的便捷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产业政策、专利制度和风险投资政策为主体的产业激励和保护体系;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区域研究机构;深化科技领域分配和投资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入股、企业内部技术成果交易的制度和方法。

4.软件外包业。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转移已成为紧随制造业转移之后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据统计,美国本土约90%的企业已将软件开发业务外包到海外,其中印度获得了近60%的业务。洛阳应该牢牢抓住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未雨绸缪,早做安排,率先行动,才能争得吸引外资、承接外包业务的先机。发展软件外包业,应该在充分发挥现有软件业的基础上,鼓励现有企业自主研究和承接软件外包齐头并进,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行该行业;应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必须加快洛阳教育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多渠道融资开发高等工程和工商管理教育,引导洛阳市所属高校开设更多的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专业,鼓励科研院所开展专题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专门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创新型人才,为发展软件外包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积极推进各种软件学习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开办,对于学校按照学员人头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培养更多的优秀软件人才;大力鼓励软件企业运用合资合作、购买兼并等多种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培养出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外包集团企业。

四、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发展

洛阳已建立全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目前,集(下转44页)(上接41页)聚区内有企业576家,新开工和在建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20个,诸如恒生科技园、国家863软件孵化器、顺兴信息通信产业园、鼎盛国际等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正迅速崛起。2010年,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亿元,财税总收入7.8亿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遵循“特色主导”战略,抢抓中原经济区发展机遇,打造中原“制造中心”。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着力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题研究报告之七:河南工业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河南统计网,2007-12-02.

[2] 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中国统计网,2010-01-03.

[3] 王军虎.对我国现代服务业投入产出分析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8,(11).

[4] 吴现立,郭俊良.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分析与展望[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