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PI与PPI走势相背离的原因分析

2015-06-25 02:33林浩田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林浩田

摘 要:CPI和PPI数据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就我国目前两项经济数据来看,CPI和PPI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从CPI和PPI各自的角度出发,分析二者走势分化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在未来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的背景下,二者走势会逐渐回归于正常状态。

关键词:CPI;PPI;因果检验;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001-04

引言

自2008年11月份以来,我国PPI数据出现明显下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1月份PPI同比下降4.3%,创下近年来的新低,连续35个月出现负增长; CPI则同比微长0.8%,在经历前期的温和下跌之后,随之也创出了近五年来的新低,CPI和PPI走势差距拉大。

由图1可以看出,CPI和PPI在2011年10月份左右出现交叉后,PPI出现明显下滑,形成走势分化的局面。结合去年CPI和PPI走势分析来看,在PPI走势低迷的情况下,CPI也逐渐形成了下行的趋势,我国宏观经济层面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研究二者走势,分析其走势分化的原因,对于宏观经济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试图弄清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以前文献侧重论述CPI与PPI之间的关系,具体二者走势出现分化的各自原因尚需明确。第二,CPI与PPI之间变化是否存在传导机制,若存在传导机制,则二者具体关系是什么。文章首先从二者走势相背离的原因出发,认为二者指数计算构成的不同、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是造成二者分化的重要原因;其次,文章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认为从长期来看PPI对CPI具有因果关系,即从长期来看,我国存在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最后,指出在市场化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方面给出政策建议,并指出随着我国新一轮货币政策的宽松,二者走势会逐渐回归正常状态。

一、CPI与PPI走势相背离的原因分析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PPI即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亦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它是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物价指数中的一个。二者走势出现分化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CPI和PPI指数构成的测算不同

CPI以一篮子商品为计算依据,其中消费类为主,共包括八大类消费品,其中食品类对指数所占比为34%,对指数影响最大。PPI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占比约为75%,生活资料占比约为25%。比较CPI和PPI构成不难发现以下几点:第一,PPI代表出厂价格指数,而CPI则代表零售消费价格;第二,CPI中,以消费为主,而PPI消费资料价格指数占比不到30%,也就是说二者交集部分最多不到30%。因此,二者的走势有时可能并不完全趋于一致,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二者权重构成的交集部分起较大作用时,二者走势才有可能趋于一致。

(二)国内影响因素

1.我国市场弱有效,二者传导路径不健全。虽然我国市场化改革略有成效,但由于受到长期的计划管理惯性影响,我国市场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市场有效性较弱进一步阻碍了二者的传导机制,从发达国家市场经验来看,一般而言,CPI与PPI之间相互作用较为明显,而我国的数据表明二者之间传导滞后较为明显,传导机制存在一定阻碍。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政府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采取了一系列管制措施,短期内虽然达到了稳定物价的作用,但由于价格管制,进一步损害了上游生产企业的积极性,给市场的正常运行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消费需求增长较慢。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新政策,旨在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逐渐转变为内需拉动,虽然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但其增长较为缓慢。受到2009年大规模投资影响,最终在2010—2012年之间消费出现较快上涨,但2012年至今,最终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消费增长缓慢,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抬高,从而进一步压低了企业利润,使得企业生产意愿较低,引致PPI下行。

(三)国际影响因素

从国际影响因素来看,自2014年上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下跌明显,其中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下挫幅度较大。我国目前对国际大宗商品及原材料需求大,原油和铁矿主要依赖于进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原料成本的降低,直接降低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拉动PPI下行。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资金逐渐从亚洲地区回流。最近一年以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可得到,误差账户出现增大的趋势,表明我国资本外流出现加快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出现下行趋势。外商投资的下降及资本外流,进一步给生产领域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制造业原先主要依靠引进外资的发展方式受到挑战。

二、CPI与PPI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采用数据的说明:本文采用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月度数据,CPI与PPI采用同比数据(上年同期为100),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数据,操作软件:Eviwes3.1。

(一)ADF检验

本文利用ADF检验方法检验CPI和PPI数据的平稳性,以下检验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CPI数据和PPI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对CPI和PPI指数的变动检验发现两个变量是非平稳的,对二者取一阶差分后,具有平稳性,说明它们一阶单整。

从表2中ADF检验结果表明,在一阶差分后,二者均在5%的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存在单位根,数据时平稳的,因此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以CPI为解释变量,PPI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方程。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出结果如下:

LnPPI=-5.690579+2.222963LnCPI

其次,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二者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二者的具体关系如何需要进一步检验说明。

(三)格兰因果检验

格兰因果检验解决了在变量长期平稳的状态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间已存在协整关系,现对其进行Granger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95%和90%置信水平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格兰杰原因。通过上述检验,可以发现,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PPI明显为CPI的Granger原因,即从长期来看,PPI影响着CPI的变化,我国存在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政策建议

1.推动市场化改革,逐步减轻市场干预,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上面分析CPI与PPI走势相背离的原因可知,我国市场有效性较弱,二者传导机制不健全是重要因素,因此要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市场化改革中的关键和核心,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注重相关政策的协调性,合理推动市场化综合改革。

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生产效率,注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可有效地提升企业生产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在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通过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又能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给企业减负,逐步提升企业生产意愿,从而达到生产逐步回暖,PPI逐步回到正常的状态。

3.政策调整上,双管齐下,不仅要关注对CPI的调控,也要注重对PPI的关注。我国在市场干预方面侧重于稳定物价,为治理2009年以来CPI处于高位运行情况,多次采用货币政策进行干预,虽然有效地控制了经济运行过热的情况,但对生产过剩的调节却缺乏一定的机制,投资(下转5页)(上接3页)的大量增长使得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表现为PPI此后高速增长,过剩的产能在短时期内难以消化,在国内需求增长一定的情况下,从外需角度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又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因此,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生产的基本面,逐步减少过多的刺激手段,促进生产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