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治
[作者刘大治(1978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130024、北华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吉林,吉林市,132013]
归纳起来,傅国反对的理由有三:一是明廷颁布的招降之檄是指后金非指蒙古,且来降蒙古人皆“奄奄欲死之众”,招抚他们非但不能增加明军战力,反而徒费朝廷大量粮草。二是蒙古降人不可信任,大规模招抚,无异于开门揖盗。三是如今“民力已竭于加派”,明廷已无财力安置众多的蒙古降人。为了达到给蒙古降人发饷的目的,袁应泰进一步向傅国解释道:
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后金征喀尔喀蒙古粆花部,致使蒙古人来到明边寻求庇护,辽东督师王之臣唯恐其中混有奸细,于是令负责粆花部领赏的白喇嘛对蒙古降人头目逐一审核,准确无误后,方将他们进行安置。尽管如此,兵部尚书王永光对安置蒙古降人仍顾虑重重:
综上,由于明廷在蒙古降人安置上存在严重分歧,对蒙古降人的安置可谓费尽周折。这不利于明廷利用蒙古降人抗击后金,客观上也给后金招抚蒙古降人提供了便利条件。
可见,喀尔喀蒙古来投的莽古勒额驸、巴拜台吉、古尔布什台吉分别与大贝勒代善、济尔哈朗阿哥、齐桑古阿哥结为亲家,其他兀鲁特部来投诸贝勒分别与努尔哈赤及其他贝勒结为亲家。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与来归蒙古诸贝勒盟誓,共同攻明。天命八年(1623年)七月,以喀尔喀蒙古恩格德尔额驸举部来投后金为契机,努尔哈赤及诸子与来投喀尔喀、兀鲁特诸贝勒对天盟誓。先是以恩格德尔额驸为代表的喀尔喀蒙古诸贝勒盟誓曰:
翌日,蒙古兀鲁特部诸贝勒又誓曰:
闻英明汗之名,见恶于察哈尔汗,为仰赖英明汗而来,来之即蒙汗怜悯如子,倘不思汗之眷养,我等蒙古诸贝勒,怀有邪恶之心,则其怀邪恶之心之贝勒,必为上天鉴察,以致祸患及身,若思令汗之眷爱,秉以忠心,则上天眷悯,共享太平之福也。
随即努尔哈赤令诸子誓曰:
最后,努尔哈赤盟誓曰:
可见,努尔哈赤以满蒙盟誓的方式,加强对来归蒙古诸贝勒的控制。由于后金对喀尔喀蒙古五部与察哈尔兀鲁特部来归的蒙古人成功的招抚并妥善安置,使得蒙古降人接连来降。
如上所述,虽然明朝与后金都认识到蒙古降人在双方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具体在对蒙古降人的安置态度上则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