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6-24 15:48董思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计算机网络

董思妤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培养军校学员网络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必修课。本文针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剖析,根据授课对象改进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实际案例,利用网络仿真工具Packet Tracer作为教学平台,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acket Tracer;静态路由;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04-03

Abstract: “Computer Network” is a required basic course for military academy students training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network.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 improved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roduced the actual case, by using the network simulation tool Packet Tracer as a platform for teaching, integrated related knowledge, it has obtained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acket Tracer;static route; teaching case

当前网络已经高度普及,网络技术革新日新月异,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开展,打赢网络战更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之战。在武警部队院校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提高部队未来信息化作战能力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计算机网络》是武警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合训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该课程面向所有大三工程技术类学员开设。从武警部队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学员提供网络应用方面的基本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常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组建与管理方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武警指挥信息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总共40个课时,然而目前我院现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该课程具有协议抽象、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对协议的理解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授课对象是不分专业的学员,大部分学员对于网络理论知识和具体动手实践基本上都是零起点,多数学员在理解课程内容和动手实践方面存在较多困难,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加之学员平时体能训练强度较大,如果课堂上一味灌输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强的案例支撑,学员不清楚所学知识有何用处,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学员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出疲惫状态,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实践技能得不到提高,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2 教学方法改进

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协议时,虽然网络协议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事物,但是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例如一些网络仿真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将一些重要知识点融合在一些与学员联系紧密的实际案例中,可以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以此来改善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另外突出实用性,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IP地址和子网划分、路由表的构建和分组转发算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验环境要求高,需要有独立的计算机及相关的路由器设备。然而,学院相关的实验项目无法开展。本文以IP地址与子网划分、静态路由表的创建和分组转发这一教学内容为教学范例,介绍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选取了与学员学习和以后工作结合紧密的武警部队三级网建设的案例,将这两个知识点融入其中,通过思科官方推出的Packet Tracer5.3 模拟器(PT 5.3),以此为教学平台去实现这个案例。

3 教学范例

3.1 案例设计

如图1所示,某总队给一个支队分配了一个标准的C类网络地址为220.111.150.0,假如该支队由6个中队构成,每个中队都需要自己独立的子网络且至多拥有25台主机,求:

(1)网络应如何规划?确定各中队主机可配置使用的IP地址范围,即有效地址范围。

(2)如果对于图中的路由器R1~路由器R5均采用静态路由协议,试写出R1~R5路由器左、右端口的IP地址,并写出R2和R5两个路由器的静态路由表。(假设每台路由器左端口IP地址采用所处子网网段主机号为2的地址,右端口IP地址采用所处子网网段主机号为1的地址)。

3.2 IP地址规划

如果需要对每个中队分配一个子网,按照RFC950协议[1],需要借用3位主机号,各子网对应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IP地址规划如表1。

用ping命令测试每个中队之间主机是否互通,每个中队主机与总队机关是否连通。如图5,在一中队PC机(IP地址:220.111.150.33)上测试与六中队PC机(IP地址:220.111.150.194)是否连通,由测试结果可知,连通,并且根据TTL值123证实从一中队到六中队经过了5(128-123)个路由器。如图6,在三中队PC机(IP地址:220.111.150.100)上测试与总队机关(222.111.100.2)是否连通,由测试结果可知连通,并经过了2(256-254)个路由器。

4.4 跟踪路由

用tracert命令可让学员清晰的看到数据包所经过路径,到底是通过路由器的那些接口转发的,如图7,在一中队PC机(IP地址:220.111.150.33)上使用tracert命令,220.111.150.164是五中队PC,运行结果表明从一中队到五中队数据包先后经过了R1,R2,R3,R4共4个路由器,最后到达目的主机。

4.5 得出结论

通过此案例的仿真实验,可使学员很好的理解子网划分的方法及意义,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具体应用,使学员直观、形象的理解静态路由表的配置过程及在小型网络中的应用。让学员感受到学有所用。

5 结束语

本文在传统教学方法上根据授课对象做了改进,结合武警部队实际,将与学员日常学习和将来工作所结合紧密的网络实例引入其中,采用案例式教学,利用网络仿真工具Packet Tracer作为教学平台,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其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网络协议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交换机、路由器等重要网络设备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运用也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学生可以自由设计组网实验,独立设计和配置一些中小型网络。培养了他们网络管理、应用的能力,激发了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尚晓航. 计算机网络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5-132.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计算机网络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教学案例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充分整合教材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