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 河北 宣化 075100)
针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48例疗效观察
李 鑫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 河北 宣化 075100)
针灸;项背肌;筋膜炎
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外科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多由急慢性劳损、风寒湿邪气入侵进而引起肌肉及筋膜等结缔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缺血、增生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组织粘连、纤维化而引起肌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此病因感受邪气,导致局部经络组织不通则痛。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消炎止痛药物治疗,但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多种针灸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4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2014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并临床确诊的83例项背肌筋膜炎病例,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0岁;病程6 d~12个月。对照组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7岁,病程7 d~1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83例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且病变位于项背部。排除既往有严重心、脑、肾等系统疾病、精神病及生活不能自理者;合并风湿、类风湿等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有颈、腰椎病及肩周炎者;颈背部有皮肤有溃烂或溃疡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患者颈背部疼痛,反复发作,遇寒或劳累后加剧,痛有定处,甚者可触到条索状硬结。中医根据感受邪气的不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惹疼痛游走,舌淡苔白者,为行痹;疼痛剧烈,遇寒痛增,苔白脉紧者,为寒痹;疼痛重着不移,阴雨天加重,苔白脉濡者,为着痹。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根据病情及临床症状采用2~3种针灸疗法联合治疗。
1.3.1.1 针刺法 取穴:阿是穴(项背部压痛点、条索状硬结处)、风池、大椎、天宗、天柱、肩外腧、心俞、大柱等。选用1.5寸华佗牌毫针,直刺0.5~1.5寸,手法平补平泻。针刺结束后将针柄外接电针治疗仪,予连续波10~15 min,频率宜快,每秒10次左右,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电针结束后继续留针30 min,留针期间配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患部。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3.1.2 皮肤针放血拔罐 患者取俯卧位,选取阿是穴(项背部压痛点、条索状硬结处)经75%酒精常规消毒后,医者右手持梅花针在痛处或硬结处扣刺2~3 min,手法取轻度,以局部潮红出血为度,再行闪火法拔罐并将火罐吸附于出血部位,加强放血治疗效果。一般刺血后留罐10~15 min,放血2~3 mL。每周2次,5次一个疗程。
1.3.1.3 艾灸法 选用无烟艾条,在患者自觉最痛点上方,施悬起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热感,一般每处灸10~15 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2 d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本组48例患者中,26例采用针刺法联合皮肤针放血拔罐法,另22例采用针刺法联合皮肤针放血拔罐及艾灸法。一般情况下,治疗组患者均按皮肤针放血拔罐、针刺、艾灸法顺序进行治疗。
1.3.2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单一口服右旋酮洛芬肠溶片(湖南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967),每次12.5 mg,Tid,10 d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疗效评定。①治愈:项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压痛,6个月以上不复发;②好转:局部压痛减轻,轻度压痛,活动时稍有不适;③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32例(66.7%),对照组痊愈17例(48.6%),治疗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背部筋膜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素问·痹论》指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冷” 。认为本病多因营卫不调,风寒湿等外邪侵入机体,导致气血闭阻而发病[2]。以往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头族”越来越多,加上现代人缺乏体育锻炼,生活习惯不健康,该病在青壮年逐年多发[3]。项背部筋膜炎由风、寒、湿三气侵袭,致使经脉闭塞,气血循行不畅,针灸治疗的目的在于以通取效,调和气血,正所谓“通则不痛”。
针刺局部腧穴可以活血通经,化瘀止痛,松解粘连的组织,直达患处,针对性强。电针的应用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针刺的疗效,现代研究认为电针选用连续波加快频率能更好地降低神经应激功能,镇痛解痉效果明显[4],通过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温阳祛寒,宣通气血,缓解疼痛。对痛点明确的患者使用梅花针放血拔罐,可以迅速缓解疼痛,疗效确切,拔罐能够痛经活络、行气活血。艾灸具有温阳通络、消瘀散结的功效,作用于阿是穴可驱寒镇痛,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
近几年来,诸多学者认为单一疗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因此主张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发挥各自优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成本低廉且操作简便的优点,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取2~3种疗法联合治疗,疗效较满意。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2]卓廉佳.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30例[J].中医药导报,2013:68-69.
[3]许毅强.平刺针刀治疗背肌筋膜炎32例[J].中国针灸,2012,32(12):1127-1128.
[4]高维滨.神经病针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2.
[责任编辑:李蓟龙]
李鑫(1984-),女,河北涿鹿人,住院中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针灸。
R 246.2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5.02.022
来稿日期:201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