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建设“校中厂”的必要性

2015-06-23 18:15:00肖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行业需求校中厂人才培养质量

肖飞

摘要:由于教师队伍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高以及校企过度分离等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而要想通过提升教師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双主体育人”以及“创新强校工程”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建设一大批“校中厂”,如此才能实现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因此,只有“校中厂”成功建设,才能真正的实现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校中厂;行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双主体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2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现产业双转移、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珠三角地区需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必须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步伐。由此可见,加快“校中厂”建设成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须选择。

1 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存在脱节

我们以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会计电算化和国际贸易实务等四个专业为切入点深入调查所涉及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得知,企业特别重视员工的几个关键能力,如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拓展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而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各行业都普遍重视的能力。

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一些学生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1)实践动手能力问题。65%的企业反映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不强、实践动手能力。

(2)适应能力问题。30%的企业反映高校毕业生不能迅速的适应环境并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3)外语能力差的问题。28%的企业提到了院校毕业生存在外语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所以,企业首先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不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普遍缺乏动手能力。

2 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存在脱节的原因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高职人才培养和社会行业人才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队伍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和校企过度分离。

2.1 教师队伍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高

当今社会,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在招聘专任教师时要求应聘者需要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具备“双师”资格,以尽量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水平。但是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在长期离开企业一线工作之后,亦容易与社会脱节。教师与社会脱节了,在实践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很难做到与时俱进,以致很难培养出与企业一线工作完全契合的高质量毕业生。

2.2 校企过度分离

当今,很多高职院校太过于“闭门造车”。只会关起门来教书,从来不思考、不调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或者很多与企业相交流,在这种环境背景下输出的人才就不难想象是多么的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学校和企业的过度分离,以至于企业不能向学校传达自己对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而学校更无从得知企业到底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可想而知,若长此以往,企业和学校完全分离,那学校的培养的人才如何才能迅速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呢?所以,必须改变现存的校企之间的隔阂关系,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学习操作和动手能力,让教师经常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而这就特别需要学校和企业协调起来,就特别需要建设一批“校中厂”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3 建设“校中厂”的必要性

3.1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需要

由于大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那么很多老师就必须走出教室,多多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完美的统一,教师才能根据社会普遍需要,结合学校的优势,制定授课计划,才能提升教师的社会价值,提升个人和学院的品牌,而“校中厂”的建设正好满足了大多数教师的需要,以至于建设“校中厂”确是一个必要的行动。所以,教师及时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去,既能够做到产学研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又能够根据市场需要配置教学任务,培养出一批批符合社会需求的紧俏人才。而广州OGM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广东JD学院就是承担起了这样一个角色,广州OGM企业诊断事务所是国内首家专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整体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旗下聚集了一批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管理实战专家和资深企业教练。OGM拥有成熟的咨询诊断模式和咨询产品,是一家专门帮助制造型中小企业解决生产流程再造、精益生产、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专业领域问题的咨询管理公司,拥有辅导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纤维、橡胶、塑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工艺品及陶瓷等500多家企业为其提供管理变革成功的经验。公司有十年的咨询背景,聚集一批国内顶尖实战专家,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模式“文化管人,流程管事”,通过研究日本和西方管理的模式,解决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国外管理模式与当下中国企业如何结合的问题,创造出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精益管理模式。为广东JD学院教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锻炼平台,这将大大推进广东JD学院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3.2 强化“双主体育人”机制的需要

学校和企业作为育人的双主体,广东JD学院与广州OGM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从“互利互补”合作,逐步发展到走“双主体”培养之路。目前按照“系统设计、资源互用、教学分担、利益共享”的框架。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开展“OGM订单班”订单式人才培养。这种合作不断深化源于广东JD学院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经双方协商开展订单班,实行联合培养。在订单培养中探索“双主体”教学方式。培养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由学校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由OGM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家负责,校企设备和场地互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了加速企业发展,加快企业人才储备和培养,广州OGM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希望与广东JD学院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沟通,并计划在广东JD学院选拔优秀毕业生到OGM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展。

3.3 积极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建设的需要

搭建校内协同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是推进广东JD学院创新强校建设的一步,而借助OGM诊断分所举办“广州OGM有限公司人才订单班”正是完善校内协同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的重要创举。广州OGM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某镇,是一家生产环保设备出口导向型高科技企业。公司产品目前主要生产无溶剂复合机、宽幅柔性版印刷机及相关设备,公司以国外客户和国内中高端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随着国内对环保政策要求,公司产品今年开年出现井喷式增长。加之该公司正在实施国际化的战略,需要一批具有前瞻意识和现代理念、掌握先进科技、技能以及现代管理知识的各类精英人才,所以我们就联系到该公司总顾问,洽谈人才订单培养事宜。

广州OGM机械有限公司总顾问说:“当下企业正遭遇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是问题的关健。和OGM诊断分所洽谈“广州OGM机械人才订单班”进行企业人才定向委培,此举既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实际需求,又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率,是一件对校企多方都有利的好事情。广东JD学院校长强调,OGM诊断分所是一个好平台。必须借此机会整合校内资源,探索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由此可见,在“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背景下建设“校中厂”是一件极为可行的重要举措。

总之,加强“校中厂”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通過对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之上,我们认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强化“双主体育人”机制以及积极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都必须通过“校中厂”才能更好的实现,即是“校中厂”建设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韦进,沈时仁.商贸类高职“校中厂”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

[2]宋超先.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的实践研究[J].成人教育,2012,32(6).

[3]宋超先.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4]罗迈钦.高职种植类专业“校中厂”建设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

猜你喜欢
行业需求校中厂人才培养质量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测量学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5:05:15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48:20
市场经济背景下日语专业人才的教学策略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1:01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求知导刊(2016年23期)2016-09-29 19:48:23
当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构思
成才之路(2016年16期)2016-07-11 10:23:29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4期)2016-03-23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