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研究

2015-06-23 16:27王金龙郑黎明王海龙
无线电工程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信道容量时隙中继

王金龙,王 钢,郑黎明,王海龙,刘 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信技术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研究

王金龙,王 钢,郑黎明,王海龙,刘 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信技术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为了推导计算MIMO-PNC中继系统信道容量,对几种中继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列出了各中继方案的信道容量,并详细阐述了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PNC)放大转发中继的信道容量。在PNC放大转发中继系统基础上,引入多天线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并推导出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对几种中继方案进行了仿真,MIMO-PNC双向中继系统具有明显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天线个数越多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越大,且在较低信噪比就超越了其他双向中继系统。

双向中继;PNC;信道容量;MIMO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日趋强烈。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科研工作者们不断提出有价值的科学理论和有效的通信技术。因此,MIMO和PNC应运而生[1]。

MIMO技术作为提高通信系统频谱利用率和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技术,已应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如4G通信、卫星通信、WLAN和甚至未来的5G通信系统。MIMO技术利用发射端和接收端多根天线,在不增加发射总功率的前提下,产生空间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空间复用把发射数据分解到多个独立的并行子信道中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信道容量;分集利用多径效应发送多个副本信息,有效避免了深衰弱和噪声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2006年,丹麦奥尔堡大学的Popovski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张胜利几乎同时提出了PNC技术[2],并把该技术运用于双向中继系统中。PNC技术主要通过减少信息传输时隙,提高信道容量。近些年,很多学者把PNC技术和MIMO技术、OFDM技术进行融合[3,4],进而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但在融合过程中,仍有很多难点需要解决,如信道容量不易计算、信号不易对齐和干扰不易消除等。

由于双向中继系统信道容量不易计算,本文针对双向中继方案的信道容量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多种中继方案的信道容量公式,并进行了仿真。

1 双向中继方案的信道容量

双向中继系统在通信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例如移动电话需要中继基站的帮助才可以完成2个用户之间的通话。三节点双向中继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由于距离较远,用户A与用户B之间没有直接通信链路,必须通过中继节点,完成两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然而,不同的中继方案,完成双向通信所需要的传输时隙不同。并且对于半双工模式系统,一个节点不能在一个时隙里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6,7]。

图1 双向中继通信系统模型

在文献[8]中定义了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平均中继系统速率为:

式中,

RA→B表示为用户A到B的传输速率,然而该速率取决于用户A到中继和中继到用户B两个速率中最小的那个速率,对于RB→A也是一样的。下面将阐述衰弱信道情况下,不同双向中继方案的信道容量。

1.1 理论上界

对于理论上界,可认为用户A与B之间没有干扰,理论上界容量为:

假设2个用户和中继节点功率都为P,且噪声功率为σ2,h1和h2为中继节点两侧的信道系数。

1.2 传统路由双向中继方案

传统路由双向中继方案,完成一次用户之间的双向通信需要4个时隙,与前面所述一样,用户A到用户B的传输速率取决于上行与下行最小的传输速率,因此4时隙传统路由双向中继方案容量为:

1.3 网络编码双向中继方案

在2000年,Ahlswede R等提出了网络编码技术[9],由于网络编码简单易于实现,并且能够达到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所限制的理论容量上限,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在双向中继系统中,完成一次双向通信需要3个时隙,所以其信道容量为:

1.4 PNC双向中继方案

PNC完成2个用户信息交换只需要2个时隙[10],在上行阶段,2个用户同时把各自信息传输给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对2个节点信息进行处理;在下行阶段,中继节点把处理后的信号广播给用户A和用户B,用户根据各自信息进行干扰消除,进而得到对方信息,完成双向通信[11]。下面讨论放大转发方式的双向中继系统信道容量。

在上行阶段,中继接收的信号为:

用户节点利用干扰消除技术[12],可以去掉自身信息,以便增加接收信噪比,放大转发方式下2条链路信噪比为:

因此,放大转发方式每用户每信道的容量为:

2 MIMO-PNC中继系统

2.1 MIMO信道容量

MIMO技术利用空间复用把MIMO信道抽象为多个并行独立子信道,进而增加信道容量。确定性MIMO信道容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NT为发射天线个数;H为信道矩阵;Rxx为发射信号自相关函数;σ2为噪声功率。发射端根据是否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进行功率分配[13]。

2.1.1 发射端未知CSI

当发射端未知CSI时,在所有发射天线上平均分配总功率,其信道容量为:

式中,r为并行子信道的个数;λi为信道矩阵H的奇异值。

2.1.2 发射端已知CSI

当发射端已知CSI时,发射端采用注水算法分配功率[14],其信道容量为:

式中,Pi为子信道分配的功率:

2.2 MIMO-PNC双向中继系统

用户节点和中继节点都为多天线时,组成了MIMO-PNC双向中继系统,只需2个时隙就可以完成用户之间的双向通信[15],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MIMO-PNC双向中继系统模型

在上行阶段,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信号为:

式中,F1和Fb为用户节点预编码矩阵。然后,中继节点对接收的混合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信号

在下行阶段,中继节点把XR广播发送到2个用户节点,2个用户节点利用译码矩阵G1和G2,并通过干扰消除去掉自身信息,最终得到用户节点接收信号:

进而得到2条链路信噪比:

带入式(11)便可得到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

3 仿真结果分析

根据各种双向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公式,采用瑞利衰弱信道为仿真背景进行仿真分析,并假定进行双向通信时,发射端未知信道状态信息。

当Na=Nb=NR=2时,双向中继系统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MIMO-PNC中继系统在中高信噪比阶段,信道容量明显优越于传统路由和网络编码中继方案。在信噪比20 dB时,MIMO-PNC双向中继方案的信道容量比3时隙的网络编码中继方案大1 bps/Hz,比4时隙的网络路由中继方案大2 bps/Hz。

图3 Na=Nb=NR=2时信道容量

当Na=Nb=NR=4时,双向中继系统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MIMO-PNC中继系统信道容量比用户节点和中继节点都为2根天线时明显提升,且在较低信噪比就超越了另外2种中继方案。在信噪比20 dB时,MIMO-PNC双向中继方案的信道容量比3时隙的网络编码中继方案大3.4 bps/Hz,比4时隙的网络路由中继方案大5.3 bps/Hz。

图4 Na=Nb=NR=4时信道容量

仿真结果表明:①在中高信噪比阶段,MIMO-PNC中继系统信道容量优越于其他2种中继方案;②随着用户节点和中继节点天线数的增加,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增加幅度越大;③随着用户节点和中继节点天线数的增加,MIMO-PNC中继系统在较低信噪比处,就超越了其他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

4 结束语

通过对几种中继系统信道容量的研究,将MIMO技术引入到PNC中,构成MIMO-PNC双向中继系统,由于MIMO可利用自由度增益和PNC能够减少传输时隙,所以MIMO-PNC系统可大幅度提升信道容量。在PNC放大转发信道容量的基础上,推导出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并与其他2种中继系统进行仿真比较,MIMO-PNC双向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放大转发方式信道容量进行了研究,为MIMO-PNC中继解码转发、压缩转发和计算转发方式信道容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NAZERB,GASTPAR M.Reliable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11,99(3):438-460.

[2]ZHANGS,LIEW S,LAM P.Hot Topic:Physical-layer Net-workcoding[J].ACM Int.Conf.Mobile Comput.Netw.,Los Angeles,CA,2006(9):358-365.

[3]YANGT,YUANX,LIP,etal.ANewPhysical-layernetwork Coding Schemewitheigen-direction Alignment Precodingfor MIMO Two-way Relaying[J].IEEE Trans. Commun.,2013,61(3):973-986.

[4]GAO F,ZHANG R,LIANG Y C.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 Modulated Two-way Relay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9,57(11):4 443-4 455.

[5]李 博.物理层网络编码及其在非对称双向中继通信中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20-30.

[6]ZHANG S,LIEW S C,LU L.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Tutorial,Survey,and Beyond[J].Physical Communi- cation,2013(6):4-42.

[7]HUANGY Y,WANG S Q,et al.Synchronous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A Feasibility Study[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13,12(8):4 048-4 057.

[8]WILLIAM Liu.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Schemes for Two-way Relay[J].2014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 Systems,Networks&Digital Sign,Manchester,UK,2014(2):711-712.

[9]刘建权.双向中继信道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55-62.

[10]SONG L,HONG G,JIAO B,et al.Joint Relay Selection and Analog Network Coding Using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in Two-way Relay Channels[J].IEEE TransactionsonVe-hicular Technology,2010,59(6):3070-3076.

[11]TO D,CHOI J.Convolutional Codes in Two-way Relay Networks with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2010,9(9):2 724-2 729.

[12]ZHANG S,LIEW S C,WANG H,et al.Capacity of Two-Way Relay Channel[J].Hong Kong: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Social Informat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Springer Press,200(37):219-231.

[13]李 璞,高喜俊,陈自力,等.一种基于无人机MIMO信道的容量分析方法[J].无线电工程,2013,43(2):42-45.

[14]张 健,徐家品.简化的MIMO中继波束成形次优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5,45(3):37-40.

[15]谭安平.MIMO双向中继系统的预编码设计与功率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20-22.

Research on Channel Capacity of MIMO-PNC Relay System

WANG Jin-long,WANG Gang,ZHENG Li-ming,WANG Hai-long,LIU Fa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er,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Based on the two-way relay system,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MIMO-PNC system.Several relay schemes and their channel capacity are briefly introduced,but the throughput of the PNC amplify-forward relay system is described in detail.With MIMO technique,the MIMO-PNC relay system is built upon PNC relay scheme,and the channel capacity is obtained for MIMO-PNC relay system.The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for several relay schemes.The MIMO-PNC relay system has an obvious superiority.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antennas MIMO-PNC relay system has,the larger channel capacity is achieved,and the MIMO-PNC relay system exceeds other relay schemes at lower SNR.

two-way relay;PNC;channel capacity;MIMO

TN911.22

A

1003-3106(2015)10-0016-03

10.3969/j.issn.1003-3106.2015.10.04

王金龙,王 钢,郑黎明,等.MIMO-PNC中继系统的信道容量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5,45(10):16-18.

王金龙男,(1988—),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Massive MIMO、物理层网络编码。

2015-07-10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0112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5ZX03001041-002)。

王 钢男,(1962—),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信道编码。

猜你喜欢
信道容量时隙中继
MIMO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研究
基于时分多址的网络时隙资源分配研究
自适应多中继选择系统性能分析
复用段单节点失效造成业务时隙错连处理
离散信道信道容量的计算
基于干扰感知的双路径译码转发中继选择算法
一种高速通信系统动态时隙分配设计
时隙宽度约束下网络零售配送时隙定价研究
一种基于无线蜂窝网络的共享中继模型
一种基于切换失败概率和认知用户信道容量联合优化的访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