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长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青年教师是中坚力量,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但是,目前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总体素养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为了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加规范、系统、高效,我们确立了“初中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创新的实践研究”专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创新培养方式,努力实现教研与科研一体化、业务培训与教学实践一体化,改革青年教师培养策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明确问题才能找到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首先对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测评。测评工具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主持编制的问卷。测评问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知情人评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学专业素养、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评估。调查数据显示,我校青年教师与全体参评校平均情况相比,总体差异不大,但也存在着爱岗爱生情感不足,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差,对教材把握不准,对学生了解不够,沟通执行和心理指导能力欠缺,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分析。学校专门召开青年教师总结会,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坚持教研和科研一起抓,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素养。
1.建立青年教师协作组,抓好教学基本功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以学科教研活动为基础,提升教师适应能力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分层管理,从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入手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教研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4.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领教研活动
以科研为导向,以教研为基础,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注重校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学校倡导青年教师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理念,注重过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课题中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实践,经常与自我对话,促成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第二,引导教师关注案例与课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过程中,读懂别人,弄清自己;在借鉴别人时,生成教育智慧,发展自己。第三,引导教师开展系列化的专题研究,提炼实践研究中的问题,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开展系列研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为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铺路搭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锐意进取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
■ 编辑 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