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词之美 陶冶美好情操

2015-06-19 00:10张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押韵缅怀诗词

张波

白水洼小学地处海淀最北端,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生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习基础一般。因此,学校从两方面丰富积累,开阔学生视野,一是引入课外书,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另一张翅膀;二是加大诵读量,用经典诗词陶冶学生情操。二者不在强制,不在突击,一切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

丰富积累,每日诵读

我把自己儿童文学类的藏书带到学校,和学校班级图书融合成一个整体,学生可以选择借阅或在班浏览,除了要带回家的书需要写一张借书条,其他则没有任何手续,也不进行与阅读相关的强制写作。一年半来,更换的书超过了二百本,学生的阅读速度、写作欲望、知识储备都有了明显变化。

在早读之前,我会用电脑投影播放《弟子规》《疯狂背古诗》等节奏明快的诵读材料,学生听着有趣就跟着读,每天如此。尽管没有任何讲解,一学年下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好多学生能够背诵《弟子规》和近百首古诗。

传统文化需要融在经史子集四部,经是根,中华文化皆从此中出;史是干,以事实论证经学;子是枝,重在发散学生思维;集是花叶,是最美的部分。《弟子规》所属的蒙学读物类,属于经部,为学生日后学习儒家十三经做了良好的铺垫;古典诗词属于集部,重在陶冶性情。小学阶段,学生适宜诵读韵律鲜明的韵文,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节奏感,有利于将诗句对仗中的中华文化的阴与阳、理与气、人与天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们的思维。

归类鉴赏,发现规律

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有两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讲课时,我打破了备课时的预设,首先讲解了送别诗的文化。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们回想自己背诵过的与送别相关的古诗,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别·长亭外》《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等。

我们发现这些古诗中除了李白的两首以外,其他的诗都是先写景,再抒情,其中写景以水、云等柔性的景物为多。而李白的两首诗都是先写事,然后将景和情融在一起。我又搜到了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也是先写山、水,接着又是情景交融。大家明白以后要写送别诗,也可以先写一下当时印象最深的景,然后写上对朋友的祝福。

学生囿于其缺乏相应的经验,一时不能写出送别诗,但这发现规律的过程,也许就能融入他们心灵深处,在以后产生相应情感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写一写。

倡议试写,零散指导

在诗词创作培训的过程中,为了熟悉平仄,我几乎每天都会写一些诗词发到微信或其他通信工具上,学生看到后觉得有趣,于是我就趁机鼓励他们也来写一写。

但愿意写的学生很少,因为他们觉得诗词离他们很远。即使有的学生写了,也不像是诗。为此,我在课堂专门安排出二十分钟来讲诗词的创作,首先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我特意选择自己写得比较俗气的诗,然后让学生评议,如“一天早起日当空,春季骑行意正浓。忽觉后胎亏点气,却折气筒漏完风;清晨桌上只残羹,锅铲轻烹炒饭成。萝卜成花菜变柳,一团灶火似春风”。学生一看,都质疑气筒、炒饭也能写诗?

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明白诗贵在“真、善、美”,“善”和“美”都以“真”为基础,大家一定要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即使是写想象,也要由眼前的景物引发。诗失去了“真”就不能称其为诗了。于是,学生们开始写真实的生活,虽然诗意差了点儿,但也有些情趣,比如:“今天体育踢足球,一脚踢出我犯愁。只见足球离门远,不到南墙不罢休。”我改动几个字,让它押韵以后,把这首诗展示给大家,虽然在很多地方根本称不上诗,但它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学生当时的心情。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写,写完了,我还以“真、善、美”为标准,评价他们的创作,并为他们调韵脚。押韵,仍是不少学生难以克服的一关。

学生出题,老师示范

一个学生给我发了一首诗:“文竹在家顶呱呱,一层一层似云霞。不知是草还是花,马上网上查一查,才知是草不是花。”我肯定了他能够真实地写出自己看到的景物,并且有美好的联想和求真的精神,也能押韵,总体来说,是首很不错的小诗。但词语还可以变得雅致一些,而且一般诗都是四句。他写到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大量阅读经典的诗词。我推荐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并给他仔细讲解了内容,告诉他先写实际看到的,然后大胆联想,把现实和神话联系在一起,而作者融入神话之中,这也是诗仙的来历。于是,我当场作了一首:“文竹柔条掩绿纱,层层叠叠似云霞。我今乘尔游天上,飞入瑶台阅众花。”他们从文竹中,想到了像云霞;而我承接“云霞”,联想到神仙做的事,这样就把眼前的景物提升了一个层次。

经常有学生在课下给我出题,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我让他们通过手机给我发照片。有一学生发了一张虎皮兰的照片,我随即写道:“虎皮兰剑一盆出,霸气豪情铸湛卢。玉柄金锋寒锐气,阎罗斩尽笑沉浮。”由虎皮兰像剑,而联想到湛卢宝剑,进而想到扫平不平之事。通过写诗告诉学生这就是由眼前之景进行联想。

为了鼓励学生创作,我还引导他们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然后揣摩诗人看到景后有怎样的心情,进而思考诗人的胸襟气度。

案例展示,解析修改

缅怀先烈是清明节一项重要的活动,与其让学生被动地阅读,不如让学生从英雄故事中提取革命精神来练习写诗。

缅怀诗范例。在学生犯难之际,我出示了几首革命缅怀诗,因为文质兼美的缅怀诗不太好找,我只好又出示一些怀古诗,让学生在阅读后发现“思人—忆事—抒情”的结构。

阅读英雄故事。我让学生从搜集到的英雄故事中,选择一位英雄的一两件事作为诗词内容,并可以结合景物或自己提取出的英雄精神进行抒情。

创作及示范修改。有学生写《吊念董存瑞》:“存瑞真是大英雄,战场之上首立功。若是没有他抗战,国家还在混乱中。”我在肯定他押韵的基础上,指出这里面没有说明董存瑞干了什么事,也就是换成另一个人也说得通,这样就不够具体。另外,告诉他董存瑞是“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抗战”一般指“抗日战争”,词中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

随后,学生开始针对具体事件创作,内容选择上已经没问题了,但在押韵方面,还是掌握不好。如《悼念佟麟阁》:“率军死守卢沟桥,痛歼日寇哭喊娘。誓死不让敌人进,杀敌英勇我称赞。”这首诗好在读罢能知道佟麟阁将军是镇守卢沟桥的,第一句写得真实具体,也写出了将军率领军队的豪气。因为第一句句尾是平声,所以就用ao作韵,由“哭”字,我想到ao韵字里和“哭”相近的有个“嚎”字。所以,将第二句最后改成“乱哭嚎”,意思不变,诗句变得顺口了。最后一句中“我称赞”,有点儿把将军的豪气降低了,我突然想到一个更形象的词“与天高”,这样的评价,更符合将军的气度,最后改成:“率军死守卢沟桥,痛歼日寇乱哭嚎。誓死不让敌人进,杀敌英勇与天高。”这样示例修改了三四次,学生逐渐能自己对押韵进行调整了。

工整抄写。工整书写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我校又有写字教学的校本课程,我告诉学生工整地抄写自己对烈士的悼念,也是一种缅怀。我把印好的带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书写纸发给学生,他们认真抄写后,张贴在板报的展览处。

通过一个多月来的研究,我发现小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并非不可能,而且经过反复修改,也可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作品。小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太好的,要想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诗词,首先要有大量的诵读和背诵积累,然后从同类诗之中发现诗词结构的一般规律,进而模仿创作。诗词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写诗,能够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意识和“炼”字意识。为了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不用细致地以平仄的“错、对、粘”格律要求他们。我认为在大量创作以后,再讲平仄,学生更容易掌握。当然,技巧只是浅层次的,若要写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还要留心观察生活,并且阅读更多经典的诗文作品。

猜你喜欢
押韵缅怀诗词
押韵押出韵味儿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诗词之页
深切的缅怀
Watch Out
缅怀先烈 传承文明 亲近自然
清明祭奠 缅怀先烈
清明更应该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