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被同时代的戏剧家称之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也把莎士比亚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经典,体现了众多人文主义精神,如浪漫主义、乐观主义以及追求爱情的自由等。因此,这部传世之作,为后人留下了诸多茶饭之余的无穷回味,为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奉呈了一份精美的蛋糕。今天,这部喜剧的创作特点和精神内容依然具有广博的探究价值。
《威尼斯商人》的简介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之一,作品创作于1596—1598年。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仁慈而重友谊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娶到心爱的女孩鲍西亚为妻,向吝啬而恶毒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借取高利贷三千元。戏剧笔锋一转,让安东尼奥的船不幸出事,导致他在商船上的投资全部消失,而安东尼奥也只能面临着被夏洛克割下一磅肉的窘况之中。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法庭上,由于聪明的鲍西亚略施小计,很巧妙地将这一矛盾化解开来,使故事情节有所舒缓。另外,戏剧中还有两条比较重要的线索:一条是鲍西亚依照已逝父亲的遗嘱通过选匣子选亲,最后巴萨尼奥选择了铅盒子而与鲍西亚有情人终成眷属。另外一条线索就是杰西卡与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文章通过这三个主要线索赞颂了仁爱、友情以及爱情的伟大,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重视金钱、地位、不顾及亲情友情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鞭挞。
《威尼斯商人》的创作特点
1.突破悲喜剧严格的界线,喜剧中体现的悲剧色彩
统观全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但是其中渗透着悲剧色彩。莎翁生活于新旧交替的时期,经历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时期,同时也经历过矛盾突出的时期。这样的生活背景无疑给他的创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创作多是以乐观向上为主,文章中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而莎翁不满于现状,力求作品突破传统的藩篱,力求揭示社会矛盾,这些犀利的思想内容光是靠喜剧是远远不够的[1]。因此,莎翁的剧中渗透着悲观色彩。整体而言,文章主要讲述了夏洛克千方百计地想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但是由于平时安东尼奥为人正直,有很多人帮助他,最后安东尼奥获救,而夏洛克却变得身无分文。这样的结果令观众愉悦,因为人们所相信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剧中得到应验,但是莎翁并没有满足,他塑造的夏洛克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虽然夏洛克是可恨的,他奸诈、歹毒、吝啬、贪婪,但是他也是值得同情的。他对安东尼奥的仇恨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夏洛克本来就以放高利贷为主要收入,但是安东尼奥却在众人面前说夏洛克的坏话。而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所实施的报复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给自己报仇。夏洛克这样的思想,其实也与他的种族和宗教观有关[2]。夏洛克作为犹太人被人歧视,在威尼斯城中没有巩固地位。此外,悲剧色彩还体现在夏洛克的孤独无依。夏洛克的女儿离他而去,妻子也早已去世……可以说夏洛克在世上没有一个亲人,唯一可以和他谈心的是与他一样的犹太人。通过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部戏剧中喜有悲,令人回味无穷。
2.个性化的语言,反讽手法的运用
反讽手法在这部剧中运用得非常出色。所谓反讽就是叙述者表面上说一种意思,其实是指另外一种意思。反讽手法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幽默生动,妙趣横生。此剧中的反讽有很多形式,尤其在言语上的反讽、情景上的反讽诸多。比如,在法庭上夏洛克本来有很大的胜算,但是后来却被聪明的鲍西亚逐步反击,最后变得身无分文。夏洛克身处的情景对于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反讽。而且,《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语言个性化非常明显,其中作品中体现的一个鲜明的人物便是夏洛克,他的语言比较粗俗、尖酸、恶毒、不留余地。与之对比的却是鲍西亚,其语言则生动活泼、明快清晰、充满机智。这些人物的语言特点,给读者呈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体现了作者要表现的人物特性,比较淋漓尽致,栩栩如生。除了人物语言性格比较鲜明之外,莎士比亚的语言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这部戏剧的台词在很多地方都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作品的语言生动、明快、形象。当然,篇中有些比喻句富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使得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艺术惟妙惟肖,楚楚动人。如“您的心是跟着您那些扯着帆的大船在海上颠荡的,它们就像水上的达官富绅,炫示着它们的豪华”。形象地写出了安东尼奥内心的烦乱之情[3]。此外,《威尼斯商人》中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对比的修辞手法,比如写鲍西亚的眼睛里所流露出了的那种期盼,作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与古代凯图的女儿勃鲁托斯的贤妻鲍西亚来进行写法上的对比,更加烘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通过作者的笔墨和情感来身临其境地体会鲍西亚的美丽和善良。所以,作者的写作方法,对吸引读者的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3.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夏洛克是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是一个极端利己的高利贷者形象。虽然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令读者十分厌恶,但是他也具有多面性。他复仇心重,咄咄逼人,吝啬小气。但是同时他又是机智善辩的,虽然在法庭上他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聪明机智。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安东尼奥。此人正好与夏洛克性格相反,他仁慈宽厚,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忠厚诚恳,而且面对死亡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当然,安东尼奥也有让读者失望的一面,如在作品中描述了他做事过于冲动,不计后果。主要表现在安东尼奥为了好友能够娶到心爱的女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做抵押去借吝啬鬼夏洛克的钱,也不计后果地就签订了借款协议。这一件事件足能真切地反映他做事鲁莽、冲动的性格特征。
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得以流芳百世的命脉。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正因为每个人物的多面性,才使作品中的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且,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的迥然不同,也是其作品流传至今仍深受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威尼斯商人》的精神内涵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时代背景促使他的作品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资产阶级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文主义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在《威尼斯商人》中人文主义内涵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1.《威尼斯商人》中体现的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虽然莎士比亚是英国人,但是我们在《威尼斯商人》中处处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其中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首先,《威尼斯商人》中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如,戏剧中的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就是爱护别人就像爱护自己一样的人。安东尼奥为了巴萨尼奥的婚事,心甘情愿与夏洛克签订邪恶的条约,最终导致自己差点丢掉性命。但是,在安东尼奥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也没有后悔帮助巴萨尼奥借贷。而巴萨尼奥得知安东尼奥有危险的时候,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安东尼奥,甚至是牺牲自己的性命。这种用生命搭建的友谊是值得读者为之感动的,同时也体现出两人的爱人如己的精神。其次,《威尼斯商人》思想内容有悖于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儒家思想格外强调中庸思想,所谓中庸就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而《威尼斯商人》中许多人物都违反了中庸之道。比如说夏洛克这一形象。如果夏洛克能够中庸地对待安东尼奥对他的辱骂,那么他也不会最后落了一个身无分文的下场。还有文章中的鲍西亚,面对可恶的夏洛克她千方百计令他倾家荡产,没有给他留任何后路,这也是与我们的中庸之道相悖的,但是这正体现了莎翁的嫉恶如仇。最后,《威尼斯商人》中体现的“原罪说”与儒家思想的“修身说”。莎翁生活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他自然而然受到“原罪说”的影响[4]。比如,安东尼奥这一人物就可以体现这个思想。虽然安东尼奥是以正人君子的形象出现的,但是他身上也存在众多问题,如他具有种族歧视的心态,之所以在公共场所辱骂夏洛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夏洛克是犹太人、异教徒。当然莎翁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
2.《威尼斯商人》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这部剧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聪明机智的女主角,那就是鲍西亚。在鲍西亚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莎翁在对待女性问题上十分开明与民主,到处体现着女性主义的光辉。鲍西亚生活的时代是很黑暗的,女性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她们必须以男性为中心,听从他们的安排。莎翁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他追求民主、平等、自由,于是他赋予鲍西亚这些先进的思想。鲍西亚身为女性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她却敢于与命运作斗争。鲍西亚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敢于寻找自己的真爱,追求完美的爱情。鲍西亚接受父亲的遗言,通过选匣子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但是她又不满于现状,经过重重波折,终于与自己心爱的人走在了一起。第二,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威尼斯商人》中充分体现了人人平等的人文主义精神。在鲍西亚身上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人人生而平等,人文主义强调的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管官位的高低,也不管门第的悬殊。比如,鲍西亚与她的女仆尼莉莎亲如姐妹,在日常谈话中就如同好朋友,鲍西亚完全没有把自己当作主人而摆阔架子。在这部戏剧中,主人和仆人能够在同一个地方举行婚礼,这是众多千金小姐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第三,追求正义。虽然鲍西亚是女性,但是面对社会上的不公,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当时那个社会很少允许女性参加重大的场合,但是鲍西亚不顾一切,在法庭上女扮男装,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安东尼奥脱离危险。在鲍西亚的身上显示着女性的光辉,体现着女性慢慢开始觉醒。
结 语
实践出真知,《威尼斯商人》凭借莎士比亚的天才智慧,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表达上有独到之处,还在创作技巧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通过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莎士比亚在戏剧写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这份心灵鸡汤将成为读者品味莎翁戏剧的最好补充。
参考文献:
[1]赵丽华.浅析《威尼斯商人》的语言特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
[2]杜萌若.《威尼斯商人》中的现实与童话[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1).
[3]王九萍.从夏洛克看《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犹主义烙印[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2).
[4]何天祥.重读莎翁喜剧《威尼斯商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作者简介:
刘 芳(1979—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