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2015-06-19 08:49曹彦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峪门头沟区山谷

曹彦彦

大峪中学倡导“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山谷教育”办学理念,几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体现这种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山谷课程”逐渐清晰并系统化,即通过国家课程山谷化,山谷课程课堂化,融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山谷课堂”是“山谷教育”永恒的实验室和研究室。

山谷里的师生爱山谷,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山谷里的师生又不能封闭在山谷里,他们需要走出山谷,开拓视野,因此需要架设起能够自由穿越于山谷内外的通道。

“山谷课程”就是师生们自由穿越山谷内外的通道,用山谷内的实践问题做探索发现的起点,用山谷外的先进思想和技术解决山谷内的问题。用山谷内的自然生活孕育“灵动清澈、朴质方正”的人格,用山谷外的广阔天空强化“大器如山、虚怀若谷”的追求。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求学道路上形成大峪中学师生的行为准则——乐山乐水乐自然、敬人敬事敬学问。

“山谷教育”课程的建构

大峪中学是北京市“翱翔计划”课程基地学校。翱翔计划致力于把科技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架设不同区县各中小学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立体交叉的桥梁。北京市翱翔计划使大峪中学有机会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理化研究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联系,使中学骨干教师有机会带领学生走近科学家、走进科学生活。

大峪中学师生们对门头沟区的自然山水具有天然感知,学校既拥有自然山水的问题载体,又拥有科研院所的专业支持,学校的北京市重点开放实验室成为两种资源的交汇点,因此成为师生探索自然奥秘的乐园。

“山谷课程”是借助北京市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研究门头沟区永定河谷的山、水、人、城等课题,由浅入深、由近及远,遵循“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培育“崇德尚学、知行合一”的核心价值观。

“山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不仅是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在体验中更新教育理念、更新学科知识的过程。在漫步青山上,游走绿水边的过程中,师生的身心都得到滋养。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特长逐渐发展为专业志向和理想,教师的教学风格也逐渐凸显。师生的生涯规划、学业规划、事业规划都在山谷课程中日渐明晰。

“山谷课程”的开发模式

我们把“山谷课程”的开发模式概括为一个基于社会需求的三棱锥(如图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学校教育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例如,个性人才、创新人才、实践人才的需求呼唤着学校教育的选择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1.从实践中萃取案例

“山谷课程”从实践基地萃取案例、萃取问题、萃取活动(如图2)。门头沟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里蕴含着无数有实践价值的问题。

郝春老师带领她的课程小组登上妙峰山玫瑰园,师生们发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牵引着大家的探索不断向前。妙峰山的玫瑰为什么移栽它处就会品质下降?玫瑰修枝剪叶产生的大量废弃茎叶可以怎样循环使用?玫瑰加工厂产品质量很高,但产品细分度低,所以影响了市场认知度,玫瑰精油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性产物黄酮可以怎样有效利用?

2.从科研中获取方法

“山谷课程”从科研院所获取研究方法与手段(如图2)。仅凭师生对山谷的热爱解决不了具体的实践问题,走出山谷,借助外力,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师生的发展才能走出故步自封和盲目自大。

生物学科的陈静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学生们对教材描述的实验产生了疑问,针对学生们发现的问题,陈静老师引入了科研院所动物生理学研究的设备“生物信号采集盒”,把科研院所的研究方法提炼简化为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创设问题情境

用科研前沿的方法解决实践案例中的问题的过程,就是师生发展的过程。我们不妨做个比喻:从实践基地获取的案例如同大白菜,从科研院所获取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同切白菜的刀。用刀切了白菜,做给谁吃呢?给师生,为促进师生发展。怎样做师生才能爱吃白菜呢?创设“抓人”的问题情境。所谓“情”,就是欲望,所谓“境”,就是真实的场景,“情境”就是能激起师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欲望的真实场景和体验。怎样判断情境的优劣?观察师生是否进入了琢磨的状态。

4.价值观提升

每个课程都位于实践案例、科研方法、师生发展三个顶点共同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如图2)。实践基地由近及远、科研院所逐步增加、师生的探究逐层深入,由此三角形逐层上升,发展成为三棱锥体,椎体的顶端即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最高追求——形成“价值观”。尽管价值观的形成不是学校课程所能完成的,但是课程中生成的价值观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各种学习和生活(如图1)。

地理学科教师在讲述人口数量的变化时,引导学生们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严控“二胎”,2013年我国逐步放开二胎的原因,研究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人口政策调节出生率的方法,进而延伸到利用利率变化调节经济发展速度、利用催化剂调节化学反应速率、利用时间管理调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体会到“调节”不仅用于人口内容的学习,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即“顺时应天,调理节制”的思想方法。

图2:山谷课程的开发模式(分层示意)

“山谷课程”的实施模式

我们以“绿野芩踪”为案例说明“山谷课程”的实施模式。门头沟区是北京道地中草药的重要产地,其中“黄芩”根可入药,茎叶花可做茶饮。大峪中学生物教师、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科研专家、门头沟区灵溪实践基地教师组成了联合指导团队。

诱:北京中医研究所的李萍副所长给教师们做培训,介绍中医的哲学思想。协和医学院中医研究所的何春年老师向学生介绍中医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关于黄芩的已有研究,启迪学生的研究愿望和研究方向。

做:多学科教师指导学生赴灵溪实践基地开展野外综合实践活动。生物教师指导学生找黄芩;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画黄芩;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咏黄芩;政治老师指导学生访谈经营黄芩茶的优秀企业家。

研: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的何薇教授和曾祖平老师指导师生在药化研究室分析不同生境下黄芩的主要药用成分“黄芩苷”的含量。

导:通过对中草药研究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方案。

论:开辟“山谷论坛”,参与实践与研究的同学阐述结题报告并答辩。

拓:开设寒暑假游学课程,再次走进灵溪实践基地研究桔梗、决明子等其他门头沟区中草药,走进北京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云南药用植物园,进行对比学习和研究。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的彭兵、王红老师在野外总是一边走一边介绍着路边的各种中草药,点燃了师生们继续研究的愿望。

返:生物教师孙红泽老师带着部分学生“黄芩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返回课堂,全体学生共同推敲寻找“不同生境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比较研究”的纰漏,在争辩“取样的科学性”的过程中,更多学生吸收了“黄芩研究”的营养,更多学生渴望实践,向往研究。

常常有人问我们,开展这么多课外活动,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近年来,大峪中学高考成绩的连年攀升告诉我们:当教师们的专业热情被点燃时,当学校里弥漫着浓郁的学习、琢磨的氛围时,学习效果就会水到渠成。

■ 编辑 王雪莉 ■

猜你喜欢
大峪门头沟区山谷
山谷里的居民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睡吧,山谷
“阅”书香 “悦”成长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活动掠影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成果展示
北京市大峪中学成果展示
北京市门头沟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诡异的山谷
魅力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