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牌学校文化体系的解构与建构

2015-06-19 08:49杨志成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解构办学育人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文化是品牌学校的灵魂,文化即是学校育人的表现,更是学校育人的载体。基于文化的教育,是教育的高级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育人既是学校育人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基于百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积淀,提出“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既是对教育真谛的本质把握,也是教育实践的理性回归。从某种程度上说,品牌学校之所以能称之为品牌,其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文化品牌,不同程度地走在了“文化育人”的路上,因此,以育人为宗旨的学校文化体系建设是品牌学校的重要任务。

品牌学校的文化逻辑源于对学校文化的本质解构

“文”有纹路、文脉、纹理、文章的意思,“化”有变易、生成、变化的含意。因此,现代汉语中“文化”一词便有依“文”而“化”、“人文化成”之意。这与英文Culture (文化)一词的词根Colere(拉丁文,种植、培养等意思)有着共通性,都有通过某种影响使人发展变化的意思。因此,“文化”一词本身就有教育之意思,而且既有对教育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有对教育过程和方法的哲学归纳。综观中外学者对“文化”的诸多定义,虽各有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文化核心元素。首先,文化含义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人”,也就是说文化离不开人,人是文化的载体。其次,文化的诸多概念中都提出了人的精神认知层面的文化元素,我们把这种文化称为人的“思想认知”,而这种具有文化属性的思想认知属于人的核心文化要素,是人的内含性文化。第三,文化的另一重要元素是外在文化表现,主要表现为人的“行为和符号”,这是人的外显性文化。所以我们对文化的内涵做这样的解构:文化是由“人”、人的“思想认知”和“行为符号”三个要素构成的社会现象,其中“人”是载体要素,“思想认知”是核心要素,“行为符号”是外显要素(如图1)。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文化:文化是以人的思想认知为核心,以行为及符号为表象的统一整体。

图1:文化概念解构图 图2:学校文化解构图

文化是与人共生的现象,因此只要有人存在就有文化存在。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文化,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文化,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文化,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文化可以从人类文化解构中类比构建。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中的人,即教师和学生。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教师及学生内含于心的思想认知,主要包括教育的价值观、办学的基本思想理念以及形成的学校精神等。学校文化的外层是外显于行的学校师生行为文化和表现符号。除此之外,学校文化还包括学生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即对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社会评价与认同。学校文化是以学校师生内含于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为核心,以外显于行的办学行为和环境符号为表象,并得到社区和家长认同的理念与行为符号的统一整体(如图2)。

品牌学校的文化体系成于对学校文化的系统建构

学校文化逻辑的理性解构,只能说是纸上谈兵。要真正实现学校的文化逻辑,必须通过实践对学校文化体系进行系统建构。学校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内核是师生内含于心的教育思想认知,主要包括教育价值观、办学思想、理念,以及据此形成的学校精神。学校文化生态系统的中层是师生外显于行的文化行为和符号,主要表现为学校的教师、学生的行为文化;学校课程、教学、活动等育人文化;学校建筑、装饰、园林、标识等视觉识别文化或环境文化;学校校训、校规、校章、校风、师风、学风等制度文化。学校文化生态系统的外层主要表现为社区和家长对学校文化的认知、认同和互动。在学校文化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行为文化是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如果说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展现了办怎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办学目标,那么,学校课程文化和教师文化则体现了怎样培养人的过程。

实验一小文化体系的哲学解构与系统建构

学校认为,“文化育人”是对人的根本特性的回归,是对人的原本发展方式的回归,是对教育最原本功能的回归。这是学校对学校文化本质的思想认知。在此基础上,实验一小探索符合“文化育人”的途径,来达到对学校教育思想的行为实现。学校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与文化相结合并进行提炼,提出了“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办教育,指导师生过有文化的生活,设计自己的生活,过明天的生活,实现人文化本质属性的发展。于是,学校形成了“生活教人”的行为文化,教师每天和学生一起“过生活”,带领学生通过创造“过更好的生活”发展自己。学校强调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从而通过学校教育完善人的文化性存在,实现人的文化性发展,促进人的文化性创造。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认知和行为实践中,实验一小形成了“文化育人”的教育品牌并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完善的学校文化系统。其中,该校的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

学校构建了“统一规划、共同约定、自我发展”的现代教师发展模式,沉淀了一种良好的教师团队文化。实验一小给教师们搭建了自编校本课标、建立愿景小组、开设欣赏课等一系列的发展平台,精心设计了教师的专业生活、组织生活和精神生活,意在通过专业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个体;通过组织生活,构成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通过精神生活,引导教师们认识人生价值,树立人生追求,进而形成了“团队+名师”的一小教师发展格局。学校通过精心设计并引领教师过有文化的专业生活、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以此来实现教师的发展。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校确立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课程实施纲要》。《纲要》和校训作为教师自主发展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充分调动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自觉主动的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个体的优化。学校在通过享受专业生活实现个体优化的基础上,从组织情感入手,成立了学习型组织——愿景小组,引导教师在情感生活中体验和谐、合作、学习、成功和发展,从而形成了良性的、互为资源、互为支撑、互为推动的教师团队。在愿景小组的活动中教师们达成共识——大家是生活中的朋友、工作上的伙伴,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心理依托。

学校课程文化体现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实验一小的课程体系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课程;第二层为拓展课程,第三层为开放创新课程,由平面转变成立体,以实现国家育人目标为追求,通过课程的整体有效实施,实现学校的课程育人目标。学校着重厘清三级课程的相互关系,着眼育人功能的整体作用;分析国家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应强化的项目,用课程系统本身的机制产生综合育人效益。学校动员教师自己编写《纲要》,实现了国家课程标准在执行上的校本化,编写了全国独一份的《小学课程实施纲要》,《纲要》成为学校教师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成为学校课程文化的制度性纲领。

文化是教育的载体也是教育的归宿。“文化育人是对人的根本特性的回归,是对人的原本发展方式的回归。”实验一小人对“文化育人”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了教育和文化的真谛,也是学校发展的最高追求。

■ 编辑 王雪莉 ■

猜你喜欢
解构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