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推出了8集系列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首开“读书+行走”类文化节目之先河。其实,我国电视荧屏上从来不缺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的《书香北京》、上海星尚频道的《今晚我们读书》、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坛》等。这些节目给观众的印象仍停留在格调较高、形式单一的层面,收视率与话题量都无法与占据着大部分观众视野的综艺娱乐节目相媲美。
2012年8月27日,央视开播的首个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出人意料地在市场和网络上引发热烈反响,迅速拥有了大批拥趸。这档起初在深夜播出的电视演讲节目不仅收获了专题类节目收视第一的好成绩,还赢得了电视荧屏“一阵清新人文风”、中国“思想好声音”的美誉。2013年,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类节目成为热门,如爱奇艺与河南卫视联合制作的《汉字英雄》、央视与实力传媒合作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一路高升。据央视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当天全国平均收视率更是高达2.59%。
2013年年底,一大批形式多样、形态各异的原创文化节目涌现出来,如央视顺势打造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河南卫视推出的解读中国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知根知底》和普及成语知识为目的的《成语英雄》,河北卫视推出的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的《中华好诗词》,等等。浙江卫视更是提出“人文美台”的口号,相继推出《人文深呼吸》《华少爱读书》《中华好故事》及《一本书一座城》等文化类节目。纵观当下各大电视荧屏,文化类节目也可以与亲子、选秀、明星生活秀等节目在收视上分一杯羹。
传递主流价值观。著名学者郦波曾说:“现代人之所以脆弱是因为传统文化缺失,人生观、价值观不健全,遇到问题太当回事,容易偏执。”的确如此,文化具有塑造人格的社会功能,丰富的文化知识能形成复杂的人格,进而造就稳定的心态。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世情国情变化大,但也出现了各种不良思潮,文化的缺失导致人们精神空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形下,重新唤起国人对那些优良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在社会上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用这种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显得非常有必要。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文化类电视节目用形象生动的视听语言作为表述元素,将各类文化知识作为核心内涵,带领观众领略人类智慧的成果,无形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几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和娱乐节目《Running Man》之所以受观众热捧,恰恰在于其内核和灵魂都是韩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将谦恭礼让、长幼有序、重视家庭、与人为善等传统伦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反观我国有些电视节目为赢得收视率,将非主流价值观如拜金主义通过出位的表演和语言扔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甚至大加炒作和渲染,引发争议,增加话题量。电视节目人文价值丢失,乱象丛生,歪风越刮越烈,因此对文化类节目的扶持,有助于净化荧屏,提高观众审美情趣和媒介素养,发挥电视节目的社会功能,传播核心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电视作为大众文化教育的有效渠道,通过播出文化类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对观众进行全民艺术普及、全民科普和法制教育,可谓一举两得。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就已经有了《科学知识》《医学顾问》《文化生活》《国际知识》等传播科普知识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沉寂之后,出现了像《百家讲坛》《探索发现》《档案》等一批文化节目,让国人从中了解了诸多历史、文化、地理知识。至此,文化类节目开始丰富起来,《文明密码》通过户外真人秀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辉煌,鉴宝类文化节目《寻宝》普及了文物的有形和无形价值,《旅游中国》《走遍中国》等旅游类文化节目让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民俗风情及饮食文化,《梨园春》《国色天香》这样的戏曲类文化节目推广了民族传统文化。
2015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阅读图书不足5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阅读水平。2015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文化领域的工作要点。《我的一本课外书》《华少爱读书》等一批读书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兴起,恰好能起到通过电视向全民介绍好书、分享阅读体验的桥梁作用,让观众感受知识的力量,从而真正营造一种全民阅读的氛围。
寓教于乐、引发思考。“品文化”系列节目总制片人杨红梅认为,全社会的人群都是文化类节目的潜在观众,儿童看了受到教育,年轻人看了洗涤心灵,中老年人看了能避免“固步自封”。一些文化节目中设置的环节给日常教学中如何寓教于乐提供了诸多范本。如《成语英雄》节目中用成语来描述名画《 蒙 娜 丽莎》《清明上河图》,不仅有趣,还能让选手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所知的成语。
知识竞赛文化类节目尤其对青少年有引领作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我爱汉字美》《汉字超人》等节目提供了一个让中小学生能挥洒才情、比拼学识的赛场。青少年电视阅读真人秀《我的一本课外书》倡导阅读力就是学习力,节目在全国8岁~15岁热爱阅读的中小学生中选拔“中国读书少年”。这样的节目不仅有益于推广青少年阅读,还提供了科学测量阅读能力的全新视角,让家长及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访谈、讲座、纪实类文化节目可以引导国民思考。央视的《大家》节目宛如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唤起国人对“是谁影响了我们的今天”“是谁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这些问题的思索。《开讲啦》推出的《青年中国说》就“是否要去大城市”“30岁之前最该在乎什么”“看不到未来,该不该相爱”等青春话题进行分享、展开讨论,帮助年轻人思考现实和未来。“文化寻根”系列纪实节目《客从何处来》邀请5位跨界名人踏上探寻家史的文化之旅,反映个人命运与时代、与群体、与国家紧密相连,触动观众一起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拷问心灵的哲学命题。
原创为本。近年来,荧屏上从国外引进的节目模式扎堆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文化类电视节目反其道而行之,在原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着前行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本。首先,原创节目在类型上各不相同,可以规避同质化、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其次,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内容选择多取材于中华文化,国外的节目模式在表现形式上未必适应国人的审美。2013年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倡导各地广播电视机构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通知的颁发宛如一剂强心针,坚定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者研发原创节目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原创节目不能因为收视率的制约而一味迎合观众的口味,应用较高的立意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引导观众的收视习惯,逐渐改变电视节目的生态环境。
创新节目形态。文化类节目的内容是传统的、严肃的、厚重的,要想实现突破,唯有形式上强调趣味性与丰富性,在节目环节设置上加入竞技和悬念,在文化与娱乐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
成功的文化类节目在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创新元素。《开讲啦》在形式上摒弃了传统单向传播式的讲堂模式,增加了嘉宾与青年代表的现场问答,开创了我国电视演说类节目的独特形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设置了独特的第二演播室,家长、老师和对手生动的情绪变化在特写镜头中一览无余,无形中让比赛更具紧张感与趣味性。《汉字英雄》中颇具传统文化特色的闯关——“汉字十三宫”不仅有趣,同时增加了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知根知底》中的明星选手、竞猜环节、剪纸与皮影等艺术元素的巧妙穿插,让这档寻根文化类节目披上真人秀的外衣,创新了节目的表现手法。
受众的心理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单一的节目形态已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满足受众的期待,多种节目形态的融合是趋势。《一本书一座城》中将读书、旅行、故事、历史文化与纪录片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重新激活了电视读书类节目。再比如《一站到底》,用娱乐的外表来包装文化的内涵,也获得了成功。
另外,文化类节目也可尝试“泛”主持和“跨界”主持。《我是歌手》中大胆启用的羽泉组合、张宇和古巨基,《十二道锋味》中的明星主持人谢霆锋,都给节目增添不少新意。文化类节目也可以直接挑选“具有人文气质”的明星或公共知识分子做跨界主持,如梁文道、高晓松、陈道明、王刚等;也可以启用那些有文化积淀又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的主持人,如撒贝宁、赵屹欧、李晗等。
倡导娱乐专业主义。电视节目类型研究专家周康梁曾说:“中国缺的不是文化,而是缺乏一种好的方式让大家去接受文化。中国的一些电视人不擅长把这种说教的东西做得生动有趣,而往往是把本来生动的内容做得索然无味。”电视文化类节目也需要倡导娱乐专业主义精神,大胆在节目设置中融入明星、悬念、故事等元素,增加看点。如《客从何处来》成员中有演艺明星陈冲和曾宝仪、收藏家马未都、学者易中天、主持人阿丘等,人员的跨界挑选就制造了悬念。《中华好故事》中的明星出题环节,邀请知名演员郑佩佩等通过大屏幕给选手出题,让观众和选手暂时可以从紧张气氛中抽身,感受轻松一刻。《中华好诗词》第二季中每期邀请一位不同的高人气“神秘嘉宾”助阵,为节目增加了新鲜活力。《我知道》节目中分别邀请了崔永元和郭敬明来增加节目话题。
多元化的互动方式。由于时代的变化,电视媒体已进入多屏收看、跨屏互动的年代,就连央视201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玩起了“微信摇一摇”。文化类电视节目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就必须与时俱进,与手机等掌上移动客户端充分采取多方联动,加强节目的互动性。《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播出12场,参与互动人数突破千万,《中国谜语大会》节目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摇一摇”手机赢奖品。《中华好诗词》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节目的影响力,据官方数据统计,首播当晚推出的“诗词接龙”微信互动共接收了10746条信息,微博的关注度、阅读量、转发量数以万计,微话题的数量已接近200万。
全媒体时代的互动不仅体现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应贯穿至节目的策划、海选、播出甚至是节目结束之后,互动的方式不仅有通过微博、微信、短信投票这样的短暂性互动,还可以通过APP及二维码产生持续性互动。《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一站到底》节目中,用户可通过APP软件进行互动及参与抽奖,了解选手最新资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参与同名游戏。《中国成语大会》从海选开始就在多个网络平台展开报名活动,观众通过手机扫描官方二维码即可参与“成语积木组合”等互动游戏,持续性互动让观众在日常的参与中对节目保持了持续关注,增强了对观众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