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梅
目前,困扰一线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课改的角色,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历史学科组尝试课堂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导促学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导促学模式体现为“教师编制学案—学生自学学案—反馈教师—小组合作—小组展示—检测反馈—评价体系”。
一、教师引领学生进入角色
角色调整是以导促学模式实施的前提,只有教师和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地位,才能发挥学案的导学、自学、互学作用。因此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进入以导促学模式的学习中。
1.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肯定,找寻自信心
以导促学模式强调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导学和自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互学小组展示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说、学会合作,只有敢于表达第一次,就向新课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就有了初步的自我肯定,我行,我可以的!
2.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而研究性学习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愉快合作的魅力”。同样在导学案设计时也要考虑到此点,设置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小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学习,最终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也就实现了有效教学。
尝试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形成了好多能力,他们由入学时羞涩的小孩子变成了有思维、敢质疑、善思考的中学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
二、发挥学案的导学、自学作用
学案的实施是以导促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学案的制作一定要反映本学科的特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环节设计中可以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定;教师通过对学案的批阅及阶段性学生的检测,找到学案中有利于学生自学、互学的环节,对学案中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环节进行调整,目的是能最终形成学科特点的学案,实现学案的导学、自学、互学的功能。
1.学案的导学
学习目标的制订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在语言使用方面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使用可操作的语言;重点难点的突破方式是教师在编制时要仔细思考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寻找到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有一定的指导
作用。
2.学案的自学
自学部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题型,可以是填空形式、知识梳理等形式,同样以上课为例。
■
3.学案的互学
互学部分内容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呈现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的合作学习能力,这也是新一轮课改要求培养的能力之一。这部分学习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以思维拓展题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概括整理能力。
这部分学习可以根据情况或是预习课的形式或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三、以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
评价是一个很难操作的环节,在以导促学模式实施初期,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在学生进入此模式后,教师考虑调整评价方式,当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习惯后,评价的方式可以简化,或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呈现。
笔者在试验中尝试进行以下三个环节的评价。
1.课前自学评价
每节课的学案都有学生自学部分内容,通过学案的批阅将学生自学情况反馈上来,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同时根据阶段学习,给学生一个自学评价。学生同样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班中其他同学相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2.小组展示评价
小组学习主要是希望学生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促进性的互动,期望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展示,对本小组及小组成员做出一个评价。从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把握程度、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程度、学生板书条理清晰度、小组成员间合作程度几方面加以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阶段测试评价
通过阶段学习检测以导促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呈现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口试、笔试、操作(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学习内容的考查方式决定)。通过阶段性检测把此模式在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通过学校科研评价处组织学科组讨论,再不断完善此模式,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有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杨春华.有效教学的本体论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0.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