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凤
长期以来,提起作文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是件痛苦的事,怎能让学生感到不痛苦呢?学语文本来就让学生感到是“吃鸡肋”,一周两节课的苦闷单调的、没有新意的、没有尽头的写作更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学生的主体意识沉睡在紧闭的铁笼子里,自觉地以被动配合学习作为优秀的标准,不能主动地感悟外面有个多么精彩的
的世界,也就没有了灵感的来源,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言不由衷的写作怎能不痛苦呢!
“快乐作文”,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以参与者、交流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的写作天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放飞自由的翅膀,翱翔于创新的天空,引领学生走进快乐作文世界。
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快乐地“说”,教师用心地“听”
学语文,是从“说”开始的,快乐地“说”直接激励着学生快乐地写。口语表达、交流、口头作文,不但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能让师与生之间的思维联网、交融。在融合和谐投入的氛围中,学生自我意识得到了强化,自我风采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每堂课的前十分钟可设计为“说话演讲训练”,学生轮流参加,可说名言警句,可设专题讨论,可说精美片段,可谈生活感受,可讲故事笑话,可颂诗词歌赋,可开小辩论会,随意性、开放性强。学生敢于、乐于、善于主动体验,重过程淡化结论。教师应善于倾听,“沉默是金”,因为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受其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表现之乐、尊重之乐、赏识之乐、宣泄之乐。
作文写作之前,也可通过“说”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为写作之乐做好材料情感等方面的准备。
二、学生快乐地“写”,教师积极地“导”
1.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写自己乐写。写作是一种心灵的倾吐,所以必须要凸显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酝酿、去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教师的角色则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如文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自主意识。考试作文重结果,平时作文重过程,如果学生平时不想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十分必要。教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容纳学生的“百家争鸣”,并提供写作的情境和话题。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写作欲望,给学生的作文注入鲜活之水。学生作文空洞肤浅,根本原因是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侧面都演绎着酸甜苦辣,写作怎能无话可说?!反之,作文不也是让生活更精彩吗?在写作时引导学生做到“三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己心灵细微的变化,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丰富主体感受。多写真情日记、生活杂感,作文与生活与思想相融,生活有酸甜苦辣,写作也需笔耕墨耘,辛苦开辟的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学生在此过程中尝到了踏踏实实做人,真真实实作文,快快乐乐耕耘的滋味。
三、教师灵活地“批”,学生快乐地“评”
因为是用心写的作文,学生便期望能“讨个说法”,批改讲评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学生的作文,要掌握一个尺度,就是不仅要评出水平,而且要反映出学生的进步,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看重学生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是学生作品的忠实读者和客观的评论家,让学生能感知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与期望。学生在找到不足的同时,更能找到老师的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还要重视作文的课堂讲评,因为这是信息反馈、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讲评的类型可多种多样,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参与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个人互评、小组评、集体评、自我评,接受哪种意见由作者自己决定。我尤其主张“沙龙”式的作文讲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对话。学生在此过程中就成为主体,因而非常投入,学生在参与评改中完善了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有所收益而非流于形式,比单方面灌输写作的概念和理论要鲜活得多,有效得多。
四、学生快乐地“读、赏”,教师适时地“荐”
读写自古是一家,会拿来才会提高创新。为了让作文不再是件“苦差使”,必须强调读写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点燃创作的灵感。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所读之物不宜限定,于泛读之中增加知识,开阔思路,培养独特视角;于精读中体味精妙之笔、灵动之气,提升写作功力。我尤其主张大声朗读,每天至少大声朗读一篇好文章,细细品味享受,长期坚持一定收益颇丰。教师要积极荐读那些教人知识、悦人性情、给人美感的各类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
总之,当写作成为一件乐事,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周雪莉.浅谈快乐作文教学[J].中学语文,2012(12).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