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莉
【摘 要】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笔者真诚希望通过家校联手,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信心,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关注村民子女和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笔者深切感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调查;对策
通过关注村民子女和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特别是对本校三年级5个班级200多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我深切感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一、探究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校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尝试着从以下八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生的自测与问卷调查,调查获取的信息客观、真实、可靠,基本能反映我校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从学生的调查反馈中可以看到:1.绝大部分三年级学生爱好阅读,喜欢阅读书籍的人数占调查比例的90%左右,只有极少数几个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以及课外过程中进行阅读。有60%的学生是主动进行阅读的,不仅是教学课本、资料等的阅读思考,而且对于课外书籍也很感兴趣。迫于老师与家长的要求,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并非自愿进行阅读,而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达到家长的要求。2.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通过阅读书籍、阅读报刊的,也有通过网络阅读以及其它的一些阅读方式获取信息的。3.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三年级学生偏向于言语型,比起图片等资料他们更喜欢文字的资料。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书籍进行阅读,约五分之一的学生是喜欢纯言语型的书籍,两部分人数占据总体的90%,只有10%的学生选择图片等方式来进行阅读。4.三年级学生喜欢的书籍依此是:动画卡通类、语文课本类、故事类、学习辅导类、科普类以及其它。5.对于课外书的得到,大多数学生除了家长偶尔购买,也有自己订阅的,但大都是借阅班级图书角的书籍。
从学生的调查表中还可以看到:三年级孩子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严重不足。现在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名知之甚少。有一半的学生说自己家中没有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上没有藏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有的是小学生作文类书。有部分学生反映老师对于阅读课外书不作要求,也没有指导过如何读课外书,读什么样的课外书。老师没有要求,或没有对学生阅读课外书作相应的指导与要求,同学们当然不会自己去读课外书,但不知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老师的指导与家长的影响下养成的,这方面可能我们的家长与老师应该有所反思:我们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分辨能力不强,他们的阅读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特别是学生社会阅历不深,自控能力差,易受不健康读物的影响,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尤其是教师的指导。
二、实施提高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对策
首先,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课外读物,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要推荐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帮助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式。
其次,学校加大投入,在班班建立图书柜的基础上,每年增添一定数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语文阅读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要求。
第三,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分享知识来提高读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诚信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比如班级漂流:每位学生准备好要捐献的书,还要准备一张漂流卡,贴于书籍的扉页。漂流卡的尺寸略小于所捐书籍的大小。版面安排自行设计,内容需包括班级、姓名、投漂时间、书籍名称、内容介绍、好词好句摘录以及自己的推荐理由(亦可是读后心得),并在书的后面附上若干同样大小的纸张,以便于其他阅读者记录下他们的阅读时间和自己的读后感。
再如走廊漂流:学校把一至三楼的教学楼走廊,设为固定漂流点,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书柜。漂流的图书来源有两个,一是向学校图书馆借;二是各班级学生自愿捐献。
活动漂流: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让图书漂起来。私人漂流:这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私底下的漂流,撰写漂流日记,阅读数量可以记入书香少年评比条件之一。
第四,开展多种悦读活动。图书漂流活动使图书“动起来”,通过漂流活动,把有意义的图书“漂”到学生面前,不但漂流知识,还漂流文明,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提高。漂流活动,还让每一个参与漂流的人,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快乐的读书会:以“图书漂流”活动为契机,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在快乐的交流中获取知识,获取阅读图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使阅读兴趣变成阅读习惯,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导读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演讲辩论、读后感、漂流心得谈等等。
多彩的成果会:小学生喜欢“攀比”,根据他们的特点,可以组织许多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一是成果展示。二是赏析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启迪自己的思维。
个性化的读书活动:如亲子同阅读。抓住重大社会热点、传统节假日等契机,在学生、家长中开展主题阅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人格品质、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素养。
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是:(1)利用空余时间坚持阅读的习惯。(2)专心、诚实读书的好习惯。读书不能贪图博学的虚名,应当出于自愿,当成一种需要。(3)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习惯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笔者真诚希望通过家校联手,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信心,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长·读写月刊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