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暇
中学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典型引领”和“底线约束”去培育中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特别需要注意,要同时运用好这两种途径,不可偏废其一。
培育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典型引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许多学校通过树立典型,召开优秀事迹报告会,号召其他学生向“标兵”学习,从而达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来自同学身边真实的励志故事也更容易在校园中传播,在培育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坚持“典型引领”。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不断引领和激励广大师生,而受到激励和感染的广大师生中又不断涌现出新的典型,这样的良性循环在中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断持续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培育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运用“底线约束”,针对中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设置底线,以硬约束促进真转变。由于受社会不好风气影响,学生中也出现了某些不良行为,特别是一些影响较恶劣的事例,如有些学生有逃课、叛逆、偷吸烟、早恋、上网有瘾等不良行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容忍,必须运用底线思维,划出红线,加强教育,使每一个中学生都心有榜样、行守规矩。
要将“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相结合,不可偏废其一。在现实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喜欢运用“典型引领”,对“底线约束”运用相对较少,有一些人甚至忽视“底线约束”。笔者认为这并不恰当。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过要坚持“底线思维”,强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学校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必须设置底线,重视“底线约束”的运用,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是不能做。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典型引领”给培育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良好效应,切实做到一个结合。
培育好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学作为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约束,科学地、系统地、立体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运用好“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两种途径,使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达到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