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涛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说教为主,学生普遍感到乏味。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主动建构知识。结合一节化学专题课教学案例,探析构建体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体验性学习;高效课堂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4–003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文本式学习”,还应是“体验性学习”,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体验性学习是将客观世界融入主体内心、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悟解”的学习方式[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十多次,贯穿了化学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各主要方面。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价值取向。体验性“学”不仅需要体验性“教”的引领,还需要搭建合理的体验平台。现以“中和反应中相关问题的讨论”一节专题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1 创设体验情景,启动体验学习
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由一定的情景刺激所引起的,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创设体验情景实质上是设置一种背景,铺垫一种情景,是为激发思维与情感所做的准备。教学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大多数学生在遇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的问题时,马上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而且要解决的问题与生活越贴近,学生钻研的劲头就越大。
教学片断一:
师: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带来一种“舌尖”上的美食给大家品尝一下。
出示:切开两只去壳的皮蛋,分成若干小块,分别置于小盘中。
生:分小组当场品尝。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说说什么滋味?
生1:老师,很难吃,有苦味。
生2:有涩味,难以下咽。
生3:老师,我们平常都是蘸食醋吃皮蛋,这样口味才好!
师:吃皮蛋要蘸醋有什么化学原理吗?
生:可以中和皮蛋中的碱性成分,改善口感。师:确实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再探究。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食物出发,创设情境,亲历体验,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体验情景是体验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体验的动力,除营造体验氛围之外,其情景问题一般由学生或教师根据教材中的要求提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真正让课堂变成学生体验的舞台。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的目标;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2 积极引导探究,感悟体验学习
当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和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联想、引导探究等手段,让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重新加工。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片段二:
生:分组完成对比实验:(1)在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盐酸;(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两个对比实验,再一次形成认知冲突,从而为进一步寻找混合无明显现象的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依据作铺垫。
师:请描述一下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用什么实验方法来判断二者发生了反应呢?
要求:根据实验桌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并完成实验,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比较你所用的这些检测方法中哪个可用来较好地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恰好完全进行了?理由是什么?
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知道酸碱反应引起指示剂的变色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少量到适量再到稍过量的过程,体验“加入顺序”,设计“反向对比”实验,体验指示剂“多中选优”,培养应变能力,使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经过推敲,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生:选择所给实验器材,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思考实验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并选出代表回答。
生1:用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现象不太明显。
生2:方案一、五较好,操作简便,便于观察。
生3:测定溶液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学生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改变、酸碱度的变化、溶液温度的升高等知道了NaOH溶液和HCl溶液能发生反应,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获得了科学的方法,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
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2]。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合作、讨论与交流。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3 抽象概括知识,加深体验学习
经过充分探究、思考交流后,学生对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此时还需要对这些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抽象知识,以便用于指导实践。前面的亲身体验、观察交流阶段针对的是具体的现象、特定的案例,而抽象归纳则是要形成普遍的知识。
教学片断三:
师:播放中和反应微观过程示意图。
生:直观体验中和反应的原理。
归纳: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层面思考溶液的导电性,以直观形象的动画解释反应过程中微粒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微粒观。
师:上述我们都是从定性角度探究了中和反应,能否从定量的角度再次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呢?
演示:利用手持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及温度变化曲线。
生:观察、交流、体验。
……
设计意图:采用手持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与数字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为学生深刻理解中和反应提供了技术条件,让学生动态实时地体验到中和反应的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实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自终是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的引导下,动脑、动手,积极思考,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现象到本质,既掌握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又加深了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
4 积极行动实践,巩固体验学习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宗旨。当学生能够融入情景中学到化学知识之后,还要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的知识点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达到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体验的目的。
教学片断四:
练习体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20g混合后,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Δt(见下表)。
(1)表中X=?
(2)请你根据表中提供的一些数据,编制一道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问题反馈作为一种常用的知识巩固手段,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整个体验学习的结果。在体验式学习的后期阶段,教师要针对学生容易暴露出的问题或思维的误区,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学用所用,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教育始于体验,终于体验”。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关注学生体验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学生在体验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实验、比较、发现、合作的过程,经历了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了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体验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学生个性的发展、生命活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1]冯灵乔,张丽红.浅谈体验教学的基本理论[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7,(7):17.
[2]张世勇,田秀明.化学教学中体验学习实施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