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富成
摘 要: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为依托,通过科学地诠释和分析,形成历史认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育;人文精神;方法探究
一、课程特征简析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等重要特征。
历史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为依托,通过科学地诠释和分析,形成历史认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它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强历史课中的人文教育,历史学科完全可以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教师就能在教学中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最终实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塑造。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如,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他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实现了民族的统一。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巩固了秦王朝的统治,而且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实行的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作为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生命财产。“焚书坑儒”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学生就能穿越时空,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能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挖掘显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
例如,中国近代史讲了以下七个主题内容,即“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这些内容所传达的人文思想显然是强国之梦,是无数志士仁人矢志不渝的志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有效地把握这些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他们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民族精神、强国意识。
三、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抓住亮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我在授课时注意选准切入点,通过升华,达到培养學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讲“文艺复兴”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刻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再结合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等历史人物的事迹介绍,强调人文主义注重发展人的个性,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高尚人格,还要有多才多艺的高雅志趣,以此激励学生要不断进取,全面发展。
(二)联系时事热点,结合教材,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时事热点与教材相结合进行人文教育。如,在讲《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结合连战和宋楚瑜大陆的“和平之旅”的时事帮助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深刻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三)深入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国家大事和学生生活中的小事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使其人文素养得到提高。面对学生中有不能正确对待名利的思想苗头,讲课时补充莱特兄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名利只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如果以追求名利作为人生的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失去自我。面对学生因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或短处而自卑时,千方百计地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那些自信而取得成就的人身上,如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丘吉尔的臃肿,哪一样都可让自卑者痛不欲生,可他们却因自信而拥有了辉煌的一生。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感人事迹的了解,使学生懂得真正的强者应是“直面惨淡的人生”。
总之,人类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精髓是人文精神。教师的职责是承接传导和发展人类文明。教师要用新课改的理念引领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