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泽龙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工学坊教学模式研究
那泽龙
摘要:高职教育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的高素质设计人才为目标,结合企业所需,选择“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工学坊教学模式,校企联系紧密,能够将真实的项目任务与具体课程理论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行业岗位技术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学坊;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经济带动作用的房地产也随之迅猛发展,建筑装饰专业及室内设计专业,根据行业的发展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热门专业。
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对高素质设计师的需求,“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的新型设计人才成为建筑行业内的新需求。在行业的影响下,众多高职院校纷纷调整专业结构,争先开设建筑装饰专业或开设室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是以培养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高职建筑装饰专业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需要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坊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备受关注。
德国著名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德国魏玛所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设计学校”。格罗皮乌斯注意培养方案设计能力,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于是,包豪斯学校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室授课,建立了一系列的生产车间,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称谓,师生彼此称之为“师傅”和“徒弟”。包豪斯的教育体系诞生了最早的工学坊教学模式——作坊式教学模式。
工学坊起源于包豪斯学院的“作坊制”。推崇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坊中除了包含教师上课,还包含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让学生走出传统教室到作坊中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任务使学生能深入学习并理解应学会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坊式的教学是以项目任务操作为主导、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工学坊教学的原型。
根据建筑装饰行业需求调查,传统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市场需求,人们追求的是个性化的方案设计,如今室内装饰设计是结合空间尺寸,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再进行制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次,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建筑装饰设计逐渐趋向规范化,企业对员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行业首选。
工学坊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更符合行业所需,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实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功效显著。教学案例则要根据学生学习程度进行合理化选择,注意案例与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得当,确保教学知识点与案例充分体现。
工学坊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设计任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方案设计的具体流程分别进行市场调研、方案讨论、草图绘制、对比优选、设计方案、补充修改、确定方案。通过整个设计流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在实践操作中找出自身不足,并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进行解决方案设计中发现的问题。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形式的自主学习。并掌握专业技能,在方案整体设计中掌握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准确把握各流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体系。
工学坊教学模式的实施,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开发基于建筑装饰及室内设计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真实的项目任务与具体课程理论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行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工学坊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所需专业岗位,拟定项目任务,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拟定发展方向,项目任务中的学生,不再是概念中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身份已经转变为公司的员工进行实践操作,如市场调研环境分析、与客户交流沟通、设计方案、选择材料、组织施工等,教师可以模拟房主设计空间使用者的需求。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完成整个任务中各自负责的子任务,经过资料分析整理、小组讨论、方案草图,对比优选,确定方案等过程,让学生体会整个项目任务中各环节间的相互联系,把握整个流程中任务流程中各岗位所需专业技能,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应职业岗位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工学坊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高职设计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工作任务设定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学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交流沟通等各方面能力。实践证明工学坊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对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拉近了校园与企业的距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也使企业得到了所需的合格人才。工学坊教学模式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2]龙以标.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2.
[3]刘彦文.高等职业教育原理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那泽龙,男,满族,黑龙江,硕士研究生,黑龙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