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叶蓓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为初中生的必修科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其内容与教学手法也在进行不断的改进。语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读与写的能力。语文的读与写的教学一体化,可以使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讨论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写作训练;读写一体化
写作的基础是对素材的搜集与感情的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个道理人所周知。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把阅读与写作的界限分得较明确。实际上,语文的教学也应该更倾向于读与写互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更合理。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一)语言功底来自于阅读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陷入一种词穷的情况,往往心中有一些东西想要表达,可是却不知如何去写,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最后写出来的东西词不达意,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意思。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语言功底,想要使他们懂得更多的语言表达方法,就要加强在阅读方面的学习。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同时,要有目的地进行表达方式与词语积累的应用训练,使他们学会如何表达。只有更多的阅读、精读,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才会提高。
(二)写作的情感可由阅读引发
现在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大作家以充满感情的文字书写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同身受,引发很多情感,从而学会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真情实感。如,在进行余光中《乡愁》一课学习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从而被诗句所感动。在这种感情正盘旋在他们心中的时候,可以进行书写他们心中感情的训练,锻炼他们情感的表达。
(三)阅读提供写作的素材
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他们提起笔,却久久落不下,写不出东西来。一来是不知道如何去写,二来是不知道写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不出东西的原因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因此无从下手。现在的作文训练,尤其在考试中的作文训练,很多都是只给短短一段的文字或者只给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果素材积累不足,学生的灵感就不会被激发。因此,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
二、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写作训练
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写作训练,可以使两者互动,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关系。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详细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内容来源,教师的所有教学设计都是根据教材来展开的。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是必须的。要进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应该全面调整教学设计,把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同时进行。
苏教版的教材是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进行教学的,这种形式对于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都比较有利,可以把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融入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之中。如,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为例,这一单元的写作活动中,有这样的主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而第一题就是选择班上的同学进行描述。可以在课文《一面》的学习课堂上,进行写作的训练。如,在分析了作者的描写技巧与情感之后,使学生进行当堂训练。考虑到这个训练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各自选一个学生进行描述训练。在训练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文字表达的积极性。
(二)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在进行课文的解读的同时,要同时把写作的方法从课文中提炼出来,教给学生。教师通过对课文的写作手法的分析,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并且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在进行课文的学习时,对课文的了解更深刻,因此,更应该趁热打铁,把写作知识结合课文教给他们。这样,他们每阅读一次课文,就能够想起写作知识。忘记了如何去写的时候,就可以翻书,想起写作方法。
(三)会读书才会写
除了课堂上进行阅读的课文之外,生活之中也有着大量的阅读材料。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会读书,把书读好。学生在进行大量的阅读中,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从而写出优美的文字来。
(四)注重阅读与写作感情的互联
只有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结合贴近生活的课文,更能让学生理解如何表达。从而以文章为范例,书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在阅读中,作者通过生活经历,引发了真情实感,从而写出了动人的文章。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样的,学生只有让自己的真情有感而发,才能流畅地写出文章。在情感的抒发上面,可以利用课文的情感进行共鸣,从而使他们进行联系生活细节的写作。
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可以同时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并且两个内容互相印证,互相促进。教师在使用这种方式的时候,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会如何阅读的同时,还能学会如何去写。
参考文献:
[1]庞晓芳.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1(05).
[2]王学琦.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04).
[3]王孔新.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