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岗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将读书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与学生学习需要结合起来,定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书;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让学生与语文教材直接对话,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具体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以培养其语文能力。
一、通过读书,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引入课题后,就放手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字音读正确,并能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给予充分的时间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大意。因为,读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其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动脑思维的过程。也许有人认为,花太多的时间去读书,课堂教学任务如何能完成?殊不知,阅读教学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在学生的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许多问题学生已经解决,教师应指导的是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样做更能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读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小学低段教学时,会出现有学生将课文中的词语读断、长句不能准确停顿的情况,这就是学生缺少语感的表现。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记得刚接触新课标时,有人完全否定了過去的教法。认为教师范读是抢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其实,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阅历、理解能力都还很有限,教师范读,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模仿的范例,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在教学中,遇到特别难读或情感上难把握的地方,我都会利用范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陶醉其中,有时读完后,学生还会送给我一片掌声。可见,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更能体现出该有的情感与语气了。所以,阅读课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许多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研读这些重点语句,让学生品味语句的精妙显得尤为重要。
三、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应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四、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高年级学生不仅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还应具备相应的概括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学生读熟课文后,就引导学生按“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在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以小标题为线索,将它们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我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不同文章采用相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此外,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读后的独特感受和想法,同样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方法。
五、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课堂上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常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针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求答案。学生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强,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提升了阅读的实效性。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增高,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要想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读有所获,就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有目的地阅读课外书籍,通过阅读解决心中的疑惑,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拓展。
“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多读书,读好书,将课内外的读书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起来,定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