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5-06-17 02:17:43刘忠宝
新课程·小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刘忠宝

摘 要: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要做到创设的问题生活化、数学活动实践化、作业形式应用化,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应用到生活之中的乐趣,形成数学素养。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意识的展现状况,提出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常言道:“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体现。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教学和作业实践停留在看、记的学习模式,要通过实践体验来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而引导他们深入探索,迁移知识技能。形成数学素养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意识的展现状况,提出了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意识的展现状况

1.思考性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问题的设置都有较强的思考性,往往是提出生活化的问题,设置相应的讨论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思考的空间。教材的这项设置就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探索、充分反思,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

2.现实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展现有现实性的表现,超过90%的例题的展现都是以“生活问题”为主的,这种现实性的体现说明了教材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情境呈现的过程中,避免了对枯燥数学问题的展现,能够结合简单的生活问题,设计数学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一些问题的开放性,为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设计空间。

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1.问题创设生活化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重视问题的有效设计,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探索的数学问题能够与生活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一:《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春游图片,提出问题“这个周末有2个小朋友去春游,他们带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同学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展示)有:2瓶水、4个苹果、1个蛋糕。

教师请学生思考:把这些食品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合理呢,不要让小朋友觉得不公平。

学生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提出小组建议。

模拟回答情况:学生会很简单的分好水和苹果,对于蛋糕也会简单地思考,一人一半。

教师总结:这个一半蛋糕怎么表示呢?这里就需要我们复习一下平均分的概念。

教师演示多媒体蛋糕平均分的方法。

总结:“半个”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不了,所以今天要学习新的数——“分数”,在黑板上板书。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整个数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设置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生活化問题的设置后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知识,形成新技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到生活化的数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活动实践化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有足够的实践活动内容,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学应用意识不断增强。

案例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校园手工区”的设计图。

提出问题:为了展示你们的风采,老师想布置一个手工区。现在老师这有一条花带,总长24分米,如果要布置手工区的长为7分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分米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手工展示台做好了,但是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还能怎么美化一下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想。

教师提出问题:听了大家的看法,我决定设计一个花环展示,(出示PPT,说明花环的布置的平面图是一个不规则图形)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手工区如此漂亮,学生的展示品要放入其中,那么如果每个同学的展示品都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8个同学的展示品能拼成什么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以上这个案例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实践生活化,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数学应用意识的作用,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应用意识的过程。学生利用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了学校手工区的设计实践活动,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生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了,学习活动轻松自由,模拟任务的完成真实化,学生积极性极高。

3.作业形式应用化

小学数学活动除了课堂活动之外,还要有课外活动,对课外活动的指导要改变作业形式,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的作业形式包括:(1)数学课外调查。数学课堂教学后的,拓展的内容可以采用数学课外调查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例如,学习了统计表后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支出情况;学习了比例后可以让学生将每个月的水电支出设计成比例形式来表示;学习了正方形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房间的地板砖情况。(2)数学日记形式。每节课学习后都要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样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同时也融合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的发展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作业的布置也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了知识的实际操作意义,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自主地应用数学知识,为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条件。

4.举办数学应用竞赛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知识竞赛一直是大家比较乐于参加的学习活动。组织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让他们由“知识型”学习向“应用型”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切实提升应用技能。当然,竞赛的内容切不可局限于传统的书面考试,可以拓展到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称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组织形式形式新颖、灵动形象、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以上是笔者集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学培养的分析与讨论。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生活化、数学活动实践化、作业形式应用化,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应用到生活之中的乐趣,形成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海英.在问题解决中与学生共同成长[J].新课程:小学, 2013(10).

[2]林金辉.引导自主探究,促进问题解决[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3).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39:38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