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乔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当前的新课程要求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课改实施后,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同时融入德育。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分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德育为先,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基础作用。
体育教学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去亲身体验和实践,教师与学生有较强的互动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这样易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质提高的同时,采取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德育,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积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培養学生品德的良好机会,并且借助特定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训练时,有的学生经常自愿为大家捡球,这时就可以通过抓住这一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表扬捡球学生不辞辛苦为大家服务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在体育课结束之后还可以安排学生值日,让他们负责打扫场地和送还体育器材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公物的品德。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活动是要大家互相合作进行的,所以,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例如,通过团体乒乓球这一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按照每个学生的水平并兼顾男女搭配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四到五人,要求每组队员按顺序轮流击球,并且每人只能击球一次,如果连续击球超过一次扣去一分,先输十分的队即被淘汰,换另一队上场。这样的游戏方式既有新意,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有助于提高团队精神。
新课程倡导素质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此外,小学体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重任,将德育有效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是当前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本文提出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方法及对策,希望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通过体育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