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雪
[摘 要]有思维过程的教学需要教师读懂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思维特点。构建有思维过程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两次《爱如茉莉》的对比教学将教师教学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使有思维过程的教学有据可依,使学生真切地体验爱如茉莉。
[关键词]爱如茉莉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0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互动、情感共鸣的过程,以此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把握,培养语文能力,同时对语文(甚至对人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必须设计有思维过程的教学以达到上述目标。那么,什么是有思维过程的教学?怎样才能设计出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并用好学生精彩的生成?这一切需要教师读懂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思维特点。笔者在此结合《爱如茉莉》的教学来阐释。
第一次教学
教师通过“质疑爱——发现爱——体会爱”的教学,出示小诗,让学生练习诵读。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病中的牵挂;
爱,是爸爸急切的脚步;
……
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又充满诗情画意……
师:爱是一道多解的题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你眼里,爱又是什么,可以写句子、段落或者写成诗歌。
生:爱是一抹阳光,温暖我们冰冷的心灵。
……
这些语言就是学生对爱的认识和感悟。
反思
1.教师的引导过程出现问题,学生在第二个环节中,细节处理不当。
2.教师出示用课文相关内容浓缩而成的小诗,却不能深入生活细节,从平凡中发现爱的真谛,导致学生写出的内容大而空,没有达到教者的设计意图。
第二次教学
(一)发现爱
师:爱就静静地流淌在这一个个生活的细节里。什么是细节?或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许是一个表情,所以阅读这篇文章,要静静地读,要关注细节,然后感受语言。请找一找、品一品,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这份爱的存在?
(二)体会爱
第一层感悟:通过细节,感受父母以对方为重,为对方付出与牺牲的精神。
第二层感悟:通过细节,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父母的这种付出是默默的。
师:其实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又何止这些。注意到那一大把茉莉花了吗?这花其实是谁送的?为什么父亲要叮嘱我送母亲一大把茉莉花?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堂的学习,将文中的细节浓缩成简单却饱含温度的词句。
生1:爱是爸爸来回奔跑的汗水。
生2:爱是爸爸妈妈紧握的双手,爱是妈妈坚守的承诺。
师:是的,爸爸和妈妈的爱就浸润在这些细节描写中。爱,不需太多言语。同学们,这些都是映儿眼里的爱,生活中,爱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一个个细节中,需要用你细腻的心去发现。
(三)讴歌爱
教师出示练笔要求:寻找身边的细节,发现身边的爱。
婉转动听的音乐适时响起,沙沙的书写声随之弥漫整个教室。不久,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生1:爱是爸爸冒雨买来的一盒药。
生2:爱是妈妈风雨无阻的接送。
生3:爱是妈妈精心准备的饭菜,爱是爸爸夹给我好吃的菜。
我们不难发现,爱的光芒已经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爱的芬芳和光泽里。
反思
对比两次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话语从华丽到朴实,从辞藻堆砌到触动心灵,步步向我们展示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而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爱的过程,经历感情的变化,明白爱如茉莉的真情。由此可见,构建有过程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更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责编 莫彩凤)